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02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附墙支座、前防倾架体、后防倾架体、第一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第三锁定组件、第四锁定组件、升降架,其中附墙支座包括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第四限位板;前防倾架体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斜杆、第二斜杆、三个前限位轮;后防倾架体包括第二横杆、第三斜杆、第四斜杆、三个后限位轮;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加强管;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加强管;第三锁定组件包括第三螺栓、第三加强管;第四锁定组件包括第四螺栓、第四加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防倾效果好、组装拆卸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附着升降脚手架上具有升降架、附墙支座与防倾结构。其中现有的防倾结构上大多仅设有一对用于限位升降架的限位轮,其防倾效果十分有限,其不能起到足够好的防倾效果。且现有的防倾结构还存在结构强度低、安装定位差等不足。因此,有必要重新设计防倾结构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该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防倾效果好、组装拆卸方便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附墙支座、前防倾架体、后防倾架体、第一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第三锁定组件、第四锁定组件、升降架,其中附墙支座包括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第四限位板,所述水平承托板的左侧边连接在竖向固定板的右表面中部上,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呈前后并排地布置在水平承托板的上方,并使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互平行,还使第一限位板的下侧边、第二限位板的下侧边分别与水平承托板的顶面相接,以及使第一限位板的左侧边、第二限位板的左侧边分别与竖向固定板的右表面相接,所述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呈前后并排地布置在水平承托板的下方,并使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相互平行,还使第三限位板的上侧边、第四限位板的上侧边分别与水平承托板的底面相接,以及使第三限位板的左侧边、第四限位板的左侧边分别与竖向固定板的右表面相接;所述前防倾架体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斜杆、第二斜杆、三个前限位轮,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横杆的右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斜杆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二斜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横杆的右端的下方,三个前限位轮分别能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横杆、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的右端的后壁上,并使三个前限位轮的转动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压在水平承托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斜杆的左端压在第一限位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斜杆的左端压在第三限位板的前表面上;所述后防倾架体包括第二横杆、第三斜杆、第四斜杆、三个后限位轮,所述第三斜杆的一端与第二横杆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三斜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横杆的右端的上方,所述第四斜杆的一端与第二横杆的左端相接,并使第四斜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横杆的右端的下方,三个后限位轮分别能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横杆、第三斜杆与第四斜杆的右端的前壁上,并使三个后限位轮的转动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压在水平承托板的后表面上,所述第三斜杆的左端压在第二限位板的后表面上,所述第四斜杆的左端压在第四限位板的后表面上;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加强管,所述第一加强管纵向布置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并使第一加强管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一限位板的后表面、第二限位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斜杆的左端、第一限位板、第一加强管、第二限位板、第三斜杆的左端后锁定;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加强管,所述第二加强管纵向布置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并使第二加强管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一限位板的后表面、第二限位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斜杆的中部、第一限位板、第二加强管、第二限位板、第三斜杆的中部后锁定;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包括第三螺栓、第三加强管,所述第三加强管纵向布置在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之间,并使第三加强管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三限位板的后表面、第四限位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斜杆的左端、第三限位板、第三加强管、第四限位板、第四斜杆的左端后锁定;所述第四锁定组件包括第四螺栓、第四加强管,所述第四加强管纵向布置在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之间,并使第四加强管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三限位板的后表面、第四限位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斜杆的中部、第三限位板、第四加强管、第四限位板、第四斜杆的中部后锁定;所述升降架左表面上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限位导杆,所述限位导杆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