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88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包括炉膛燃烧室、回风机,回风机连接有回风管道,回风管道连通安装有回风风箱,回风风箱连通安装有播煤风管,且回风风箱的底面两端均连通安装有分布式吹喷管,且分布式吹喷管的底端连通安装在炉膛燃烧室上;且分布式吹喷管由至少三根并列安装在炉膛燃烧室上的支管组成,且支管底端通过可转动套接管安装有吹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风管道,使得锅炉尾气进行二次燃烧;以播煤风管代替原播煤风管,有效节约了能源,以分布式吹喷管吹喷炉膛燃烧室内火焰的根部,从而降低炉膛燃烧室温度,使得进风量减小,从而达到减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氧含量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日常运行中,床温可达到990℃,氧含量是其一项重要的参数指标,氧含量是反应燃烧设备和锅炉运行完善程度的重要依据。氧含量是指锅炉控制烟气中氧容积含量的百分比。氧含量越小,及表明燃烧过程中空气剩余系统越小,则表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氧化量越大,则表明过量空气越大,且过量的氧在高温高压环境中产生大量的NxOy,NxOy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同时氧过量的空气会带走大量热量,在此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所以如何控制氧含量是锅炉运行当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运行当中,氧含量一般控制3-5%。但实际运行中由于锅炉配风不合适、燃料不同、锅炉漏风等原因导致氧含量一直偏高,所以如何降低氧含量是各个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与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锅炉配风不合适、燃料不同、锅炉漏风等原因导致氧含量偏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包括炉膛燃烧室、用于吸收尾部烟气的回风机,所述回风机连接有回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连通安装有回风风箱,所述回风风箱的底面中间连通安装有播煤风管,且所述回风风箱的底面两端均连通安装有用于吹喷火焰根部的分布式吹喷管,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的底端连通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上;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由至少三根并列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上的支管组成,且所述支管底端通过可转动套接管安装有吹喷嘴,且所述吹喷嘴上设有角度调节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可转动套接管包括连通安装在所述支管底端的半球通管,且所述半球通管上可转动地嵌套有球形套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形套管顶端设有用于嵌套所述支管底端滑动的转动预留槽,且所述吹喷嘴连通安装在所述球形套管底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可直线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侧面的操控杆,且每个所述吹喷嘴的侧面均铰接在所述操控杆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炉膛燃烧室的侧面安装有摩擦力安装座,且操控杆安装在所述摩擦力安装座内且延伸至外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回风机、回风管道,使得锅炉尾气送回至炉膛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并通过回风管道形成播煤风管和分布式吹喷管,以播煤风管代替原播煤风管,原播煤风管是通过一次风机或高压风机提供动力,有效节约了能源,以分布式吹喷管使锅炉尾气带入炉膛燃烧室内部的同时,锅炉尾气还吹喷炉膛燃烧室内火焰的根部,从而降低炉膛燃烧室温度,使得进风量减小,从而达到减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氧含量目的;并通过可转动套接管,有助于调节吹喷嘴使其对准火焰的根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整体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吹喷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球形套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膛燃烧室;2-回风管道;3-回风风箱;4-播煤风管;5-分布式吹喷管;6-回风机;51-支管;52-可转动套接管;53-吹喷嘴;54-角度调节组件;521-半球通管;522-球形套管;523-旋转预留槽;541-操控杆;542-摩擦力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包括炉膛燃烧室1、用于吸收尾部烟气的回风机6,所述回风机6连接有回风管道2,所述回风管道2连通安装有回风风箱3,所述回风风箱3的底面中间连通安装有播煤风管4,且所述回风风箱3的底面两端均连通安装有用于吹喷火焰根部的分布式吹喷管5,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5的底端连通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上;回风机1可以是常见的罗茨风机,但不限于此。本技术的运行原理:主要通过回风机1将锅炉尾部烟气经由回风管道2送回至炉膛燃烧室1;回风管道2末端形成两种通道(播煤风管4和分布式吹喷管5)将锅炉尾气送至炉膛燃烧室1进行二次燃烧;回风管道2形成的其中一个通道为播煤风管4,此通道代替原播煤风管(原播煤风管是由一次风机或高压风机提供动力);另外回风管道2形成另一个通道为分布式吹喷管5,分布式吹喷管5将锅炉尾气带入炉膛燃烧室1内部的同时,锅炉尾气还通过分布式吹喷管5吹喷炉膛燃烧室1内部的火焰根部,从而降低炉膛燃烧室1温度,通过回风管道2及其末端形成两种通道使锅炉尾气进行二次燃烧,并且使得进风量减小,从而达到减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氧含量目的。其中,播煤风管4的作用主要是:保证炉内的热烟气不外窜,使给煤机下来的煤能更好的播撒进炉床内,防止燃料在落煤口形成堆积,以使煤和炉膛内的热物料更好的混合,促使炉床内温度均匀,高速的热烟气可以防止燃料水分大时,在落煤管内积结造成堵塞。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5由至少三根并列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上的支管51组成,且所述支管51底端通过可转动套接管52安装有吹喷嘴53,且所述吹喷嘴53上设有角度调节组件54。通过可转动套接管52使得吹喷嘴53可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调节,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54,能更好地使锅炉尾气吹喷火焰的根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可转动套接管52包括连通安装在所述支管51底端的半球通管521,且所述半球通管521上可转动地嵌套有球形套管522,所述球形套管522顶端设有用于嵌套所述支管51底端滑动的转动预留槽523,且所述吹喷嘴53连通安装在所述球形套管522底端,所述角度调节组件54包括可直线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侧面的操控杆541,且每个所述吹喷嘴53的侧面均铰接在所述操控杆541上,所述炉膛燃烧室1的侧面安装有摩擦力安装座542,且操控杆541安装在所述摩擦力安装座54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包括炉膛燃烧室(1)、用于吸收尾部烟气的回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机(6)连接有回风管道(2),所述回风管道(2)连通安装有回风风箱(3),所述回风风箱(3)的底面中间连通安装有播煤风管(4),且所述回风风箱(3)的底面两端均连通安装有用于吹喷火焰根部的分布式吹喷管(5),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5)的底端连通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上;/n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5)由至少三根并列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上的支管(51)组成,且所述支管(51)底端通过可转动套接管(52)安装有吹喷嘴(53),且所述吹喷嘴(53)上设有角度调节组件(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包括炉膛燃烧室(1)、用于吸收尾部烟气的回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机(6)连接有回风管道(2),所述回风管道(2)连通安装有回风风箱(3),所述回风风箱(3)的底面中间连通安装有播煤风管(4),且所述回风风箱(3)的底面两端均连通安装有用于吹喷火焰根部的分布式吹喷管(5),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5)的底端连通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上;
且所述分布式吹喷管(5)由至少三根并列安装在所述炉膛燃烧室(1)上的支管(51)组成,且所述支管(51)底端通过可转动套接管(52)安装有吹喷嘴(53),且所述吹喷嘴(53)上设有角度调节组件(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套接管(52)包括连通安装在所述支管(51)底端的半球通管(5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升徐伟龙作健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