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20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旨在解决铜棒之间不方便拆卸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包括铜棒本体,铜棒本体包括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第一铜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插板,若干插板之间形成有通槽,第二铜棒的内部开设有供插板插入的环形滑槽,插板与环形滑槽间隙配合,环形滑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板,凸板与通槽相配合卡合,环形滑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凸板缩进的空腔,空腔与凸板之间设置有顶推弹簧,插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插板的内部设置有供凸块缩进的空槽,环形滑槽的底部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弧形槽,凸块呈半球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能够解决方便铜棒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
本技术涉及金属棒材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
技术介绍
铜棒是有色金属棒材,铜质的,导电性能高,且适用广泛。在高级精密仪器的组装,其常使用铜棒作为通电导体接线工作,铜棒是精密仪器通电配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铜棒的组装不便且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化学性能差,需经常定时的进行检查,影响工作效率等,已不能满足现有精密仪器的高效、稳定工作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558252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导电性能铜棒,包括铜棒,在铜棒一端设置的第一铜棒定位孔,在铜棒另一端设置的第二铜棒定位孔,在铜棒一端且与第一铜棒定位孔同侧设置的连接凹槽,及设置在铜棒一端且与第一铜棒定位孔同侧的连接凸板,及通过第二铜棒定位孔与铜棒连接的铜排,及置在铜排上的圆孔,用于连接固定相配使用铜棒的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为凹形结构与铜棒相配合使用,和用于连接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的第一定位螺栓第二定位螺栓。上述方案连接凹槽、连接凸板均设置为三角形结构,装配时利用相配合使用的两个铜棒上的连接凹槽、连接凸板快速卡入即可,再通过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固定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提高了导电铜棒的安装效率且定位牢靠,同时便于拆卸进行维护清洁维护。但是由于两个铜棒之间是通过卡合之后再经过螺栓的固定进行定位,需要借助工具将螺栓拧紧与松开,并不方便铜棒之间的拆卸和使用者的使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第一铜棒通过插板插入环形滑槽的内部,旋转第一铜棒,插板上的凸板能够与弧形槽相卡合,插板之间的通槽与凸板相卡合,实现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的固定,且方便拆卸。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包括铜棒本体,所述铜棒本体包括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所述第一铜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插板,若干所述插板之间形成有通槽,所述第二铜棒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插板插入的环形滑槽,所述插板与所述环形滑槽间隙配合,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板,所述凸板与所述通槽相配合卡合,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凸板缩进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凸板之间设置有顶推弹簧,所述插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插板的内部设置有供所述凸块缩进的空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环形滑槽相通,所述凸块的凸面呈半球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连接时,第一铜棒底部设置的插板能够插入第二铜棒内部设置的环形滑槽中,此时环形滑槽内壁上设置的凸板被插板挤压在空腔内,且凸块附有一定的弹性,此时空腔内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插板一侧设置的凸块能够滑入至环形滑槽底部的弧形槽处,同时插板上的凸块被环形滑槽的内壁压缩在插板内部的空槽内,直至凸块滑入与环形滑槽相通的弧形槽对应的位置后凸块弹出,再通过旋转第一铜棒,使得凸块滑入弧形槽内部实现固定,此时凸板能够通过弹簧的顶推作用从空腔弹出,从而能够与插板之间形成的通槽相卡合,实现第一铜棒与第二铜棒的固定,且凸块与弧形槽相卡合能够防止第一铜棒自行从第二铜棒内滑出,当需要将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分离时,旋转第一铜棒,且凸面呈半球形设置的凸块能够便于凸块从弧形槽内滑出,此时插板再一次挤压凸板使得凸板收缩在环形滑槽内壁设置的空腔内,同时凸块再一次被挤压,拉动第一铜棒便能够将第一铜棒与第二铜棒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铜棒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卡钩,所述第二铜棒的内部设置有供连接杆插入的容纳槽,所述第二铜棒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卡钩滑动的锁止槽,所述锁止槽与所述容纳槽相通,所述第一铜棒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杆,两个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驱动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第一铜棒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伸出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铜棒与第二铜棒相卡合时,驱动第一铜棒内部设置的驱动杆,使得驱动杆之间设置的弹性件收缩,同时与驱动杆连接的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且连接杆能够插入第二铜棒内设置的容纳槽中,当连接杆上设置的卡钩插入至与锁止槽相通的位置时,转动第一铜棒,使得卡钩转入至锁止槽中时再放开驱动杆,驱