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15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9
流化床炉具有流动介质层、从流动介质层的底部提供流动用气体的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以及将流动介质层分隔成3个单元的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分隔壁包含第1分隔壁和第2分隔壁,该第1分隔壁将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1分隔壁的下侧连通,该第2分隔壁将第3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2分隔壁的上侧和下侧连通,并且该第2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比第1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低。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具有多个散气管,该多个散气管在第1单元~第3单元的各单元的底部并且比分隔壁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以与分隔壁在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与分隔壁平行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化床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的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流化床炉,该流化床炉形成有流化床,该流化床是利用从炉底吹出的流动用气体使填充在炉内下部的流动介质流动而形成的。流化床炉存在内部循环方式和外部循环方式,其中,在内部循环方式中,将流化床分隔为燃烧室和热回收室,通过使流动介质在这两个室之间循环流动而在流化床内进行燃烧和热回收。这种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流化床炉中,流化床被第1分隔件和第2分隔件划分为3个单元,在各个单元的下侧或下部独立地设置有提供调整了流量后的流动用气体的风箱或散气管。在第1单元中提供燃料(燃烧对象物)而进行燃料的燃烧,在第3单元中设置导热管而进行热回收。第1单元和第2单元以下侧连通的方式由第1分隔件划分,第2单元和第3单元以上侧和下侧连通的方式由第2分隔件划分。流动介质通过流动用气体从第1单元的下部经由第2单元并越过第2分隔件向第3单元移动,并从第3单元的下部向第2单元和第1单元循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16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通常,在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中,构成为在炉底设置风箱,在风箱的上部设置形成有多个喷嘴的气体分散板,风箱内的气体经由气体分散板向炉底或流化床内吹出。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还提出了代替风箱而通过散气管提供流动化气体的结构,但未示出具体的方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研究了在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中使用散气管来提供流动用气体。在气体分散板中,能够将喷嘴适当地分散配置在炉平面上,因此流动用气体均匀地分散在炉平面上。但是,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散气管中,由于难以将空气的吹出口分散配置在炉平面上,所以为了通过散气管的流动用气体的提供而使流动介质的循环流动成立,还需要考虑与分隔壁的关系以决定散气管的布局等。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流化床炉的特征在于,具有:流动介质层,其由流动介质构成;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其从所述流动介质层的底部提供使所述流动介质流动的流动用气体;以及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它们将所述流动介质层分隔为进行燃料的燃烧的第1单元、第2单元以及设置有导热管而进行热回收的第3单元,并且该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包含第1分隔壁和第2分隔壁,该第1分隔壁将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1分隔壁的下侧连通,该第2分隔壁将所述第3单元和所述第2单元在该第2分隔壁的上侧和下侧连通,并且该第2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比所述第1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低,所述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具有多个散气管,该多个散气管在所述第1单元、所述第2单元以及所述第3单元的各单元的底部并且比所述分隔壁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以与所述分隔壁在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在俯视时与所述分隔壁平行地配置。根据所述流化床炉,从散气管吹出的流动用气体在各单元中良好地分散而不阻碍流动介质的流动。其结果是,对各单元中的流动介质促进与其单元的流动方向对应的流动。因此,在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中,如果应用所述流化床炉的特征,则能够通过使用了散气管的流动用气体的提供而使流动介质良好地循环移动。在所述流化床炉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从所述散气管吹出所述流动用气体,以使所述第2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比所述第1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大,并且所述第1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比所述第3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大。由此,流动介质从第1单元通过第2单元向第3单元循环移动,进而从第3单元向第1单元循环移动。在所述流化床炉中,也可以是,所述散气管以能够相对于炉主体插入和拔出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容易地更换由于热疲劳或摩擦等而与炉的其他要素相比更换频率高的散气管。在所述流化床炉中,也可以是,所述散气管在每个单元中利用插头件而连结,各插头件与设置有流量调整构件的流动用气体提供配管连接。由此,容易按每个单元来调整向散气管提供的流动用气体的流量。