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02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属于施工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座和反扣在翻梁上的倒扣式U型挂钩,并通过钢丝绳拉结,构成稳定性好的支撑体系,辅以操作平台和防护结构骨架,用常规的模板和彩钢板进行围护封闭,形成了移动悬挑脚手架。该移动悬挑脚手架制作简单、安装便捷,整体安全稳定,且制作材料易于周转,可回收利用。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阳台部位,采用移动悬挑脚手架,无需重复搭设脚手架,减少钢管及人工用量,提升、移动方便,节约施工时间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
本技术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多采用穿插施工组织方法,将室内和室外、各楼层间的土建、水电、设备等工程结起来,加快施工进度;提升脚手架(爬架)是穿插施工的主要垂直运输工具。但是爬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爬升特点,常出现二次结构施工跟不上主体进度,爬升上去后,外墙施工时无安全防护及操作脚手架平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移动悬挑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其包括承力支座、钢框架、第一U型挂钩、模板、斜拉钢丝绳和第二U型挂钩;所述的钢框架由钢管焊接而成,其中包括一个立面框架和两层水平框架;钢框架的底部固定于若干个承力支座上,所述承力支座由相互连接的倒钩部和水平承载部组成;钢框架中下层水平框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立面框架和承力支座上,钢框架中上层水平框架的末端设有若干个第一U型挂钩;所述倒钩部和所述第一U型挂钩分别用于与建筑中相邻的上、下两层楼板的上翻梁倒钩挂载;所述两层水平框架上表面均铺设模板;钢框架的外围设有围护结构;所述的钢框架上部设有若干条斜拉钢丝绳,每条斜拉钢丝绳的末端连接一个第二U型挂钩,所述的第二U型挂钩用于与钢框架上方的楼板上翻梁倒钩挂载。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框架由方钢管焊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的承力支座由方钢管或型钢焊接而成,且承力支座中倒钩部的钩体跨度大于待施工建筑中的上翻梁截面宽度。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U型挂钩和第二U型挂钩均由方钢管焊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的围护结构由围护钢管和彩钢板组成,围护钢管作为骨架固定于钢框架上,彩钢板包围于围护钢管和钢框架外部,形成三面围合的施工围护。作为优选,在两层水平框架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的围护结构。作为优选,在所述钢框架中位于上层水平框架上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的第二U型挂钩上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的斜拉钢丝绳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圆钢拉环。作为优选,所述的斜拉钢丝绳为直径不小于16的钢丝绳。作为优选,所述的模板底部铺设若干钢管作为龙骨。本技术通过支座和反扣在翻梁上的倒扣式U型挂钩,并通过钢丝绳拉结,构成稳定性好的支撑体系,辅以操作平台和防护结构骨架,用常规的模板和彩钢板进行围护封闭,形成了新型移动悬挑脚手架。该新型移动悬挑脚手架制作简单、安装便捷,整体安全稳定,且制作材料易于周转,可回收利用。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阳台部位,采用新型移动悬挑脚手架,无需重复搭设脚手架,减少钢管及人工用量,提升、移动方便,节约施工时间及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的正视图;图2为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的侧视图;图3为承力支座在上翻梁上的挂载示意图;图4为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钢框架上固定围护钢管的示意图;图6为两层模板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承力支座1、上翻梁2、钢框架3、围护钢管4、第一U型挂钩5、模板6、斜拉钢丝绳7、第一连接件8、第二U型挂钩9、第二连接件10、彩钢板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如图1和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该新型的移动悬挑脚手架,包括承力支座1、钢框架3、第一U型挂钩5、模板6、斜拉钢丝绳7和第二U型挂钩9等部件。此技术是将传统的固定式6层悬挑架设置为单层可移动悬挑架,通过承力支座和U型挂钩,反扣在上翻梁上,并用钢丝绳拉结,由此实现在建筑不同层之间的稳定架设。本技术主要用于爬架过早提升导致的阳台部位的二次结构施工防护,安装、拆卸简单,避免脚手架的重复搭设,也不会对整体的室外工程和场地布置造成影响。下面对该移动悬挑脚手架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承力支座1的作用是与建筑的结构物配合,对悬挑脚手架实现挂载。