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97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包括:与检具连接的自动居中模块;通过第一连杆与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其包括第一可动模块,以及与第一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块;以及通过第二连杆与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其包括第二可动模块,以及与第二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块;其中,第一定位模块与第二定位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分别位于自动居中模块的左右两端,当零件夹置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时,在自动居中模块的作用下,所述零件在检具上自动居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零件安装到检具上后不需要调整即可自动居中,简化了居中定位调整的操作,缩短了调整时间,提高了检具尺寸测量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定位机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检具作为汽车零部件尺寸开发的一种常用工具。检具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其操作的便捷性和产品尺寸测量的效率。居中定位作为Y向定位策略选择的一种方式,常常用于尾门类产品中。当前检具居中定位模块设计往往需要查看左右两侧的百分表示数,然后通过手动调节左右两侧的定位模块来实现最终的居中,这种居中定位设计主要存在操作复杂,需多次调整,居中定位耗费时间,从而导致产品检具尺寸测量效率低下。因此,如何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简化居中定位调整操作,提升检具尺寸测量效率,成为了当前检具设计开发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检具测量中通过手动进行居中定位存在的操作复杂,耗费时间,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包括:与检具连接的自动居中模块;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可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块;以及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第二可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块;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的左右两端,当零件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时,在所述自动居中模块的作用下,所述零件在检具上自动居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通过导轨连接的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通过导轨连接的第二固定模块。所述自动居中模块包括:相对检具固定的第三固定模块,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连接的第三可动模块,以及将所述第三固定模块与第三可动模块连接并向所述第三可动模块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三可动模块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向所述第三可动模块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包括:可动销,以及套设于所述可动销上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可动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可动模块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向所述第三可动模块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设有接触传感器,所述接触传感器与所述电机通过PCL模块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的第一百分表,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通过弹簧及可滑动销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模块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的第二百分表,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通过弹簧及可滑动销连接;通过手动调整零件使所述第一百分表与第二百分表读数相同,还可实现所述零件在检具上的手动居中。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之间还通过导向槽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之间还通过导向槽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相对所述第一可动模块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二定位块相对所述第二可动模块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块相对所述第一可动模块的位置可通过第一零位销锁定,所述第二定位块相对所述第二可动模块的位置可通过第二零位销锁定。所述第三可动模块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模块的位置可通过第三零位销锁定。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自动居中功能的检具定位模块,通过杠杆原理和连杆结构设计,实现了零件安装到检具上后不需要调整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自动居中,简化了居中定位调整的操作,缩短了零件安装到检具上居中定位的调整时间,提高了检具尺寸测量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模块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3是如图1所示第二定位模块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4是如图1所示自动居中模块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5是如图1所示检具定位机构对汽车尾门进行自动居中定位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模块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定位模块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100,主要包括:与检具连接的自动居中模块10;通过第一连杆20与自动居中模块10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30;以及通过第二连杆40与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50;其中,第一定位模块30与第二定位模块50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分别位于自动居中模块10的左右两端,当零件夹置于第一定位模块30与第二定位模块50之间时,在自动居中模块10的作用下,零件在检具上自动居中。第一连杆20与第二连杆40的长度完全相等,从而实现居中时第一定位模块30与第二定位模块50的同步移动。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连杆20与第二连杆40的长度基于待检测零件的尺寸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模块30包括:第一固定模块31,相对第一固定模块31可滑动的第一可动模块32,以及与第一可动模块32连接的第一定位块33。第一固定模块31与第一可动模块32之间通过导轨34连接,导轨34为第一可动模块32的左右滑动提供高精度导向。第一定位块33相对第一可动模块32的位置可调节,具体地,通过旋转螺栓35即可实现第一定位块33的左右调节。工作时,第一固定模块31通过螺栓和定位销将整个第一定位模块30固定在检具框架上,该检具框架指的是用于固定所有定位模块、检测模块的支架。导轨34和第一固定模块31之间可通过螺栓结合定位销固定连接。第一可动模块32与导轨34之间通过零配C型卡槽连接滑动。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一定位块33相对第一可动模块32的位置可通过第一零位销36锁定,当第一定位块33不是处于零位时,可以通过螺栓35进行左右调整直到第一零位销36可以插入锁定为止。具体地,第一可动模块32与第一定位块33上分别设计有一个与第一零位销36相匹配的孔,当两个孔位置重合即第一零位销36可以插入时,第一定位块33上的定位面处于理论位置。使用自动居中定位功能时,第一定位块33通过第一零位销36锁定在第一可动模块32上,不能滑动也不能调整。其中,第一连接点1为第一连杆20和第一定位模块30的连接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定位模块50包括第二固定模块51,相对第二固定模块51可滑动的第二可动模块52,以及与第二可动模块52连接的第二定位块53。第二固定模块51与第二可动模块52之间通过导轨54连接,导轨54为第二可动模块52的左右滑动提供高精度导向。第二定位块53相对第二可动模块52的位置可调节,具体地,通过旋转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与检具连接的自动居中模块;/n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可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块;以及/n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第二可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块;/n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的左右两端,当零件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时,在所述自动居中模块的作用下,所述零件在检具上自动居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居中的检具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检具连接的自动居中模块;
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可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定位块;以及
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第二可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连接的第二定位块;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的左右两端,当零件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时,在所述自动居中模块的作用下,所述零件在检具上自动居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可动模块通过导轨连接的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可动模块通过导轨连接的第二固定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居中模块包括:相对检具固定的第三固定模块,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连接的第三可动模块,以及将所述第三固定模块与第三可动模块连接并向所述第三可动模块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三可动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具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三可动模块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包括:可动销,以及套设于所述可动销上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可动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可动模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海龙卢湘琦高广品罗孝辉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