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90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检测领域,特指一种基于激光冲击力效应的金属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具体为: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冲击试样表面激光束冲击试样后,在试样表面和背面形成高幅的应力波,背面应力波信号被压电薄膜传感器(PVDF)传感器接收,在数字示波器显示以后传输到计算机进行信号处理,并与标准试样的应力波图形进行对比,判断金属薄板是否有大面积分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整个系统集成便携式装置,使其能方便地应用于高温、高压、高湿、有毒、酸、碱等检测环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检测领域,特指一种基于激光冲击力效应的金属薄板分层的 检测方法和装置,适用于较大分层的金属薄板的检测。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钢材平均在1500万吨左右,其中数量较大的品种有 厚度小于lmm的冷轧薄板、厚度小于3mm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不锈钢板 带材、轿车用板、家电用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等高附加值关键钢材 品种。冶金工业"十五"规划也把这些品种定为加快发展的主要钢材品种,我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产的这些钢材品种受到的冲击也是较为突出的。对于厚度 小于lmm的金属薄板。作为金属薄板的主要自然缺陷形式-分层,用常规的理化 检验方法较难发现。兰姆波用于金属薄板的无损检测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 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兰姆波在不连续体上 反射机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探伤参数,如何克服时有发生的 分层漏检等。由于兰姆波的复杂性,难以做到针对具体牌号的板材绘制相应参考 曲线,声速的差异可造成参考曲线存在较大的差异。遇到缺陷还可能发生模式转 换。对比试块上人工缺陷和金属薄板上自然缺陷对兰姆波的响应也有着很大的差 异。兰姆波的传播速度受板面及板厚变化的影响较大等等。这些,都使兰姆波难 以满足检测金属薄板主要缺陷的要求,不能保证兰姆波检测金属薄板的可靠性。 国内有用兰姆波对铝板检测发现,长175mm,宽3-4mm的分层缺陷,就已经出 现漏检。国内一些研究表明,当金属薄板中的分层缺陷长度在175mm、宽度在 3-4mm以上时,兰姆波就较难检测出来。在金属薄板的兰姆波检测中,有如下弊端(l)兰姆波检测时也有盲区存在; (2)薄板兰姆波检测时,缺陷回波的出现及其回波幅度的大小与缺陷进波端的边 缘形状密切相关;(3)对于分层被轧合很紧密的轧制板材,兰姆波很难检测。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利用兰姆波往往难以检测出薄板中较大的分层缺陷, 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很好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可以更加直接、科学准确地 实现薄板中较大的分层缺陷的激光冲击波测定的方法和装置。其适用于各种金属 薄板的较大面积的分层缺陷的测定。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冲击试样 表面,其特征在于激光束冲击试样后,在试样表面和背面形成高幅的应力波, 背面应力波信号被压电薄膜传感器(PVDF)传感器接收,在数字示波器显示以后传输到计算机进行信号处理,并与标准试样的应力波图形进行对比,判断金属 薄板是否有大面积分层。上述的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器发出 的激光束的能量为10 100焦耳,持续时间8 80纳秒,激光束的光斑模式为基 模。上述的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力波信号 接收传输系统由PVDF传感器的压电敏感区接收激光冲击试样产生的背面的应力波信号、经铝膜引出端、铜电极和积分电阻通过低噪声电缆传输到双通道数字 示波器。实施上述的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的装置,包括激光器控 制装置、激光器、外光路系统、工装夹具系统、计算机,按照激光束的前进方向, 依次为激光器、外光路系统、工装夹具系统,激光器控制装置控制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应力波接收传输系统,应力波接收系统包括PVDF传感器、积分电 阻以及双通道数字示波器,PVDF传感器设在工装夹具系统中的试样与橡胶垫之 间,与积分电阻相连,积分电阻与双通道数字示波器相连,双通道数字示波器相 连与计算机相连。