竖向延伸的前限位导槽、后限位导槽,所述升降架布置在水平承托板的右侧,并使三个前限位轮均能转动地嵌置于前限位导槽中,还使三个后限位轮均能转动地嵌置于后限位导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后表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条,并使第一加强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相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前表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条,并使第二加强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相接,所述第三限位板的后表面上设有第三加强筋条,并使第三加强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相接,所述第四限位板的前表面上设有第四加强筋条,并使第四加强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相接。优选地,所述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还包括前加强杆,所述前加强杆呈竖向布置,并使前加强杆分别与第一横杆的中部、第一斜杆的中部、第二斜杆的中部相接。优选地,所述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还包括后加强杆,所述后加强杆呈竖向布置,并使后加强杆分别与第二横杆的中部、第三斜杆的中部、第四斜杆的中部相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附墙支座包括水平承托板、竖向固定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第四限位板,再通过各限位板的合理安装,这能有效地提高水平承托板与竖向固定板的连接强度,所以该附墙支座的结构强度十分高,这有助于提高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可靠性。由于前防倾架体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斜杆、第二斜杆、三个前限位轮,后防倾架体包括第二横杆、第三斜杆、第四斜杆、三个后限位轮,且在前防倾架体组装完成后三个前限位轮是呈竖向并排布置的,在后防倾架体组装完成后三个后限位轮是呈竖向并排布置的;再由于三个前限位轮均是能转动地嵌装在前限位导槽中的,三个后限位轮均是能转动地嵌装在后限位导槽中的;还由于前限位导槽、后限位导槽是分别开设在升降架的前后表面上的,这样能对升降架起到更好的限位导向作用,其防倾效果更佳显著。还有前防倾架体与后防倾架体的整体结构具十分的简单可靠,其能方便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的制造。由于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加强管,且第一加强管的两端是顶压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上的,还有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斜杆的左端、第一限位板、第一加强管、第二限位板、第三斜杆的左端后锁定的,这样在锁定第一螺栓时,第一加强管可以对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以在锁定第一螺栓时,避免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出现变形的情况,该第一锁定组件的锁定作用十分可靠,这有助于提高前防倾架体与后防倾架体安装定位的可靠性。由于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加强管,且第二加强管的两端是顶压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上的,还有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斜杆的中部、第一限位板、第二加强管、第二限位板、第三斜杆的中部后锁定的,这样在锁定第二螺栓时,第二加强管可以对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以在锁定第二螺栓时,避免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出现变形的情况,该第二锁定组件的锁定作用十分可靠,这有助于提高前防倾架体与后防倾架体安装定位的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支座(1)、前防倾架体(2)、后防倾架体(3)、第一锁定组件(4)、第二锁定组件(5)、第三锁定组件(6)、第四锁定组件(7)、升降架(8),其中/n所述附墙支座(1)包括水平承托板(11)、竖向固定板(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第三限位板(15)、第四限位板(16),所述水平承托板(11)的左侧边连接在竖向固定板(12)的右表面中部上,所述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呈前后并排地布置在水平承托板(11)的上方,并使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相互平行,还使第一限位板(13)的下侧边、第二限位板(14)的下侧边分别与水平承托板(11)的顶面相接,以及使第一限位板(13)的左侧边、第二限位板(14)的左侧边分别与竖向固定板(12)的右表面相接,所述第三限位板(15)与第四限位板(16)呈前后并排地布置在水平承托板(11)的下方,并使第三限位板(15)与第四限位板(16)相互平行,还使第三限位板(15)的上侧边、第四限位板(16)的上侧边分别与水平承托板(11)的底面相接,以及使第三限位板(15)的左侧边、第四限位板(16)的左侧边分别与竖向固定板(12)的右表面相接;/n所述前防倾架体(2)包括第一横杆(21)、第一斜杆(22)、第二斜杆(23)、三个前限位轮(24),所述第一斜杆(22)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一斜杆(2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横杆(21)的右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斜杆(23)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二斜杆(2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横杆(21)的右端的下方,三个前限位轮(24)分别能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横杆(21)、第一斜杆(22)与第二斜杆(23)的右端的后壁上,并使三个前限位轮(24)的转动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杆(21)的左端压在水平承托板(11)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斜杆(22)的左端压在第一限位板(13)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斜杆(23)的左端压在第三限位板(15)的前表面上;/n所述后防倾架体(3)包括第二横杆(31)、第三斜杆(32)、第四斜杆(33)、三个后限位轮(34),所述第三斜杆(32)的一端与第二横杆(3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三斜杆(3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横杆(31)的右端的上方,所述第四斜杆(33)的一端与第二横杆(3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