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器、容器组件和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01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隔离器、容器组件和家用电器。其中,隔离器形成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隔离器还设有介质通道,介质通道与第一腔室相连通,介质通道被配置为供介质进入第一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离器会将介质罩住,使得介质被汇聚于第一腔室内,由于第一腔室内的空间一定,故而限定了位于其内的介质的量,使待加热介质的量受隔离器外部区域的介质量的影响较小,这样,使用隔离器的容器加热时,大部分热量被隔离器的第一腔室内的介质吸收,而隔离器外侧的介质由于隔离器的作用只能吸收很少的热量,故而通过加热第一腔室内的介质,可以大幅缩短介质从常温到沸腾并产生相对稳定蒸汽的时间,这样,可实现快速产生高温蒸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器、容器组件和家用电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离器、一种容器组件及一种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炉、红外炉等加热件具搭配锅具可以用来蒸煮,炒菜,煎炸等等,当用普通锅具做蒸菜,或蒸包子,馒头等食物,一般是在锅内直接放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放入蒸隔或蒸笼,加盖后用热源对锅进行加热,当锅内的水温升高,水逐渐产生蒸汽,水沸腾后,蒸汽产生速度达到相对稳定;当热源的加热功率一定情况下,锅内水量越多,水从常温到沸腾的时间越长,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蒸煮食材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隔离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容器组件。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容器组件。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隔离器,隔离器形成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隔离器还设有介质通道,介质通道与第一腔室相连通,介质通道被配置为供介质进入第一腔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离器形成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且隔离器还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介质通道,介质可通过介质通道流入第一腔室,进而加热第一腔室内的介质使之沸腾,并使产生的蒸汽通过排气口流出。隔离器会将介质罩住,使得介质被汇聚于第一腔室内,由于第一腔室内的空间一定,故而限定了位于其内的介质的量,使待加热介质的量受隔离器外部区域的介质量及介质温度的影响较小,这样,使用隔离器的容器加热时,大部分热量被隔离器的第一腔室内的介质吸收,而隔离器外侧的介质由于隔离器的作用只能吸收很少的热量,故而通过加热第一腔室内的介质,可以大幅缩短介质从常温到沸腾并产生相对稳定蒸汽的时间,且隔离器外侧的介质的温升确很小,这样,可实现快速产生高温蒸汽的目的,避免了能量的损失。进一步地,由于蒸汽出口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即,第一腔室内产生的高温蒸汽要借由排气口排出隔离器,也就是说,隔离器限定了产生的蒸汽的流动路径,对蒸汽具有汇聚作用,使得蒸汽可集中于待蒸煮区,故而可提升使用隔离器的容器的蒸煮效率。进一步地,介质通道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故而,在第一腔室内的介质量减少时,隔离器外部区域的介质可借由介质通道进入到第一腔室内,介质通道的结构设置可起到连通隔离器的第一腔室与隔离器外部区域的作用,以保证第一腔室内待加热介质的量,故而为连续出蒸汽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根据本技术上述的隔离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离器包括腔体,腔体内形成第一腔室,腔体底部设有支撑筋,支撑筋形成有连通缺口和/或连通孔,连通缺口和/或连通孔形成至少部分介质通道。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腔体的底部设置支撑筋,腔体被支撑筋支撑,如,将隔离器置于容器内时,腔体通过支撑筋与容器的内壁相分离,由于支撑筋形成有连通缺口和/或连通孔,故而介质可借由连通缺口和/或连通孔进入介质通道内。支撑筋为后续介质通过连通缺口和/或连通孔进入介质通道提供了结构支撑,为介质稳定且平缓的流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支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腔体的一部分构造成隔离板,支撑筋自隔离板的表面凸起;或腔体的一部分构造成隔离板,部分隔离板形成支撑筋。在该技术方案中,腔体的一部分构造成隔离板,隔离板可将通过介质通道流入第一腔室内的介质压制成介质层,以在保证介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介质与加热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快速产生高温蒸汽,避免了能量的损失。进一步地,支撑筋自隔离板的表面凸起或部分隔离板形成支撑筋,支撑筋的结构设置限定了形成的介质层的厚度,也就是说,隔离板与支撑筋相配合限定了形成的介质层的厚度及介质层的面积,为后续快速产生高温蒸汽提供了稳定的结构支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腔体的另一部分构造成导流筒,导流筒上设有排气口;其中,排气口位于隔离板的上方。在该技术方案中,腔体的另一部分构造成导流筒,并使排气口设于导流筒,这样,产生的高温蒸汽可通过导流筒及排气口流出至待蒸煮区,也就是说,导流筒限定了产生的高温蒸汽的流动路径,对蒸汽具有汇聚作用,使得蒸汽可集中于待蒸煮区,故而可提升使用隔离器的产品的蒸煮效率,以避免能量的损失。其中,排气口位于隔离板的上方,这样避免介质淹没排气口的情况发生,为蒸汽的顺利排出提供了有利的结构支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筒的一端具有端口,隔离板自端口的边缘向导流筒的外侧延伸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限定导流筒与隔离板的装配结构,使得导流筒的一端具有端口,隔离板自端口的边缘向导流筒的外侧延伸设置,这样,导流筒的内部中空限定出预留腔,导流筒上的排气口与预留腔连通其中,第一腔室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预留腔限定出,或者,第一腔室与预留腔相对独立且彼此连通。同时,该结构设置可保证隔离器的高度尺寸,这样,即使隔离器外侧区域的介质的液位较高,也不会出现排气口被第一腔室内介质淹没的情况。