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叠瓦光伏组件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叠瓦光伏组件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叠瓦光伏组件沿厚度方向包括玻璃、上封装胶层、电池串、下封装胶层和背板,其中,电池串包括多个电池片,且相邻电池片电连接,具体地,相邻电池片之间搭接以实现电连接,即相邻电池片之间沿厚度方向存在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沿厚度方向,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的高度不同,即该电池串中,各电池片位于不同的平面。该电池串中,重叠区域的设置导致电池片的接光面积较小,从而导致叠瓦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叠瓦光伏组件及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叠瓦光伏组件的接光面积较大,光电转换效率较大。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的厚度T1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厚度T2,且所述本体部的厚度T1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厚度T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沿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包括本体部(13),所述本体部(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4)和第二延伸部(15);/n所述本体部(13)的厚度T1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4)的厚度T2,且所述本体部(13)的厚度T1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5)的厚度T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包括本体部(13),所述本体部(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4)和第二延伸部(15);
所述本体部(13)的厚度T1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4)的厚度T2,且所述本体部(13)的厚度T1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5)的厚度T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1)的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延伸部(14)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5)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3)的两端;
沿所述电池(1)的厚度方向(Z),所述第一延伸部(14)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5)的上方或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1)的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延伸部(14)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5)的投影不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4)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5)均为长方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4)的厚度T2为50~200μm;
所述第二延伸部(15)的厚度T3为50~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3)的厚度T1为100~400μm。
7.一种叠瓦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瓦光伏组件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X)排列的电池(1),相邻所述电池(1)之间电连接;
其中,所述电池(1)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瓦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X),相邻所述电池(1)为第一电池(11)和第二电池(12),所述第一电池(11)的所述第一延伸部(14)与所述第二电池(12)的所述第二延伸部(15)沿所述电池(1)的厚度方向(Z)布置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瓦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Z),所述电池(1)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18)和下端面(19);
所述第一电池(11)的所述上端面(18)与所述第二电池(12)的所述上端面(18)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电池(11)的所述下端面(19)与所述第二电池(12)的所述下端面(19)位于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瓦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11)的所述第一延伸部(14)的厚度T2与所述第二电池(12)的所述第二延伸部(15)的厚度T3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本体部(13)的厚度T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瓦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4)沿厚度方向(Z)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1),所述第二延伸部(15)沿厚度方向(Z)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51);
沿厚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洁,张昕宇,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绿能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