动杆之间的弹性件恢复原有的长度,此时卡钩能够卡于锁止槽中,实现了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的固定,当需要将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分离时,按动驱动杆,使得驱动杆在通孔内进行伸缩同时挤压弹性件,再转动第一铜棒,直至卡钩从锁止槽内部滑出,再拉动第一铜棒,使得连接杆从容纳槽内滑出,从而实现分离,方便了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的安装与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均套设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杆上设置的弹性件进行伸长和收缩时,第一限位套能够在第二限位套内滑动,且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能够防止弹性件在伸缩过程中弯折,增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铜棒的底部设置有供连接杆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槽的两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滑动块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通过驱动杆的驱动相靠近或分离时,连接杆能够在第一铜棒底部的滑槽内进行滑动,且滑槽与容纳腔相通,方便连接杆与驱动杆连通,而当连接杆在滑槽内滑动时,连接杆两端设置的滑动块也在滑动槽内滑动,给连接杆一个支撑力,防止连接杆在滑动过程中断裂,增长连接杆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且固定块能够防止驱动杆自行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相卡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块在弧形槽内旋转时,能够转入弧形槽内设置的凹槽中进行卡合,进一步使得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的连接更为牢固,且凹槽与凸块均为半球形,方便了凸块从凹槽内转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板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板上的凸起能够增加凸板与第一铜棒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第一铜棒从第二铜棒的环形滑槽内自行滑出,使得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连接更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棒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棒本体的外侧设置的若干阵列分布的凸棱能够增加手与铜棒本体的摩擦力,方便使用者对铜棒本体的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当需要将第一铜棒和第二铜棒连接时,插板能够插入第二铜棒内部设置的环形滑槽中,此时环形滑槽内壁上设置的凸板被插板挤压在空腔内,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插板一侧设置的凸块能够滑入至环形滑槽底部的弧形槽处,同时插板上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包括铜棒本体,所述铜棒本体包括第一铜棒(1)和第二铜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棒(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插板(4),若干所述插板(4)之间形成有通槽,所述第二铜棒(2)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插板(4)插入的环形滑槽(5),所述插板(4)与所述环形滑槽(5)间隙配合,所述环形滑槽(5)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板(8),所述凸板(8)与所述通槽相配合卡合,所述环形滑槽(5)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凸板(8)缩进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凸板(8)之间设置有顶推弹簧(9),所述插板(4)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1),所述插板(4)的内部设置有供所述凸块(11)缩进的空槽(10),所述环形滑槽(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块(11)相配合的弧形槽(6),所述弧形槽(6)与所述环形滑槽(5)相通,所述凸块(11)的凸面呈半球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包括铜棒本体,所述铜棒本体包括第一铜棒(1)和第二铜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棒(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插板(4),若干所述插板(4)之间形成有通槽,所述第二铜棒(2)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插板(4)插入的环形滑槽(5),所述插板(4)与所述环形滑槽(5)间隙配合,所述环形滑槽(5)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板(8),所述凸板(8)与所述通槽相配合卡合,所述环形滑槽(5)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凸板(8)缩进的空腔,所述空腔与凸板(8)之间设置有顶推弹簧(9),所述插板(4)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1),所述插板(4)的内部设置有供所述凸块(11)缩进的空槽(10),所述环形滑槽(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块(11)相配合的弧形槽(6),所述弧形槽(6)与所述环形滑槽(5)相通,所述凸块(11)的凸面呈半球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棒(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设置有卡钩(17),所述第二铜棒(2)的内部设置有供连接杆(14)插入的容纳槽(12),所述第二铜棒(2)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卡钩(17)滑动的锁止槽(13),所述锁止槽(13)与所述容纳槽(12)相通,所述第一铜棒(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杆(15),两个所述驱动杆(15)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康峰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县上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