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爬架防坠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外墙爬架防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外墙爬架上均设有防坠装置,其中防坠装置是为了保证外墙爬架使用安全设置的。但现有的外墙爬架防坠装置还存在可靠性差、操作不方便等缺点。因此,有必要重新设计外墙爬架防坠装置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外墙爬架防坠装置,该外墙爬架防坠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可靠,能起到双重的防坠作用,其能起到十分好的限位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墙爬架防坠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上防坠机构、下防坠机构,其中上防坠机构包括限位套筒、限位顶杆、拉簧、上螺母、下螺母、限位顶块、铰接耳,所述铰接耳与限位顶块呈左右并排布置,所述限位套筒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套筒的另一端铰接在铰接耳上,并使限位套筒的一端位于铰接耳的右上方,还使限位套筒的一端能上下摆动,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限位套筒底面与限位顶块的左表面上,并使拉簧处于拉伸状态,还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使限位套筒压在限位顶块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爬架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防坠机构(1)、下防坠机构(2),其中/n所述上防坠机构(1)包括限位套筒(11)、限位顶杆(12)、拉簧(13)、上螺母(14)、下螺母(15)、限位顶块(16)、铰接耳(17),所述铰接耳(17)与限位顶块(16)呈左右并排布置,所述限位套筒(11)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111),所述限位套筒(11)的另一端铰接在铰接耳(17)上,并使限位套筒(11)的一端位于铰接耳(17)的右上方,还使限位套筒(11)的一端能上下摆动,所述拉簧(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限位套筒(11)底面与限位顶块(16)的左表面上,并使拉簧(13)处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爬架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防坠机构(1)、下防坠机构(2),其中
所述上防坠机构(1)包括限位套筒(11)、限位顶杆(12)、拉簧(13)、上螺母(14)、下螺母(15)、限位顶块(16)、铰接耳(17),所述铰接耳(17)与限位顶块(16)呈左右并排布置,所述限位套筒(11)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111),所述限位套筒(11)的另一端铰接在铰接耳(17)上,并使限位套筒(11)的一端位于铰接耳(17)的右上方,还使限位套筒(11)的一端能上下摆动,所述拉簧(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限位套筒(11)底面与限位顶块(16)的左表面上,并使拉簧(13)处于拉伸状态,还在拉簧(13)的拉力作用下,使限位套筒(11)压在限位顶块(16)上,所述限位顶杆(12)的一端圆周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121),所述上螺母(14)与下螺母(15)呈上下并排地螺接在外螺纹(121)上,所述限位顶杆(12)的一端能伸缩地插装在限位孔(111)中,并使下螺母(15)压在限位套筒(11)的端面上;
所述下防坠机构(2)包括弹性缓冲器(21)、限位挡杆(22)、铰接轴(23)、前定位板(24)、后定位板(25)、顶压弹簧(26)、安全挡块(27),所述弹性缓冲器(21)的活动端朝下布置,所述前定位板(24)与后定位板(25)呈前后并排布置,并使前定位板(24)与后定位板(25)相互平行,还使前定位板(24)与后定位板(25)均位于弹性缓冲器(21)的右侧,所述限位挡杆(22)的中部活动穿置在前定位板(24)与后定位板(25)之间,并使限位挡杆(22)的左端顶压在弹性缓冲器(21)的活动端上,还使限位挡杆(22)的右端位于限位顶杆(12)的下方,所述铰接轴(23)呈纵向布置地穿置在限位挡杆(22)的中部上,并使铰接轴(23)的前后两端分别穿置在前定位板(24)、后定位板(25)上,所述顶压弹簧(26)的一端连接在前定位板(24)的后表面上,所述顶压弹簧(26)的另一端连接在限位挡杆(22)的右端上,还使顶压弹簧(26)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安全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伟,秦东明,陈传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联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