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174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工作台底座包括拉丝模具、传送带和夹具体,拉丝模具左侧设有材料进给装置,其夹具体上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推进油缸和夹具平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紧拉丝物的区域,推进油缸的活塞均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连,夹具平台在对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有落料口,第二夹板上设有感应拉丝后的拉丝物位移的感应装置,夹具平台一端和工作台底座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拉丝装置通过设置推进油缸和感应装置,使自动拉丝装置在拉丝不同形状、厚度的拉丝物时能够轻易调整,避免了经常跟换夹具导致加工量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拉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拉丝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拉丝装置。
技术介绍
拉丝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技术加工方法称为金属拉丝工艺。在铜材的加工生产中,往往需要对铜棒进行拉丝裁剪处理,这样就需要使用到铜棒拉丝结构,目前市面上的拉丝结构多种多样,功能不一,但大多数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而且生产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需要。目前应用中,如专利号为CN205436647U的中国专利,其介绍的一种自动拉丝装置,主要由:包括支撑架、传动链、夹具体、驱动板、铜棒拉丝模和夹具滑轨,两所述夹具滑轨相互平行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两传动链相互平行地转动设置在两夹具滑轨之间,且两传动链之间形成有卸料间隙,夹具体滑动连接在两夹具滑轨上,驱动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且位于夹具体的后侧,铜棒拉丝模设于支撑架的左侧,夹具体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滚轮、安装滑板、气缸安装板、夹具气缸、摆板、插柱和弹簧,所述安装滑板的前后两端滑动连接在两夹具滑轨上,第一夹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滑板上,第二夹板铰接在安装滑板上且位于第一夹板的一侧,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二夹板上;气缸安装板设于第一、二夹板的右侧,摆板左端铰接在安装滑板上,右端通过弹簧连接在气缸安装板上,夹具气缸固定连接在气缸安装板上,且输出轴与摆板相连,两插柱分别固定连接在摆板的前后两侧,且分别位于两传动链的上方。上述方案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可将拉丝后的铜棒平稳的运送到后方储料,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拉丝模具的改变,铜棒拉丝后的形状、厚度都是不一样的,单一的拉丝夹具无法满足多样的铜棒,加工多种铜棒时需要多次拆卸安装夹具,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其通过在纱线内部设置多种纤维,利用其结构实现多种功能,既有优良的功能性,又有优良的服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工作台底座包括拉丝模具、传送带和夹具体,拉丝模具左侧设有材料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夹具体上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推进油缸和夹具平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紧拉丝物的区域,推进油缸的活塞均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连,夹具平台在对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有落料口,第二夹板上设有感应拉丝后的拉丝物位移的感应装置,夹具平台一端和工作台底座传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丝物通过材料进给装置前进,通过拉丝模具拉丝后,继续向前,在经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后,被感应装置感应,感应装置给出信号,推进油缸接收信号开始推进,推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向中间靠拢,逐渐夹紧拉丝后的拉丝物,夹紧拉丝物后夹具平台开始移动,当到达预定位置时,推进油缸接收信号开始回退,逐渐放松拉丝物,放松后的拉丝物从夹具平台的落料口落下,使用推进油缸推动夹板夹紧,不会受到因为拉丝模具变更导致的拉丝物形状、厚度发生的变化,从而导致原先的夹具无法对新拉丝物进行夹紧,需要拆卸夹具,这样导致了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连接包括齿轮和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工作台底座设有凹槽,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凹槽内,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夹具平台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具平台通过齿轮和齿条与工作台底座连接,方便拉丝物过长时,夹具无法移动,齿轮与齿条的连接较为稳定,不会再移动中因为拉丝时候的晃动,导致拉丝后的拉丝物因晃动而发生变形,影响加工质量,齿轮与齿条在清洗时也比较方便能够随时拆卸。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在远离夹具平台的一端设有感应限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具平台位移到感应限位装置旁边时,感应限位装置受到感应,传出到位信号到夹具平台,让夹具平台停止移动,防止夹具平台因为没有限制而导致撞击凹槽壁,损伤夹具,也保护了操作员的生命安全。