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和具有该装置的集成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96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和具有该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能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还包括顶门水箱,该顶门水箱中设置有具顶杆的顶门组件,该顶杆能在顶门水箱内部水压驱动下顶持门体而使门体与内胆的开口之间形成排气缝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烹饪结束打开门体时,内胆中的蒸汽直喷用户,同时,在烹饪过程中,当内胆中的湿度较高时,可通过形成上述排气缝隙,通过排气缝隙将内胆中的蒸汽外排,从而降低内胆中的湿度,保证烹饪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灶中通过集热水箱中的水来吸收内胆内的高温传递至内胆上表面的余温,避免内胆向上传递的热量对灶具中的部件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和具有该装置的集成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和具有该装置的集成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蒸箱、蒸烤一体机或集成灶(带蒸功能)等一般仅设计一条排气通道,烹饪过程中内胆中形成的废蒸汽、热气等通过该排气通道外排。烹饪装置在蒸制过程中,希望内胆中的蒸汽量充足而外排蒸汽量较少,这样不仅能对食物进行充分、高效的蒸制,而且能避免外排蒸汽量较多而造成外部环境潮湿,影响用户的体验。同时,开门瞬间内胆中的蒸汽朝外扩散而直喷用户,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烹饪装置在烤制过程中,针对不同含水量的食物烤制要求不同,对于大多数食物在烤制过程中希望外排的热气较少,这样热量能集中在内胆中对食物进行烤制,而对于少数水分足、烘烤后蒸汽量大的食物(例如:蒸盘蛋糕、戚风蛋糕等),则希望排气舒畅,烘烤后的水蒸汽能尽快排出,蒸汽不留在内胆中,烘烤成熟速度快,蛋糕内部松软无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开门时蒸汽直喷的烹饪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根据烤制需要对内胆中的湿度进行调整的烹饪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烹饪装置的集成灶,该集成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能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门水箱,该顶门水箱中设置有具顶杆的顶门组件,该顶杆能在顶门水箱内部水压驱动下顶持门体而使门体与内胆的开口之间形成排气缝隙。进一步,所述顶门组件还包括能正反转的顶门水泵,上述顶门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该循环水管上设置有上述顶门水泵,并且,当顶门水泵正转时,顶门水箱中形成的水压驱动顶杆朝门体方向移动而顶开门体,当顶门水泵反转时,顶门水箱中形成的水压驱动顶杆脱离门体并复位。这样通过顶门水泵的正转能实现顶杆对门体的顶持,进而形成上述排气缝隙,当顶门水泵反转时,顶杆又能在水压作用下复位,即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顶门水泵的正反转能实现顶杆的自动顶出和自动回缩复位。为使顶门水泵能更好地驱动顶杆顶持门体,所述顶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顶门水箱中,其前端能穿过顶门水箱上的通孔而与上述门体的内表面相抵。进一步,所述顶杆的后端固定有定位件,而上述顶门水箱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初始定位点和顶门定位点,上述顶杆沿前后方向移动时,上述定位件能在初始定位点与顶门定位点之间来回移动,并且,当定位件位于初始定位点时,顶杆的前端与门体相脱离,随着定位件从初始定位点向顶门定位点移动,顶杆的前端朝门体方向移动,且当定位件位于顶门定位点时,顶杆与门体相抵并将门体顶出。从而能使顶杆平稳地顶出和复位,并且能形成一定开口大小的排气缝隙,避免因排气缝隙过小而影响排气效果,同时也能避免因排气缝隙开口过大,使得内胆中的热量过低而影响烹饪效果。再进一步,所述定位件为固定在顶杆后端的竖向板,而上述顶门水箱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块和位于该第一定位块之后的第二定位块,且该第一、第二定位块前后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定位块的后表面构成上述顶门定位点,而第二定位块的前表面构成上次初始定位点。这样通过竖向板与各定位块的相互作用能更好地实现定位件在各定位点出的定位,进而能使顶杆准确顶出和复位。为避免顶门水箱中的水从通孔处漏出,所述顶杆的外表面与上述通孔的孔缘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中虽然设置了密封圈但是当顶门水箱中的水压超过限定值时,通孔处还是存在着漏水的风险,因此所述顶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来承接上述通孔处的漏水的接水盒。进一步,所述顶门水箱的外形呈方形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内胆的一侧,其上部的内侧端朝外延伸而形成贴附在该内胆上表面上的集热水箱。通过集热水箱中的水来吸收内胆中的高温传递至内胆上表面的余热,避免内胆上表面的温升。进一步,所述集热水箱的内腔与上述顶门水箱的内腔通过导水口相通。集热水箱中的水吸收传递至内胆上表面的余热而使其水温升高,通过导水口使集热水箱与顶门水箱中的水相互循环流动,进而使得顶门水箱中的水温升高,继而在顶门水泵相同做功条件下,提高顶门水泵内部的水压,增强对顶杆的驱动力,提高顶杆顶门以及回缩复位的效率,同时通过顶门水箱中的水和集热水箱中的水的循环流动,也能降低集热水箱中的水的水温,从而使得集热水箱中的水能持续保持较好的吸热效果。为使集热水箱能更好地吸收传递至内胆上表面的热量,所述集热水箱沿内胆的上表面延伸。进一步,由于在强水压作用下,顶门水箱在其通孔处存在漏水的风险,若不及时补水则会影响顶杆的正常顶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烹饪装置还包括补水回路和烹饪水箱,上述补水回路包括补水进水管、补水出水管、补水回水管以及补水减压管,上述烹饪水箱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泵并与上述补水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而补水进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补水出水管的一端及补水回水管的一端连通,而补水出水管的另一端和补水回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顶门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上述补水减压管连通上述补水出水管和烹饪水箱的回水口,且补水出水管和补水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单向阀,而上述补水进水管安装有用于控制该补水进水管通断的补水电磁阀,上述补水减压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该补水减压管启闭的减压电磁阀。