如图3所示,每个承力支座1由相互连接的倒钩部和水平承载部组成。承力支座1由型钢(其他做法中也可采用方钢管)焊接而成,且承力支座1中倒钩部的钩体跨度应当略大于待施工建筑中的上翻梁2截面宽度,使得倒钩部能够刚好从上方卡入上翻梁2,且其连接水平承载部的一侧贴合上翻梁2的侧面。如图4所示,钢框架3由方钢管焊接而成,其中包括一个立面框架和两层水平框架。本实施例中,由三条竖向方钢管和两条横向方钢管焊接而成,每层水平框架有三条方钢管。钢框架3的底部固定于3个承力支座1的水平承载部末端。钢框架3中下层水平框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立面框架和承力支座1的倒钩部上。另外,钢框架3中上层水平框架的3条方钢管末端分别设有1个第一U型挂钩5,第一U型挂钩5由方钢管焊接而成。当然,钢框架3中具体的钢管用量和布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针对不同施工环境的钢框架3形式可以不同,立面框架可以由一个侧面或者多个侧面。参见图1和2,在整个钢框架3焊接完毕后,其承力支座1和第一U型挂钩5的高度差应当与待施工建筑的层高一致,使得承力支座1的倒钩部和第一U型挂钩5能够分别与建筑中相邻的上、下两层楼板的上翻梁2倒钩挂载。由此,整个移动悬挑脚手架能够通过承力支座和U型挂钩,反扣在两层上翻梁上,将其荷载转移至建筑物上,实现移动式挂载。需要注意的是,承力支座1的倒钩部和第一U型挂钩5可以挂载上翻梁2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上(在图1中示出的是挂载两个不同侧面上),根据实际施工环境需要而定,不做特殊限定。另外,为了保持整体挂载的稳定性,钢框架3上部需要设有多条斜拉钢丝绳7,斜拉钢丝绳7用于对移动悬挑脚手架的上方施加侧拉力。每条斜拉钢丝绳7的末端连接一个第二U型挂钩9,而第二U型挂钩9的形式与第一U型挂钩5相同,也用于与钢框架3上方的楼板上翻梁2倒钩挂载,形成图2所示的斜拉形式。为了便于斜拉钢丝绳7的连接拆卸,本实施例中在钢框架3中位于上层水平框架上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连接件8,在第二U型挂钩9上固定有第二连接件10,斜拉钢丝绳7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10固定。而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10可以采用圆钢拉环。斜拉钢丝绳7采用φ16号钢丝绳。另外,钢框架3的外围需要设置围护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在两层水平框架的上方均需要设置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由围护钢管4和彩钢板11组成,如图5所示,围护钢管4作为骨架固定于钢框架3上,彩钢板11包围于围护钢管4和钢框架3外部。其中,除了贴合建筑物的一侧之外,其余三侧均需要设置围护,因此最终围护结构采用的是三面围合的施工围护。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施工操作,两层水平框架上表面均需要铺设模板6,其中下层模板6作为施工面,而上层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支座(1)、钢框架(3)、第一U型挂钩(5)、模板(6)、斜拉钢丝绳(7)和第二U型挂钩(9);所述的钢框架(3)由钢管焊接而成,其中包括一个立面框架和两层水平框架;钢框架(3)的底部固定于若干个承力支座(1)上,所述承力支座(1)由相互连接的倒钩部和水平承载部组成;钢框架(3)中下层水平框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立面框架和承力支座(1)上,钢框架(3)中上层水平框架的末端设有若干个第一U型挂钩(5);所述倒钩部和所述第一U型挂钩(5)分别用于与建筑中相邻的上、下两层楼板的上翻梁(2)倒钩挂载;所述两层水平框架上表面均铺设模板(6);钢框架(3)的外围设有围护结构;所述的钢框架(3)上部设有若干条斜拉钢丝绳(7),每条斜拉钢丝绳(7)的末端连接一个第二U型挂钩(9),所述的第二U型挂钩(9)用于与钢框架(3)上方的楼板上翻梁(2)倒钩挂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支座(1)、钢框架(3)、第一U型挂钩(5)、模板(6)、斜拉钢丝绳(7)和第二U型挂钩(9);所述的钢框架(3)由钢管焊接而成,其中包括一个立面框架和两层水平框架;钢框架(3)的底部固定于若干个承力支座(1)上,所述承力支座(1)由相互连接的倒钩部和水平承载部组成;钢框架(3)中下层水平框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立面框架和承力支座(1)上,钢框架(3)中上层水平框架的末端设有若干个第一U型挂钩(5);所述倒钩部和所述第一U型挂钩(5)分别用于与建筑中相邻的上、下两层楼板的上翻梁(2)倒钩挂载;所述两层水平框架上表面均铺设模板(6);钢框架(3)的外围设有围护结构;所述的钢框架(3)上部设有若干条斜拉钢丝绳(7),每条斜拉钢丝绳(7)的末端连接一个第二U型挂钩(9),所述的第二U型挂钩(9)用于与钢框架(3)上方的楼板上翻梁(2)倒钩挂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框架(3)由方钢管焊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悬挑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力支座(1)由方钢管或型钢焊接而成,且承力支座(1)中倒钩部的钩体跨度大于待施工建筑中的上翻梁(2)截面宽度。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鑫斌崔朝赟李倩徐国政徐康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