四斜杆(3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横杆(31)的右端的下方,三个后限位轮(34)分别能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横杆(31)、第三斜杆(32)与第四斜杆(33)的右端的前壁上,并使三个后限位轮(34)的转动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杆(31)的左端压在水平承托板(11)的后表面上,所述第三斜杆(32)的左端压在第二限位板(14)的后表面上,所述第四斜杆(33)的左端压在第四限位板(16)的后表面上;/n所述第一锁定组件(4)包括第一螺栓(41)、第一加强管(42),所述第一加强管(42)纵向布置在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并使第一加强管(42)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一限位板(13)的后表面、第二限位板(14)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螺栓(41)依次穿过第一斜杆(22)的左端、第一限位板(13)、第一加强管(42)、第二限位板(14)、第三斜杆(32)的左端后锁定;/n所述第二锁定组件(5)包括第二螺栓(51)、第二加强管(52),所述第二加强管(52)纵向布置在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并使第二加强管(52)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一限位板(13)的后表面、第二限位板(14)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螺栓(51)依次穿过第一斜杆(22)的中部、第一限位板(13)、第二加强管(52)、第二限位板(14)、第三斜杆(32)的中部后锁定;/n所述第三锁定组件(6)包括第三螺栓(61)、第三加强管(62),所述第三加强管(62)纵向布置在第三限位板(15)与第四限位板(16)之间,并使第三加强管(62)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三限位板(15)的后表面、第四限位板(16)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三螺栓(61)依次穿过第二斜杆(23)的左端、第三限位板(15)、第三加强管(62)、第四限位板(16)、第四斜杆(33)的左端后锁定;/n所述第四锁定组件(7)包括第四螺栓(71)、第四加强管(72),所述第四加强管(72)纵向布置在第三限位板(15)与第四限位板(16)之间,并使第四加强管(72)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三限位板(15)的后表面、第四限位板(16)的前表面上,所述第四螺栓(71)依次穿过第二斜杆(23)的中部、第三限位板(15)、第四加强管(72)、第四限位板(16)、第四斜杆(33)的中部后锁定;/n所述升降架(8)左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附墙支座防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支座(1)、前防倾架体(2)、后防倾架体(3)、第一锁定组件(4)、第二锁定组件(5)、第三锁定组件(6)、第四锁定组件(7)、升降架(8),其中
所述附墙支座(1)包括水平承托板(11)、竖向固定板(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第三限位板(15)、第四限位板(16),所述水平承托板(11)的左侧边连接在竖向固定板(12)的右表面中部上,所述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呈前后并排地布置在水平承托板(11)的上方,并使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相互平行,还使第一限位板(13)的下侧边、第二限位板(14)的下侧边分别与水平承托板(11)的顶面相接,以及使第一限位板(13)的左侧边、第二限位板(14)的左侧边分别与竖向固定板(12)的右表面相接,所述第三限位板(15)与第四限位板(16)呈前后并排地布置在水平承托板(11)的下方,并使第三限位板(15)与第四限位板(16)相互平行,还使第三限位板(15)的上侧边、第四限位板(16)的上侧边分别与水平承托板(11)的底面相接,以及使第三限位板(15)的左侧边、第四限位板(16)的左侧边分别与竖向固定板(12)的右表面相接;
所述前防倾架体(2)包括第一横杆(21)、第一斜杆(22)、第二斜杆(23)、三个前限位轮(24),所述第一斜杆(22)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一斜杆(2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横杆(21)的右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斜杆(23)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二斜杆(2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横杆(21)的右端的下方,三个前限位轮(24)分别能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横杆(21)、第一斜杆(22)与第二斜杆(23)的右端的后壁上,并使三个前限位轮(24)的转动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杆(21)的左端压在水平承托板(11)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斜杆(22)的左端压在第一限位板(13)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斜杆(23)的左端压在第三限位板(15)的前表面上;
所述后防倾架体(3)包括第二横杆(31)、第三斜杆(32)、第四斜杆(33)、三个后限位轮(34),所述第三斜杆(32)的一端与第二横杆(3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三斜杆(3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横杆(31)的右端的上方,所述第四斜杆(33)的一端与第二横杆(31)的左端相接,并使第四斜杆(3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横杆(31)的右端的下方,三个后限位轮(34)分别能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横杆(31)、第三斜杆(32)与第四斜杆(33)的右端的前壁上,并使三个后限位轮(34)的转动中心线呈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杆(31)的左端压在水平承托板(11)的后表面上,所述第三斜杆(32)的左端压在第二限位板(14)的后表面上,所述第四斜杆(33)的左端压在第四限位板(16)的后表面上;
所述第一锁定组件(4)包括第一螺栓(41)、第一加强管(42),所述第一加强管(42)纵向布置在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并使第一加强管(42)的前后两端端面分别贴在第一限位板(13)的后表面、第二限位板(14)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螺栓(41)依次穿过第一斜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伟秦东明陈传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联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