上述装置中,外光路系统由凹透镜、凸透镜及均质器组成。上述装置中,工件夹具系统由夹具、柔性贴膜、试样、橡胶垫、工作台及工作台控制装置组成,按照激光束的前进方向依次为夹具、柔性贴膜、试样、橡胶垫、工作台,工作台控制装置控制工作台。上述装置中贴在试样表面的柔性贴膜为中国专利ZL02138338.3所述的柔性贴膜。本专利技术是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1) 在工件贴设柔性贴膜,并把工件安装到夹具上;(2) 由激光器控制装置控制激光器按优化好的参数产生的脉冲激光,经外光 路系统照射到试样表面,通过约束层照射到工件表面的柔性贴膜上引起吸收膜的 汽化、电离形成冲击波,在试样表面和背面形成高幅的应力波;(3) 试样背面的应力波被PVDF传感器接收在数字示波器显示以后传输到计 算机进行分析处理;(4) 与标准试样的的应力波图形对比,判别试样是否有大的分层缺陷。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 通过激光器发射的激光,通过试样表面的柔性贴膜,在试样的背面产生 应力波,通过信号接收系统接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2) 激光束的优秀品质使得被测应力波场可以不受任何干扰,或者受到的干 扰很小,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3) 可以将整个系统集成便携式装置,使其能方便地应用于高温、高压、高 湿、有毒、酸、碱等检测环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装置; 图2是应力波信号接收传输系统; 图3是2024铝合金无分层缺陷式样的压力波形图; 图4是2024铝合金有分层缺陷式样的压力波形图。 l.激光器控制装置2.激光器3.激光束4.外光路系统5.夹具6.柔 性贴膜7.试样8. PVDF传感器9.橡胶垫10.工作台11.工作台控制系 统12.积分电阻13.数字示波器14.计算机15.压电敏感区16.铝膜引出 端17.铜电极18.低噪声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激光器控制装置l、激光器2、激光器发 出的激光束3、外光路系统4、夹具5、柔性贴膜6、试样7、 PVDF传感器8、橡胶垫9、工作台10、工作台控制系统11、积分电阻12、双通道数字示波器 13以及计算机14。其中图2所示的应力波信号接收传输系统由PVDF传感器8 的压电敏感区15接收激光冲击试样7产生的背面的应力波信号、经铝膜引出端 16、铜电极17和积分电阻12通过低噪声电缆19传输到双通道数字示波器13, 同时又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14进行存储和处理。激光器产生能量在10 100焦耳,持续时间8 80纳秒的激光脉冲,激光束 的光斑模式选择基模,由激光器的控制装置控制和调节。其中该柔性贴膜6由两组不同组份的GN-521有机硅凝胶液以及添加剂按一 定配方混合而成(专利技术专利 一种用于激光冲击处理的柔性贴膜,专利号 ZL02138338.3)。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经外光路系统4透过柔性贴膜6照射到试样7上,被其 中的能量转换体吸收并引起约束层材料的汽化、电离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传递到 PVDF传感器8的压电敏感区15发生变形,经过两电极和电阻,产生电位差经 放大、量值转换后在双通道数字示波器13显示冲击波产生的应力波图形,并把 数据送入计算机14进行存储和处理。。通过调整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可测得不同激光能量下的应力波参数,最后 根据双通道数字示波器13显示冲击波产生的应力波图形和相同条件下没有分层 缺陷的应力波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判断金属薄板是否有大面积分层。图3和图4分别为2024铝合金无分层缺陷式样的应力波形图和有分层缺陷 式样的应力波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薄板分层的检测方法,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冲击试样表面,其特征在于:激光束冲击试样后,在试样表面和背面形成高幅的应力波,背面应力波信号被压电薄膜传感器(PVDF)传感器接收,在数字示波器显示以后传输到计算机进行信号处理,并与标准试样的应力波图形进行对比,判断金属薄板是否有大面积分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开玉朱金连宋广三张永康罗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