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36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包括连接法兰、伺服油缸、空心活塞杆、拉压力传感器和支承座,所述连接法兰一端与减速器机匣连接,另一端与伺服油缸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自减速器机匣依次穿过连接法兰、伺服油缸并与支承座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沿长度方向设有杆内通孔,减速器操纵轴自杆内通孔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达到支承座内,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位于支承座内并与支承座固定连接,减速器操纵轴与拉压力传感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准确模拟操作轴实际工作受力状态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动试验装置的
,主要涉及轴系力值加载的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执行装置是一种成附件,即航向助力器,其作用于操纵轴上用于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因其仅为操纵轴的执行机构,因此无法对操纵轴力的大小进行控制和测量,不适用于进行地面台架试验。现有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操作轴力试验控制装置有些用航向助力器进行改造而成,但购买此成附件成本相当昂贵,且改造起来也比较复杂,不适用于地面试验装置;也有的试验装置中利用油缸、电缸或气缸进行改造,电缸因其附带驱动电机,致使其机械结构复杂,针对大载荷时其装置重量非常重,在直升机尾减速器台架试验领域应用很少;气缸也因为气源供应难、压力不稳定、密封结构复杂等缺点几乎没有得到应用;油缸因其油源供应简易、压力稳定易控制、机械结构简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油缸的结构五花八门,不仅与被试件结构有关,还与选用的伺服阀结构有关,现有采用油缸的试验装置与试件结构匹配度很高,一旦试件结构发生变化,试验装置就需要重新定制,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准确模拟操作轴实际工作受力状态且结构简单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包括连接法兰、伺服油缸、空心活塞杆、拉压力传感器和支承座,所述连接法兰一端与减速器机匣连接,另一端与伺服油缸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自减速器机匣依次穿过连接法兰、伺服油缸并与支承座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沿长度方向设有杆内通孔,减速器操纵轴自杆内通孔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达到支承座内,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位于支承座内并与支承座固定连接,减速器操纵轴与拉压力传感器连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连接法兰和空心活塞杆之间并用于阻止空心活塞杆旋转。所述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连接螺套,所述连接螺套用于将减速器操纵轴与拉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伺服油缸包括油缸缸体、油缸前端盖和油缸后端盖,所述空心活塞杆穿过油缸前端盖进入油缸缸体内从油缸后端盖穿出,所述空心活塞杆与油缸前端盖和油缸后端盖密封连接。所述连接法兰与油缸前端盖连接。所述支承座在远离空心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支承座端盖,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与支承座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与支承座端盖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外周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限位件的限位槽。在连接螺栓外套设有垫套,所述垫套位于拉压力传感器与支承座端盖之间。所述空心活塞杆在外周壁上设有辐板结构,辐板结构位于伺服油缸内并且将伺服油缸内腔室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左腔靠近操纵轴一侧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法兰将减速器机匣和伺服油缸连接,可使操纵轴受力施加在机匣壳体上,符合操纵轴实际工作受力状态为,为操纵轴施加力载荷提供了受力支承点,通过空心活塞杆将操纵轴与拉压力传感器连接,能完成直升机多种型号尾减速器操纵轴在地面台架试验中力值的控制和测量、移动位移的控制和测量,以及尾减速器操纵轴系内各关节件(根据操纵轴的试验结果,间接推导其他结构的受力,如推力轴承)的受力验证情况,并考核其寿命及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随处移动、适用性强,便于操作人员作业。本专利技术能更好地模拟航向助力器的功能,不仅能保证尾减速器操纵轴的受力点在减速器机匣上,还能大大减轻尾减速器操纵轴加载装置的重量,同时,能适用大载荷工况下的力值控制和测量,以及操纵轴推拉位移的控制和测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操纵轴;2、减速器机匣;3、连接法兰;4、伺服油缸;41、油缸缸体;411、左腔;412、右腔;42、油缸前端盖;43、油缸后端盖;5、伺服阀;6、空心活塞杆;61、杆内通孔;62、限位槽;7、限位件;8、连接螺套;9、拉压力传感器;10、支承座;101、支承座端盖;11、连接螺栓;12、垫套;13、锁紧圆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除非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仪器或材料为市售。