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88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7
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属于流化布风技术领域。包括一体结构的芯管上部和用于穿过布风板的芯管下部;所述芯管上部设有出风口,芯管下部设有入风口,且芯管下部的截面为非圆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芯管上部采用截面为圆形的结构可以适应现有的风帽结构,芯管下部采用截面为非圆形的结构可以在冷却管间隔窄的条件下获得较大流通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化布风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
技术介绍
现有循环流化床风帽布置方案具有动量足、间隔大、磨损小等优点,由于单个风帽所需风量大,所以要求与之连接的芯管的流通面积要尽可能大,因此目前的芯管均采用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但是在很多已设计完毕的布风板结构上,由于冷却管间隔过小,所以太粗的芯管无法穿过布风板,这样就限制了芯管的通流面积,使得芯管和与芯管配套的风帽均不能做的很大,而为保证布风板的开孔率,只能增加风帽数量,但是风帽布置的过于密集会导致单体风帽的动量减小、容易造成磨损、吹大颗粒灰渣能力降低,大颗粒灰渣及杂物流动性降低,还会造成布风板上的物料、氧量、床温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局部床温高、氮氧化物高等缺点,因此急需一种在冷却管间隔窄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大流通面积的芯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芯管结构在冷却管间隔窄的条件下不能满足流通面积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包括一体结构的芯管上部和用于穿过布风板的芯管下部;所述芯管上部设有出风口,芯管下部设有入风口,且芯管下部的截面为非圆形。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上部的截面为圆形,芯管下部的截面为矩形。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上部的截面为圆形,芯管下部的截面为长度大于宽度的几何图形。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下部的截面为椭圆形。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下部的截面为菱形。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异形过渡部,异形过渡部的截面为芯管上部截面与芯管下部截面在同一虚拟平面内以同心的方式叠加形成的形状。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下部相较芯管上部突出的部分的顶部封闭,芯管下部侧壁设有用于连接芯管上部的圆滑突出部。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采用放样过渡的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通过弯折的水平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芯管下部的截面面积与芯管上部的截面面积之比为1:0.3至1:5.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芯管上部采用截面为圆形的结构可以适应现有的风帽结构,芯管下部采用截面为非圆形的结构可以在冷却管间隔窄的条件下获得较大流通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风帽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风帽安装后的正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芯管下部的截面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风帽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风帽安装后的侧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正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异形过渡部的截面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风帽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风帽安装后的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风帽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风帽安装后的正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侧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正剖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侧剖视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A-A剖视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风帽安装后的正视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风帽安装后的剖视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芯管下部的截面视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风帽安装后的正视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风帽安装后的剖视图;图2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芯管下部的截面视图。图中1.风帽,2.芯管,3.连接平面,4.圆滑突出部,5.芯管下部,6.芯管上部,7.通风孔,8.封堵圈,9.托板,10.异形过渡部,11.外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芯管2包括一体的芯管上部6和芯管下部5;芯管上部6为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且芯管上部6的顶部设有与圆形截面形状相同的出风口;芯管2的芯管下部5为截面为圆角矩形的结构,且芯管下部5的底部为与圆角矩形截面相同的入风口;圆角矩形的长度大于圆形的直径大于圆角矩形的宽度,芯管下部5相较于芯管上部6突出的部分的顶部设有连接平面3,连接平面3与芯管下部5的侧壁圆角连接,芯管下部5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圆滑突出部4,圆滑突出部4为从芯管下部5的侧壁向外突出的曲面结构,该曲面的顶部与芯管上部6相较于芯管下部5突出的部分相连;与芯管2配合的风帽1采用钟罩式,芯管上部6伸入风帽1内,且芯管上部6与风帽1之间有与出风口连通的空间,该空间底部设有封堵圈8,封堵圈8焊接在芯管上部6外,且封堵圈8与风帽1螺纹连接,连接平面3对风帽1起支撑作用,风帽1侧壁设有多个通风孔7;芯管下部5为芯管插入布风板的部分,其后端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部分,该其他部分的形状可以与芯管下部5一致,也可以恢复圆形。实施例2如图6-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芯管为一体结构,且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芯管上部、异形过渡部10和芯管下部;芯管上部为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且顶部设有顶板,顶板中央设有一个小孔,芯管上部的侧壁上端设有多个小孔,上述小孔均作为出风口;芯管下部为截面为圆角矩形的结构,其底部为与圆角矩形截面相同的入风口;上述圆角矩形的长度大于圆形的直径大于圆角矩形的宽度,异形过渡部10的截面为芯管上部截面的圆形与芯管下部截面的圆角矩形在同一虚拟平面内以同心的方式叠加形成的形状,如图10所示,其包括四个弯曲部,其中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个弯曲部为芯管下部侧壁向上的延伸,且长度方向的两个弯曲部的顶部向内弯折与芯管上部相连,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个弯曲部为芯管上部侧壁向下的延伸,且宽度方向的两个弯曲部的底部向内弯折与芯管下部相连;芯管还设有托板9,上述长度方向的两个弯曲部的顶部向内弯折的平面与托板9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与上述芯管配合的风帽采用钟罩式,风帽放置在托板9上,且芯管上部伸入风帽内,风帽底部向内凸出形成限位台,限位台的内壁与芯管上部贴合,且风帽限位台以上的部分与芯管上部之间有与出风口连通的空间,风帽侧壁设有多个连通外界与上述空间的通风孔。实施例3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芯管包括一体的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芯管上部为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且顶部设有顶板,其侧壁的上端设有多个小孔作为出风口;芯管下部为截面为圆角矩形的结构,其底部为与圆角矩形截面相同的入风口;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之间设有托板,芯管上部相较芯管下部突出部分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用于连接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的平面A,芯管下部相较芯管上部突出部分的顶部向内弯折形成用于连接芯管上部和芯管下部的平面B,平面A、平面B和托板位于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与该芯管配合的风帽采用钟罩式,风帽放置在托板上,风帽底部设有外沿11,外沿11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结构的芯管上部和用于穿过布风板的芯管下部;所述芯管上部设有出风口,芯管下部设有入风口,且芯管下部的截面为非圆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结构的芯管上部和用于穿过布风板的芯管下部;所述芯管上部设有出风口,芯管下部设有入风口,且芯管下部的截面为非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上部的截面为圆形,芯管下部的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上部的截面为圆形,芯管下部的截面为长度大于宽度的几何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下部的截面为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下部的截面为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布风板上的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稳董志刚兰付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蓝天智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