当需向顶门水箱内补水时,出水泵和补水电磁阀同时打开,烹饪水箱中的水依次通过出水管、补水进水管以及补水出水管向顶门水箱补水,当顶门水箱中的水充盈后,出水泵继续工作,当补水减压管中的水压达到设置值时,上述减压电磁阀开启,补水出水管中的水通过补水减压管回流至烹饪水箱中,烹饪水箱关闭,补水完成。进一步,还包括烹饪进水管,该烹饪进水管的一端与上述烹饪水箱的出水管连通并安装有用于控制该烹饪进水管通断的烹饪电磁阀,而另一端与上述内胆的进水口连通,且该内胆中设置有能加热进入内胆中的水而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从而能使烹饪水箱中的水顺利进入内胆中,通过被加热产生蒸汽而用于对食物的蒸制。进一步,还包括废水箱和废水管,上述内胆的底壁上开设有废水收集口,上述废水箱的进水口与上述废水收集口通过上述废水管连通,且该废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该废水管通断的废水电磁阀。从而能对烹饪结束后内胆中残留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方便用户对烹饪结束后的内胆进行清洁。为进一步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集成灶,还包括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灶壳的底面与上述集热水箱的顶面接触。为进一步解决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的烹饪方法,还包括用于连通外界与内胆上的排气口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蒸模式下,出水泵从烹饪水箱中抽水,打开烹饪电磁阀而向内胆进水,内胆中的蒸汽发生器加热进入内胆的水而产生用于烹饪食物的蒸汽;烹饪结束前2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20)和能盖合在该内胆(20)的开口上的门体(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门水箱(4),该顶门水箱(4)中设置有具顶杆(41)的顶门组件,该顶杆(41)能在顶门水箱(4)内部水压驱动下顶持门体(21)而使门体(21)与内胆(20)的开口之间形成排气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20)和能盖合在该内胆(20)的开口上的门体(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门水箱(4),该顶门水箱(4)中设置有具顶杆(41)的顶门组件,该顶杆(41)能在顶门水箱(4)内部水压驱动下顶持门体(21)而使门体(21)与内胆(20)的开口之间形成排气缝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门组件还包括能正反转的顶门水泵(42),上述顶门水箱(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45)连通,该循环水管(45)上设置有上述顶门水泵(42),并且,当顶门水泵(42)正转时,顶门水箱(4)中形成的水压驱动顶杆(41)朝门体(21)方向移动而顶开门体(21),当顶门水泵(42)反转时,顶门水箱(4)中形成的水压驱动顶杆(41)脱离门体(21)并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顶门水箱(4)中,其前端能穿过顶门水箱(4)上的通孔(400)而与上述门体(21)的内表面相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1)的后端固定有定位件(411),而上述顶门水箱(4)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初始定位点(441)和顶门定位点(431),上述顶杆(41)沿前后方向移动时,上述定位件(411)能在初始定位点(441)与顶门定位点(431)之间来回移动,并且,当定位件(411)位于初始定位点(441)时,顶杆(41)的前端与上述门体(21)相脱离,随着定位件(411)从初始定位点(441)向顶门定位点(431)移动,顶杆(41)的前端朝门体(21)方向移动,且当定位件(411)位于顶门定位点(431)时,顶杆(41)与门体(21)相抵并将门体(21)顶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11)为固定在顶杆(41)后端的竖向板,而上述顶门水箱(4)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块(43)和位于该第一定位块(43)之后的第二定位块(44),且该第一、第二定位块(43,44)前后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定位块(43)的后表面构成上述顶门定位点(431),而第二定位块(44)的前表面构成上次初始定位点(44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1)的外表面与上述通孔(400)的孔缘之间夹设有密封圈(9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门水箱(4)的一侧设置有用来承接上述通孔(400)处的漏水的接水盒(6)。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门水箱(4)的外形呈方形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内胆(20)的一侧,其上部的内侧端朝外延伸而形成贴附在该内胆(20)上表面上的集热水箱(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水箱(40)的内腔与上述顶门水箱(4)的内腔通过导水口(4000)相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水箱(40)沿内胆(20)的上表面延伸。


11.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回路(7)和烹饪水箱(3),上述补水回路(7)包括补水进水管(71)、补水出水管(72)、补水回水管(73)以及补水减压管(74),上述烹饪水箱(3)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31),该出水管(31)上安装有出水泵(32)并与上述补水进水管(71)的一端连通,而补水进水管(71)的另一端分别与补水出水管(72)的一端及补水回水管(73)的一端连通,而补水出水管(72)的另一端和补水回水管(73)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顶门水箱(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上述补水减压管(74)连通上述补水出水管(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灵姚津津杨均曹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