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包括连接法兰3、伺服油缸4、空心活塞杆6、拉压力传感器9和支承座10,连接法兰3一端与减速器机匣2连接,另一端与伺服油缸4连接,空心活塞杆6自减速器机匣2依次穿过连接法兰3、伺服油缸4并与支承座10连接,空心活塞杆6沿长度方向设有杆内通孔61,减速器的操纵轴1自杆内通孔6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达到支承座10内,拉压力传感器9位于支承座10内并与支承座10固定连接,操纵轴1与拉压力传感器9连接。连接法兰3连接在减速器机匣2和伺服油缸4之间,是将伺服油缸4与减速器机匣2连接成一体的关键部件,可使操纵轴1受力施加在机匣壳体上,符合操纵轴实际工作受力状态,为操纵轴1施加力载荷提供了受力支承点,拉压力传感器9受拉或受压变形时会输出一个电压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递至力值仪表,用于测量操纵轴1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大小,空心活塞杆6既是将伺服油缸4与操纵轴1连接成一体的关键部件,又是将拉压力传感器9与操纵轴1连接成一体的关键部件,使本装置具备了力值测量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锁紧圆螺母13,空心活塞杆6通过锁紧圆螺母13与支承座10连接密封。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限位件7,限位件7位于连接法兰3和空心活塞杆6之间并用于阻止空心活塞杆6旋转,限位件7使空心活塞杆6只能进行轴向往复运动,不会进行旋转,确保轴向力载荷测试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限位件7为平键。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连接螺套8,连接螺套8用于将操纵轴1与拉压力传感器9连接。伺服油缸4包括油缸缸体41、油缸前端盖42和油缸后端盖43,空心活塞杆6穿过油缸前端盖42进入油缸缸体41内从油缸后端盖43穿出,空心活塞杆6与油缸前端盖42和油缸后端盖43密封连接。连接法兰3与油缸前端盖42连接。连接法兰3一端与减速器机匣2之间通过减速器机匣2上固定螺桩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与伺服油缸4连接,连接法兰3上与减速器机匣2之间的连接孔可根据减速器机匣2上固定螺桩的位置进行钻制,以满足同一套力加载装置在不同结构试验件上的安装需求,支承座10在远离空心活塞杆6的一端设有支承座端盖101,拉压力传感器9与支承座端盖101固定连接。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连接螺栓11,拉压力传感器9与支承座端盖101通过连接螺栓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栓11自支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法兰(3)、伺服油缸(4)、空心活塞杆(6)、拉压力传感器(9)和支承座(10),所述连接法兰(3)一端与减速器机匣(2)连接,另一端与伺服油缸(4)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6)自减速器机匣(2)依次穿过连接法兰(3)、伺服油缸(4)并与支承座(10)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6)沿长度方向设有杆内通孔(61),减速器操纵轴(1)自杆内通孔(6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达到支承座(10)内,所述拉压力传感器(9)位于支承座(10)内并与支承座(10)固定连接,减速器操纵轴(1)与拉压力传感器(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法兰(3)、伺服油缸(4)、空心活塞杆(6)、拉压力传感器(9)和支承座(10),所述连接法兰(3)一端与减速器机匣(2)连接,另一端与伺服油缸(4)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6)自减速器机匣(2)依次穿过连接法兰(3)、伺服油缸(4)并与支承座(10)连接,所述空心活塞杆(6)沿长度方向设有杆内通孔(61),减速器操纵轴(1)自杆内通孔(6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达到支承座(10)内,所述拉压力传感器(9)位于支承座(10)内并与支承座(10)固定连接,减速器操纵轴(1)与拉压力传感器(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位于连接法兰(3)和空心活塞杆(6)之间并用于阻止空心活塞杆(6)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还包括连接螺套(8),所述连接螺套(8)用于将减速器操纵轴(1)与拉压力传感器(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操纵轴力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油缸(4)包括油缸缸体(41)、油缸前端盖(42)和油缸后端盖(43),所述空心活塞杆(6)穿过油缸前端盖(42)进入油缸缸体(41)内从油缸后端盖(43)穿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斌李新湘黄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