一种晶圆吸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33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圆吸取装置,包括封装机的传送台,传送台的顶端放置有工件,工件的下方设置有顶升板,顶升板的左侧设置有接触式传感器,顶升板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一,传送台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机架,机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滑轨,两滑轨之间设置有丝杆,丝杆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拖板,且拖板与丝杆螺纹连接;拖板的顶部设置有行程气缸,拖板上开设有燕尾滑槽,燕尾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顶端与行程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有益效果:结构紧凑,采用双保险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晶圆吸取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况出现,同时减少了夹具在吸取晶圆时对晶圆的冲击,以保证晶圆完好无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圆吸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晶圆吸取装置。
技术介绍
晶圆是指硅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在硅晶片上可加工制作成各种电路元件结构,而成为有特定电性功能之IC产品。晶圆的原始材料是硅,而地壳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矿石经由电弧炉提炼,盐酸氯化,并经蒸馏后,制成了高纯度的多晶硅,其纯度高达99.9%。在晶圆的生产制造以及封装过程中,需要多次拾取晶圆变换位置以进行不同工序的加工,现有的晶圆拾取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与晶圆接触时,由于一般没有安装缓冲组装置,会对晶圆产生一定的冲击,此外,传统的晶圆拾取装置没有自保持的自锁机构,一旦发生断电或者断气,位于拾取装置上的晶圆可能发生掉落,造成晶圆的损坏。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晶圆吸取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晶圆吸取装置,包括封装机的传送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圆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机的传送台(1),所述传送台(1)的顶端放置有工件(2),所述工件(2)的下方设置有顶升板(3),所述顶升板(3)的左侧设置有接触式传感器(4),所述顶升板(3)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一(5),所述传送台(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机架(6),所述机架(6)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滑轨(7),两所述滑轨(7)之间设置有丝杆(8),所述丝杆(8)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9),所述滑轨(7)上滑动连接有拖板(10),且所述拖板(10)与所述丝杆(8)螺纹连接;/n所述拖板(10)的顶部设置有行程气缸(11),所述拖板(10)上开设有燕尾滑槽(12),所述燕尾滑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机的传送台(1),所述传送台(1)的顶端放置有工件(2),所述工件(2)的下方设置有顶升板(3),所述顶升板(3)的左侧设置有接触式传感器(4),所述顶升板(3)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一(5),所述传送台(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机架(6),所述机架(6)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滑轨(7),两所述滑轨(7)之间设置有丝杆(8),所述丝杆(8)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9),所述滑轨(7)上滑动连接有拖板(10),且所述拖板(10)与所述丝杆(8)螺纹连接;
所述拖板(10)的顶部设置有行程气缸(11),所述拖板(10)上开设有燕尾滑槽(12),所述燕尾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顶端与所述行程气缸(11)的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3)的底部开设有阶梯孔(14),所述阶梯孔(14)内设置有缓冲机构(15),所述缓冲机构(15)底端设置有真空吸盘(16),所述滑块(13)远离所述拖板(10)的一侧设置有自锁机构(17),所述滑块(13)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18),所述滑块(1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光电开关(19),所述拖板(10)的一侧设置有位移传感器(20);
所述自锁机构(17)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块(13)上的气缸二(1701),所述气缸二(1701)的活塞杆连接有导杆(1702),所述导杆(170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滑套(1703),且所述滑套(1703)固定在所述滑块(13)的侧壁上,所述导杆(1702)的圆周外侧且位于所述滑套(1703)的顶端设置有弹簧二(1704),所述导杆(1702)的底端设置有夹紧组件(17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华尹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成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