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2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与施工平台,支撑架包括倾斜布置的若干支撑杆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若干安装杆,施工平台固定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楼层的电梯井洞口伸出并支撑至楼板上,所述支撑部处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井洞口的宽度;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倾斜搭设至电梯井的井壁上成为搭接部;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上固定有两层所述施工平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用途是利用支撑杆的支撑部与档杆相互配合支撑在电梯井洞口,实现整个操作平台的支撑,使用时仅需向上起吊重新卡接至上层楼板上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电梯井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围合而成,井道内剪力墙模板施工操作平台普遍采用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搭建而成。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脚手架搭建拆除较为麻烦,影响模板的施工进度,不便于电梯井模板安装质量的检查验收;并且随着建筑层数的不断增多,电梯井内脚手架的高度也随之增加,带来长期积压大量租赁器材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电梯井内的操作平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目前的电梯井操作平台搭设麻烦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与施工平台,所述支撑架包括倾斜布置的若干支撑杆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若干安装杆,所述施工平台固定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楼层的电梯井洞口伸出并支撑至楼板上,所述支撑部处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井洞口的宽度;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倾斜搭设至电梯井的井壁上成为搭接部;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上固定有两层所述施工平台。通过本方案,利用倾斜布置的支撑杆作为主要支撑部件,支撑杆的支撑部与档杆相互配合支撑在电梯井洞口,施工平台共同围成直角梯形体形状,实现整个操作平台的支撑,使用时仅需向上起吊重新卡接至上层楼板上即可,操作方便,无需重新搭设,且所使用材料较少,不会积压租赁器材。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电梯井的井壁之间夹角为45度。优选地,所述电梯井与施工平台的长度差大于所述支撑部伸出电梯井洞口的长度。通过本方案,本装置在向上提升时能够产生倾斜,便于支撑杆完全缩回电梯井中。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搭接部上均套设置有防滑套。通过本方案,提高支撑杆的防滑性,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优选地,所述搭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抵至所述电梯井内壁上并能够沿所述内壁上下滚动。通过本方案,便于向上提升本操作平台时减小摩擦力,避免搭接部与电梯井壁的磕碰造成本操作平台损坏或松动。优选地,所述支撑部铰接至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部仅有部分伸出所述电梯井洞口;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限制所述支撑部向上转动。通过本方案,能够竖直向上提升本操作平台,支撑部能够向下折叠通过电梯井壁,并在提升至上层平台后抵至限位板上并支撑在楼板上,该设置使本装置使用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始终施加弹力使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限位板。通过本方案,无需人工操作,支撑部能够自动打开支撑,并在电梯井壁和本操作平台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折叠,进一步方便操作。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仅在所述安装杆朝向所述支撑部一侧倾斜时与所述内壁接触。通过本方案,正常使用过程中,若产生倾斜,第一防滑部能够抵至电梯井壁上,提高安全性,避免向下滑动。优选地,所述施工平台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二防滑部仅在所述安装杆朝向所述支撑部一侧倾斜时与所述内壁接触。通过本方案,档杆断裂后,倾斜的操作平台两侧均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施工平台的安全性。优选地,所述档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抵至所述电梯井的内壁上。通过本方案,进一步减小操作平台向上提升时的摩擦力。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无需在电梯井内部从底到顶搭设脚手架,简化了操作平台的施工工艺,节省了租赁器材用量,降低了租赁成本;有效控制电梯井全高垂直度,井道内剪力墙层间无错台,质量效果好、工效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操作平台中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C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的操作平台中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1100与施工平台1200,所述支撑架1100包括倾斜布置的若干支撑杆1110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若干安装杆1120,所述施工平台1200固定于所述安装杆1120上;所述支撑杆1110的一端包括支撑部1111,所述支撑部1111通过楼层的电梯井洞口2000伸出并支撑至楼板上,所述支撑部1111处垂直于所述支撑杆1110固定有档杆1130,所述档杆1130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井洞口2000的宽度;所述支撑杆1110的另一端向上倾斜搭设至电梯井的井壁上成为搭接部1112;所述支撑杆1110之间通过连接杆114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1120上固定有两层所述施工平台1200。通过本实施例该方案,利用倾斜布置的支撑杆1110作为主要支撑部件,支撑杆1110的支撑部1111与档杆1130相互配合支撑在电梯井洞口2000,施工平台共同围成直角梯形体形状,实现整个操作平台的支撑,使用时仅需向上起吊,梯形体的操作平台会因为几何重心偏心原理倾斜,导致支撑部1111完全在电梯井中,实现起吊的作用,重新卡接至上层楼板上即可使用,操作方便,无需重新搭设,且所使用材料较少,不会积压租赁器材。上下两层施工平台1200便于对电梯井中模板的安装,以及检查验收。该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杆1110与电梯井的井壁之间夹角为45度。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梯井与施工平台1200的长度差大于所述支撑部1110伸出电梯井洞口2000的长度。本装置在向上提升时能够产生倾斜,便于支撑杆1110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与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倾斜布置的若干支撑杆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若干安装杆,所述施工平台固定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楼层的电梯井洞口伸出并支撑至楼板上,所述支撑部处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井洞口的宽度;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倾斜搭设至电梯井的井壁上成为搭接部;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上固定有两层所述施工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架与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倾斜布置的若干支撑杆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的若干安装杆,所述施工平台固定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楼层的电梯井洞口伸出并支撑至楼板上,所述支撑部处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固定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井洞口的宽度;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倾斜搭设至电梯井的井壁上成为搭接部;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上固定有两层所述施工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电梯井的井壁之间夹角为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与施工平台的长度差大于所述支撑部伸出电梯井洞口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搭接部上均套设置有防滑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可提升梯形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青房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