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15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人工上甄不均匀的问题。所述布料装置的上方安装有输料筒,所述布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工作箱,所述第三工作箱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红外探测器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所述第三微型伺服电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微型减速器,所述第三微型减速器的前端面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布料装置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的一侧安装有从动轮,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外侧均设置有传输带,所述布料装置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斜挡板和第一挡料板,所述输料筒的上方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方安装有移动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酒酿造
,具体为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白酒酿造行业中,酿酒往往是人工操作,特别是最后一道上甄工序,就是将发酵好的酒醅均匀的布在甄锅内,要保证甄锅内的酒醅疏松,均匀,酒甄内穿汽一致,严禁出现起堆、塌汽、漏气等现象,这就要求上甄时严格按照探汽上甄、不准跑汽、布料均匀的工艺进行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很大,效率很低工况恶劣,若上甄不均匀,表面平整度不高,将严重影响出酒效率,而且蒸汽是否上来全部依赖工人眼力判断,容易造成失误,酒蒸汽损耗,当人员流失大时对企业损失严重。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特研发上甑机器人,满足上甄工艺要求,实现了酒醅连续铺洒,解决了传统人工上甄劳动强度大以及上甄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人工上甄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包括底座和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的上方安装有输料筒,所述布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工作箱,所述第三工作箱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红外探测器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所述第三微型伺服电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微型减速器,所述第三微型减速器的前端面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布料装置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的一侧安装有从动轮,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外侧均设置有传输带,所述布料装置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斜挡板和第一挡料板,所述输料筒的上方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方安装有移动盘。优选的,所述布料装置与输料筒固定连接,所述布料装置与第三工作箱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红外探测器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均与第三工作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轮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微型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辊与从动轮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均通过轴承与布料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通过传输带转动连接,所述斜挡板和第一挡料板均与布料装置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料板的内部设置有穿槽。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方安装有衬板,所述衬板的上方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方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支柱,所述旋转支柱的上方安装有运料箱,所述运料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轨道和伸缩软袋,所述移动盘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型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微型伺服电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微型减速器,所述第二微型减速器的前端面上安装有轨道轮,所述轨道轮与轨道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盘和运料箱均与伸缩软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微型伺服电机与移动盘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盘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型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微型伺服电机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微型减速器,所述第一微型减速器的下方安装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转盘的上方安装有带外齿内壳,所述转盘与输料筒设置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转盘与带外齿内壳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移动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微型伺服电机与移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带外齿内壳咬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一微型伺服电机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微型减速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台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工作箱,所述第一工作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上方安装有第一行星减速器,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的上方安装有转轴,所述衬板和套筒的内部均设置有转座,所述衬板和套筒的内部均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与转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柱和转轴均通过联轴器与转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支柱与运料箱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和第一伺服电机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行星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箱与固定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柱均分别与底座和固定台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运料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工作箱,且运料箱与第二工作箱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工作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行星减速器,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运料箱的内部安装有蛟龙转轴,所述运料箱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运料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挡料板,所述进料斗和第二挡料板均与运料箱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蛟龙转轴远离移动盘的一端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蛟龙转轴与运料箱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所述蛟龙转轴与从动齿轮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咬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伺服电机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行星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工作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料板的内部设置有孔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专利技术通过布料装置的设置,通过布料装置可将酒醅均匀的布在甄锅内,通过布料装置内部的传输带输送醅料,在通过斜挡板将传输带上方的醅料抹平,以实现流出布料装置的醅料分布均匀,从而取代工人上甑,同时上甑时的醅料更加均匀,从而解决了传统人工上甄劳动强度大以及上甄不均匀的问题。2.该专利技术通过运料箱的设置,通过运料箱的设置可实现均匀的输送醅料的效果,运料箱的内部设置有蛟龙转轴,蛟龙转轴的特点是输送效率高,输送的量为恒定,从而使得进入布料装置的醅料量可控,使得布料装置在布料时更加容易实现均与布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的整体示意图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工作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运料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布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柱;3、第一工作箱;4、固定台;5、衬板;6、套筒;7、盖板;8、旋转支柱;9、运料箱;10、第二工作箱;11、进料斗;12、输料筒;13、布料装置;14、第三工作箱;15、第一伺服电机;16、第一行星减速器;17、转轴;18、转座;19、衬套;20、第二伺服电机;21、第二行星减速器;22、第一驱动齿轮;23、从动齿轮;24、蛟龙转轴;25、移动盘;26、转盘;27、伸缩软袋;28、轨道;29、第一微型伺服电机;30、第一微型减速器;31、第二驱动齿轮;32、带外齿内壳;33、第二微型伺服电机;34、第二微型减速器;35、轨道轮;36、红外探测器;37、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8、第三微型减速器;39、驱动轮;40、从动轮;41、第一转辊;42、第二转辊;43、传输带;44、斜挡板;45、第一挡料板;46、第二挡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包括底座1和布料装置13,布料装置13的上方安装有输料筒12,布料装置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工作箱14,第三工作箱14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包括底座(1)和布料装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13)的上方安装有输料筒(12),所述布料装置(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工作箱(14),所述第三工作箱(14)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红外探测器(36)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7),所述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7)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微型减速器(38),所述第三微型减速器(38)的前端面上安装有驱动轮(39),所述布料装置(13)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辊(41)和第二转辊(42),所述第一转辊(41)的一侧安装有从动轮(40),所述第一转辊(41)和第二转辊(42)的外侧均设置有传输带(43),所述布料装置(1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斜挡板(44)和第一挡料板(45),所述输料筒(12)的上方设置有转盘(26),所述转盘(26)的上方安装有移动盘(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包括底座(1)和布料装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13)的上方安装有输料筒(12),所述布料装置(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工作箱(14),所述第三工作箱(14)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红外探测器(36)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7),所述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7)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微型减速器(38),所述第三微型减速器(38)的前端面上安装有驱动轮(39),所述布料装置(13)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辊(41)和第二转辊(42),所述第一转辊(41)的一侧安装有从动轮(40),所述第一转辊(41)和第二转辊(42)的外侧均设置有传输带(43),所述布料装置(1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斜挡板(44)和第一挡料板(45),所述输料筒(12)的上方设置有转盘(26),所述转盘(26)的上方安装有移动盘(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13)与输料筒(12)固定连接,所述布料装置(13)与第三工作箱(14)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红外探测器(36)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7)均与第三工作箱(1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39)和第三微型伺服电机(37)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微型减速器(38)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39)与从动轮(40)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辊(41)与从动轮(40)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辊(41)和第二转辊(42)均通过轴承与布料装置(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辊(41)与第二转辊(42)通过传输带(43)转动连接,所述斜挡板(44)和第一挡料板(45)均与布料装置(13)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料板(45)的内部设置有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台(4),所述固定台(4)的上方安装有衬板(5),所述衬板(5)的上方安装有套筒(6),所述套筒(6)的上方安装有盖板(7),所述盖板(7)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支柱(8),所述旋转支柱(8)的上方安装有运料箱(9),所述运料箱(9)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轨道(28)和伸缩软袋(27),所述移动盘(2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型伺服电机(33),所述第二微型伺服电机(3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微型减速器(34),所述第二微型减速器(34)的前端面上安装有轨道轮(35),所述轨道轮(35)与轨道(28)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盘(25)和运料箱(9)均与伸缩软袋(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微型伺服电机(33)与移动盘(2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甑机器人用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盘(25)的内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志华吴瑕尹涛金盛基蔡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大连东安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