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881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及方法,包括料仓、螺旋给料机、落渣管和冷却及筛分装置,其中,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螺旋给料机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连接流化床炉膛壁上开设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播料风;所述落渣管布置在流化床炉膛底部的进料口处,且穿过炉膛下方布置的风室,置于炉膛的外侧;所述落渣管的排渣口连接冷却及筛分装置的进料口,所述冷却及筛分装置的筛下物出口连接炉膛底部的进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给料均匀、杂物易排出、床料循环利用、锅炉运行周期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利用、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高效脱硫、NOX排放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诸多优势,除了进行常规燃煤利用外,流化床锅炉在生物质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也有较多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生物质锅炉、垃圾锅炉用户由于燃料复杂等原因无法保证稳定给料,燃料中杂质过多导致排渣困难,从而导致燃烧不稳定、运行周期短、烟气易反窜等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基本是从燃料源头来考虑,即在燃料处理过程中,增加多级破碎、分选、除铁、除大块等设备,但仍不能完全解决排渣及运行周期短的问题,间隔1~2个月就要停炉进行床料置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排渣困难,从而导致的燃烧不稳定、运行周期短、烟气易反窜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包括料仓、螺旋给料机、落渣管和冷却及筛分装置,其中,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螺旋给料机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连接流化床炉膛壁上开设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播料风;所述落渣管布置在流化床炉膛底部靠近进料口下方位置,且穿过炉膛下方布置的风室,置于炉膛的外侧;所述落渣管的排渣口连接冷却及筛分装置的进料口,所述冷却及筛分装置的筛下物出口连接炉膛底部的进料口。优选地,所述螺旋给料机呈倾斜向上结构布置。优选地,所述料仓内布置有拨料器。优选地,所述炉膛壁上开设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护料檐。优选地,所述螺旋给料机为无轴螺旋给料机。优选地,所述落渣管的排渣口处设置有排渣阀和空气炮,所述空气炮置于排渣阀与炉膛之间。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方法,基于所述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包括以下步骤:料仓中的燃料在螺旋给料机的推动下进入炉膛内;燃料入炉后在播料风的作用下,较轻物料被吹向炉膛的中部,较重杂质下落至下方的落渣管排出炉外;炉渣排出后在冷却及筛分装置的作用下,筛下物可送回炉膛作为补充床料,筛上物可综合利用。优选地,当落渣管排渣不畅时,打开空气炮,利用空气炮对落渣管进行管内底渣疏松,便于底渣排出;当强度不够时,关闭排渣阀,打开空气炮,利用空气炮对落渣管进行管内底渣疏松,疏松后再打开排渣阀,使底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及方法,在给料口下部布置播料风,同时起到播料及杂物分离作用,布料均匀性更好;给料口相应位置下方,床面或前墙布置排渣口,在播料风的作用下,较轻物料抛向炉后墙,较重杂物靠前墙落下,杂物更便于排出;另外,因排渣口布置在前墙,不易将循环灰排出,使得锅炉运行更稳定,运行周期更长;排渣管出口设置冷却及筛分装置,筛下物可送回炉膛作为补充床料,筛上物可综合利用,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给料均匀、杂物易排出、床料循环利用、锅炉运行周期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包括空气炮1、风室2、炉膛3、返料口4、返料器5、分离器6、烟气出口7、护料檐8、料仓9、拨料器10、螺旋给料机11、播料风12、落渣管13、排渣阀14和冷却及筛分装置15,其中,流化床锅炉的炉膛3的下方设置有风室2;所述炉膛3的烟气出口连接分离器6,所述分离器6的气体出口连接烟气出口7,所述分离器6的循环灰出口连接返料器5的进料口;所述返料口5的循环灰出口连接炉膛3上开设的返料口4。所述炉膛3壁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连接有螺旋给料机11;所述螺旋给料机11的进料口连接料仓9的出料口。所述炉膛3底部靠近进料口下方位置设置有落渣管13,所述落渣管13穿过风室2置于炉膛3的外侧;该结构便于燃料中较重杂质的排出,同时因距离返料口4较远,可防止返料灰的排出。所述落渣管13的排渣口连接有冷却及筛分装置15;所述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筛上物出口连接外接设备,所述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筛下物出口连接炉膛3底部开设的进料口。所述落渣管13的排渣口处设置有排渣阀14和空气炮1,其中,所述空气炮1置于排渣阀14与炉膛之间;在排渣不畅时,可通过空气炮1与排渣阀14配合进行管内底渣疏松,便于底渣排出。所述炉膛3壁上开设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护料檐8,用于避免贴壁流冲刷燃料进口,降低给料入炉阻力。所述料仓9的内腔中设置有拨料器10,避免物料搭桥。所述螺旋给料机11为斜向上式结构布置;所述螺旋给料机1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播料风12,燃料在播料风12的作用下,较轻物料飞向炉膛中心,较重杂质落下至落渣管13;螺旋给料机上倾斜进料,进料口可布置于炉内更高位置,炉膛压力相对小。所述螺旋给料机11优选无轴螺旋型式,避免物料缠绕。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料仓9中的燃料在拨料器10达到作用下,正常落至螺旋给料机11;螺旋给料机11上倾斜布置,燃料在螺旋给料机11的推动下进入炉膛3内;燃料入炉后在播料风12的作用下,较轻物料被吹向炉膛3的中部,较重杂质下落至下方的落渣管13排出炉外。炉渣排出后在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作用下,筛下物可送回炉膛3作为补充床料,筛上物可综合利用。当落渣管13排渣不畅时,打开空气炮1,利用空气炮1对落渣管13进行管内底渣疏松,便于底渣排出。当强度不够时,关闭排渣阀14,打开空气炮1,利用空气炮1对落渣管13进行管内底渣疏松,疏松后再打开排渣阀14,使底渣排出。本专利技术可作为新型锅炉设计,也可以作为现有锅炉改造。本专利技术具有不易搭桥、给料均匀、烟气不易反窜、杂物易排出、床料循环利用、锅炉运行周期长等优点。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做出的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9)、螺旋给料机(11)、落渣管(13)和冷却及筛分装置(15),其中,所述料仓(9)的出料口连接螺旋给料机(11)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11)的出料口连接流化床炉膛(3)壁上开设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1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播料风(12);所述落渣管(13)布置在流化床炉膛(3)底部靠近进料口下方位置,且穿过炉膛(3)下方布置的风室(2),置于炉膛(3)的外侧;所述落渣管(13)的排渣口连接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进料口,所述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筛下物出口连接炉膛(3)底部的进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9)、螺旋给料机(11)、落渣管(13)和冷却及筛分装置(15),其中,所述料仓(9)的出料口连接螺旋给料机(11)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11)的出料口连接流化床炉膛(3)壁上开设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1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播料风(12);所述落渣管(13)布置在流化床炉膛(3)底部靠近进料口下方位置,且穿过炉膛(3)下方布置的风室(2),置于炉膛(3)的外侧;所述落渣管(13)的排渣口连接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进料口,所述冷却及筛分装置(15)的筛下物出口连接炉膛(3)底部的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给料机(11)呈倾斜向上结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9)内布置有拨料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壁上开设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护料檐(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生物质、垃圾焚烧的流化床锅炉给料及排渣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鑫刘海峰李楠袁野史磊茹宇王海涛高洪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