在所述流化床炉中,也可以是,以如下的方式确定配置于各单元的所述散气管的根数:在向所述散气管分别提供规定的标准流量的所述流动用气体时,所述第2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比所述第1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大,并且所述第1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比所述第3单元的所述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大。由此,例如,即使向各散气管提供的流动用气体的流量是均匀的,第1单元~第3单元的流动用气体的空塔速度也处于使流动介质产生循环流动的规定的相关关系,容易调整向各单元提供的流动用气体的流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中,能够实现使用了散气管的流动用气体的提供。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化床炉的燃烧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化床炉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是流化床炉的流化床部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散气管的布局的炉底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燃烧系统100的结构〕首先,对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化床炉1的燃烧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燃烧系统100是燃烧煤、生物质、RDF、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等燃料(燃烧对象物)并回收其废热的系统。燃烧系统100具有燃烧燃料的流化床炉1。在流化床炉1的燃烧废气系统3中设置有热交换装置31、旋风式集尘机32、袋式过滤器33以及作为诱导风扇的诱导鼓风机34。流化床炉1的燃烧废气由热交换装置31回收废热,由旋风式集尘机32和袋式过滤器33分离尘埃,其一部分由诱导鼓风机34通过未图示的烟囱向系统外排出。在燃烧废气系统3的袋式过滤器33的下游侧连接有废气再循环系统4。在废气再循环系统4中设置有气体再循环鼓风机40,通过该气体再循环鼓风机40使燃烧废气系统3的燃烧废气的一部分返回到流化床炉1中。通过废气再循环系统4返回到流化床炉1的燃烧废气被用作流动用气体(一次燃烧气体)、二次燃烧用气体以及三次燃烧用气体。〔流化床炉1的结构〕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化床炉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流化床炉1具有:炉主体10,其设置有燃烧室,该燃烧室由炉下部的流化床部11和流化床部11的上方的自由空间(freeboard)12构成;运转控制装置15,其对流化床炉1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流化床监视装置9。在自由空间12的下部存在与燃烧室的剩余部分相比气体通路截面面积缩小的节流部13。在自由空间12中,燃烧气体从下朝上流动,在与自由空间12的上部连接的烟道中设置有构成热交换装置31的导热管。图3是流化床部11的放大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流化床部11中通过流动介质层51、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52以及分隔壁41、42来形成内部循环流化床,其中,该流动介质层51填充有硅砂等流动介质,该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52从流动介质层51的底部向流动介质层51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化床炉,其具有:/n流动介质层,其由流动介质构成;/n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其从所述流动介质层的底部提供使所述流动介质流动的流动用气体;以及/n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它们将所述流动介质层分隔为进行燃料的燃烧的第1单元、第2单元以及设置有导热管而进行热回收的第3单元,并且该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包含第1分隔壁和第2分隔壁,该第1分隔壁将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1分隔壁的下侧连通,该第2分隔壁将所述第3单元和所述第2单元在该第2分隔壁的上侧和下侧连通,并且该第2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比所述第1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低,/n所述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具有多个散气管,该多个散气管在所述第1单元、所述第2单元以及所述第3单元的各单元的底部并且比所述分隔壁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以与所述分隔壁在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在俯视时与所述分隔壁平行地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9 JP 2017-2291761.一种流化床炉,其具有:
流动介质层,其由流动介质构成;
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其从所述流动介质层的底部提供使所述流动介质流动的流动用气体;以及
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它们将所述流动介质层分隔为进行燃料的燃烧的第1单元、第2单元以及设置有导热管而进行热回收的第3单元,并且该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包含第1分隔壁和第2分隔壁,该第1分隔壁将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1分隔壁的下侧连通,该第2分隔壁将所述第3单元和所述第2单元在该第2分隔壁的上侧和下侧连通,并且该第2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比所述第1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低,
所述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具有多个散气管,该多个散气管在所述第1单元、所述第2单元以及所述第3单元的各单元的底部并且比所述分隔壁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以与所述分隔壁在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在俯视时与所述分隔壁平行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炉,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祐司五十岚实前川勇清水敬哲武藤贞行清泷元福本康二山田隆平村冈利纪熊田宪彦山口贵大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