作为优选,所述推进油缸、感应装置、感应限位装置和计算机信号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进油缸、感应装置、感应限位装置和计算机信号连接,推进油缸能通过计算机修改,以调整夹板夹紧拉丝物的厚度,感应装置和感应限位装置能通过计算机修改反应时间和反应速度,以适应不同拉丝物的韧性,不会出现因拉丝物韧性过低,而感应装置过于灵敏导致夹具平台移动拉断拉丝物。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微波传感器,所述感应限位装置包括压电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波传感器主要由微波振荡器和微波天线组成。微波振荡器是产生微波的装置。构成微波振荡器的器件有速调管、磁控管或某些固体元件。由微波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需用波导管传输,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为了使发射的微波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天线应具有特殊的构造和形状,由发射天线发出的微波,遇到被测物体时将被吸收或反射,使功率发生变化,若利用接收天线接收通过被测物体或由被测物反射回来的微波,并将它转换成电信号,再由测量电路处理,就实现了微波检测,压电传感器应用的是压电原理,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依据电介质压电效应研制的一类传感器称为为压电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夹紧端面均插接有棘齿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夹紧面是光滑面,对拉丝物夹紧时,夹具平台一位移,由于摩擦力不够,拉丝物与夹板接触面会打滑,发出噪音并损坏夹具,当夹板的夹紧端插接棘齿块,由于拉丝物和夹板的接触面积增多,摩擦力增大,就不会出现拉丝物打滑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拉丝模具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丝模具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底座上,方便及时跟换受损拉丝模具,当需要拉丝不同形状、厚度的拉丝物时,也可以跟换不同的拉丝模具,通过螺栓连接,拉丝模具能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工作台底座上,不会因为用力过大导致拉丝模具歪斜倾倒。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位于夹具体下端,所述传送带是V型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板松开拉丝物时,拉丝物由落料口落至传送带上,进传送带传送至后方储料,防止拉丝物直接落地导致损坏拉丝物,V带传动是靠V带的两侧面与轮槽侧面压紧产生摩擦力进行动力传递的,与平带传动比较,V带传动的摩擦力大,因此可以使传送带不偏移,从而使V形带传送拉丝物平稳、不打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其一:通过设置推进油缸和微波传感器,只需要计算机调整使得拉丝机构可以加工多种拉丝物,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夹具平台和工作台底座通过齿轮和齿条连接,使得夹紧拉伸拉丝物更加平稳。其二:通过设置压电传感器,保护了夹具平台不会因为过度位移导致拉丝物和夹具的损坏,通过设置拉伸模具螺栓连接,方便了模具的跟换,加快了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拉丝装置的主视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1),所述工作台底座(1)包括拉丝模具(4)、传送带(9)和夹具体,所述拉丝模具(4)左侧设有材料进给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体上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推进油缸(10)和夹具平台(6),所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紧拉丝物(3)的区域,所述推进油缸(10)的活塞均与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相连,所述夹具平台(6)在对应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之间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二夹板(12)上设有感应拉丝后的拉丝物(3)位移的感应装置(5),所述夹具平台(6)一端和工作台底座(1)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1),所述工作台底座(1)包括拉丝模具(4)、传送带(9)和夹具体,所述拉丝模具(4)左侧设有材料进给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体上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推进油缸(10)和夹具平台(6),所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紧拉丝物(3)的区域,所述推进油缸(10)的活塞均与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相连,所述夹具平台(6)在对应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之间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二夹板(12)上设有感应拉丝后的拉丝物(3)位移的感应装置(5),所述夹具平台(6)一端和工作台底座(1)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接包括齿轮和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工作台底座(1)设有凹槽(7),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凹槽(7)内,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夹具平台(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康峰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县上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