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10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棒,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铜棒,包括有铜棒本体,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远离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铜棒本体上远离固定柱的一端可拆卸链接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远离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固定件上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凹槽上“U”型的滑动槽,固定件上靠近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头杠杆,杠杆的转动中心位于杠杆的中部,杠杆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杠杆的另一端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铜棒在将两根铜棒进行连接或拆除时,方便省时不费力,不会让手指产生任何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棒,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铜棒。
技术介绍
在一般对电路板进行测试时,常常需要使用铜棒将电路板固定在测试台上。目前使用的铜棒通常通过螺纹将两根铜棒组装在一起时。这种方式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此外当两根铜棒对位不准时铜棒便会歪斜,需要将铜棒松开重新连接。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1237610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铜棒,包括有本体,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具有卡扣槽,且该卡扣槽具有第一部以及第二部,该第一部较该第二部相对远离该第二端,而该第一部的直径小于该第二部的直径;卡扣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该卡扣件包括:至少二卡勾,每一卡勾具有扣合部以及推移部,其中该扣合部与该推移部实质上互相垂直,且该推移部于该本体的径向上穿过该本体之外,而该扣合部于该本体之轴向上穿出该本体的第二端之外;以及弹性组件,连接于该二卡勾之间。上述方案通过将扣合部插入卡扣槽中,并在弹性组件及凸缘与第二部的卡接作用下实现将两根铜棒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将其中一根铜棒的扣合部插入另外一根铜棒的卡扣槽中即可实现连接,只需要按动弹性组件即可将两根铜棒拆除。而该方案通常为了保证两根铜棒能够稳固的连接,弹性组件需要较大的弹力,而较大的弹力在拆除时手指需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按压,手指会产生酸痛感。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将连根铜棒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时,而为了方便拆除通常通过按压弹性组件使脱离卡接的状态,而该种方式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通常采用弹力较大的弹性组件,而该种弹性组件在拆除两个铜棒的连接状态时手指需要用较大的力,会产生酸痛感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两根铜棒进行连接或拆除时,方便省时不费力,不会让手指产生任何不适感的一种铜棒。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铜棒,包括有铜棒本体,所述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远离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所述铜棒本体上远离固定柱的一端可拆卸链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远离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件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凹槽上“U”型的滑动槽,所述固定件上靠近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的转动中心位于杠杆的中部,所述杠杆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所述杠杆的另一端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杠杆上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与铜棒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滑块上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形成或解除对第一滑块的限位作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有铜棒本体,在铜棒本体的一端可拆卸链接有固定件,在固定件上远离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上设有“U”型的滑动槽;相对应的在铜棒本体的一端上设有在第一凹槽内滑移的固定柱,在固定柱上远离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在滑动槽内滑移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从滑动槽的一端滑入从另一端滑出,在固定件上靠近铜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杠杆,且杠杆的转动中心位于杠杆的中部使杠杆的两端能够上下移动,在杠杆的一端与铜棒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使该端伸入第一凹槽中,当将另一根铜棒本体上的固定柱插入第一凹槽中与杠杆发生抵触,使杠杆与固定柱相抵的这一端向下移动,从而使杠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与杠杆上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始终抵触的第二滑块向上移动,在第二滑块上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且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呈夹角设置,在第二滑块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滑块移动,从而使第三滑块形成对第一滑块的限位作用;当将一根铜棒本体上的固定柱插入另一根铜棒本体上的第一凹槽中,且将第一滑块对应滑动槽的一端插入,当将固定柱插到底后会与杠杆上靠近第一弹性件发生抵触从而带动杠杆的这一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杠杆上靠近第二滑块的一端向上移动,使第二滑块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三滑块箱靠近第一凹槽的一端移动,当第三滑块伸入滑动槽中与第一滑块的上表面接触对第一滑块形成限位,从而形成两个铜棒本体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槽包括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凹槽上靠近第二凹槽的一端设有连通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第三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槽包括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且在第一凹槽上靠近第二凹槽的一端设有连通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第三滑槽,在将两根铜棒本体连接在一起时,第一滑块从第一滑槽插入至底部并在第三滑块的作用下形成固定;当需要将两根铜棒本体进行拆除时,转动其中一根铜棒使第一滑块沿着第三滑槽移动至第二滑槽中,此时第三滑块不再对第一滑块产生限制作用,使第一滑块从第二滑槽中退出从而将两根铜棒本体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连通第一滑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一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上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三滑块固定连接的滑板,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与滑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连通第一滑槽的第一通孔,使在第一通孔中滑动的第三滑块能够伸入到第一滑槽中对第一滑块进行限制;在第一通孔上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设有第三凹槽,在第三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三滑块固定连接的滑板,在第三凹槽的底部与滑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当在将两根铜棒本体拆除以后,滑板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滑槽的一端移动从而带动第三滑块缩进第一通孔中,使方便于下次两根铜棒本体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上靠近滑板的一端与第二滑块抵触,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与第二滑块抵触的斜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件上设有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使与第二通孔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能够伸入第一通孔,第三滑块上靠近滑板的一端与第二滑块抵触,使能够实现第二滑块与第三滑块的始终抵触效果;第二滑块上设有与第二滑块抵触的斜边,使能够实现第二滑块与对三滑块的移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棒本体上靠近固定件的一端设有与杠杆转动连接的支撑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棒本体上靠近固定件的一端设有与杠杆转动连接的支撑座,在支撑座的作用下实现对杠杆的支撑作用与转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连通第二凹槽的第三通孔,所述杠杆上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贯穿于第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凹槽上设有连通第二凹槽的第三通孔,使杠杆上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能够通过第三通孔伸入第一凹槽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防滑凸起,使能够增加与手指尖的摩擦力,避免打滑。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本方案的设计在将两根铜棒本体连接在一起时,只需将其中一根铜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棒,包括有铜棒本体(12),所述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上远离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1),所述铜棒本体(12)上远离固定柱(13)的一端可拆卸链接有固定件(9),所述固定件(9)上远离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固定件(9)上设有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凹槽(8)上“U”型的滑动槽(23),所述固定件(9)上靠近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2),所述第二凹槽(2)内转动连接有杠杆(4),所述杠杆(4)的转动中心位于杠杆(4)的中部,所述杠杆(4)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8),所述杠杆(4)的另一端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9)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5),所述杠杆(4)上远离第二滑块(15)的一端与铜棒本体(1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0),所述第二滑块(15)上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9)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20),所述第二滑块(15)、第三滑块(20)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滑块(20)在滑动过程中形成或解除对第一滑块(1)的限位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棒,包括有铜棒本体(12),所述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上远离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1),所述铜棒本体(12)上远离固定柱(13)的一端可拆卸链接有固定件(9),所述固定件(9)上远离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固定件(9)上设有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凹槽(8)上“U”型的滑动槽(23),所述固定件(9)上靠近铜棒本体(12)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2),所述第二凹槽(2)内转动连接有杠杆(4),所述杠杆(4)的转动中心位于杠杆(4)的中部,所述杠杆(4)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8),所述杠杆(4)的另一端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9)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5),所述杠杆(4)上远离第二滑块(15)的一端与铜棒本体(1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0),所述第二滑块(15)上始终抵触有与固定件(9)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20),所述第二滑块(15)、第三滑块(20)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滑块(20)在滑动过程中形成或解除对第一滑块(1)的限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3)包括有第一滑槽(5)、第二滑槽(6),所述第一凹槽(8)上靠近第二凹槽(2)的一端设有连通有第一滑槽(5)、第二滑槽(6)的第三滑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康峰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县上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