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筒的数量为一个;或导流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筒间隔布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筒的数量为一个;或导流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筒间隔布置。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导流筒的数量,如,导流筒的数量为一个或导流筒的数量为多个。当有多个导流筒时,多个导流筒间隔布置,该设置可增大由导流筒的排气口的排气量及排气角度,这样可增大蒸汽与待蒸煮区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有利于实现蒸煮的均匀性及高效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筋被构造为沿隔离板周圈分布的封闭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或支撑筋被构造为沿隔离板周向布置的弧形结构;或支撑筋包括多个子筋,且多个子筋间隔地布置。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筋被构造为沿隔离板周圈分布的封闭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封闭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增大了支撑筋与隔离板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可保证对隔离板进行有效的支撑,进而可保证隔离板压制形成的介质层厚度的均匀性及一致性,避免因局部介质层厚度较薄而导致干烧的情况发生,可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另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在保证支撑筋对隔离板进行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可利用支撑筋的缺口处形成部分介质通道,也就是说,介质可借由支撑筋的缺口流入第一腔室。进一步地,支撑筋被构造为沿隔离板周向布置的弧形结构,该结构设置在保证支撑筋对隔离板进行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减小了支撑筋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结构设置使得支撑筋的缺口处形成部分介质通道,弧形结构的支撑筋可使介质由支撑筋的缺口处流入介质通道,也就是说,介质可借由支撑筋的缺口流入第一腔室。进一步地,支撑筋包括多个子筋,且多个子筋间隔地布置,该结构设置在保证支撑筋对隔离板进行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减小了支撑筋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相邻两个子筋之间形成缺口,相邻两个子筋形成的缺口构成部分介质通道,这样,介质可借由相邻两个子筋间的缺口流入第一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隔离器形成有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n所述隔离器还设有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介质通道被配置为供介质进入所述第一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器形成有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
所述隔离器还设有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介质通道被配置为供介质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腔体底部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形成有连通缺口和/或连通孔,所述连通缺口和/或所述连通孔形成至少部分所述介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的一部分构造成隔离板,所述支撑筋自所述隔离板的表面凸起;或
所述腔体的一部分构造成隔离板,所述部分隔离板形成所述支撑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的另一部分构造成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设有所述排气口;
其中,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隔离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筒的一端具有端口,所述隔离板自所述端口的边缘向所述导流筒的外侧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筒的数量为一个;或
所述导流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筒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筋被构造为沿所述隔离板周圈分布的封闭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或
所述支撑筋被构造为沿所述隔离板周向布置的弧形结构;或
所述支撑筋包括多个子筋,且所述多个子筋间隔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支撑筋一体式连接;和/或
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支撑筋之间经由紧固件锁定在一起;和/或
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支撑筋之间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隔离板被构造为平板。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隔离板被构造为曲面板或倾斜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隔离板的边缘向所述隔离板的中部,所述曲面板或所述倾斜板呈向上倾斜的趋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器的外表面形成有液位刻度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器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金属隔离器、塑胶隔离器、玻璃隔离器、陶瓷隔离器及木制隔离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介质排放结构,至少部分所述介质排放结构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王帅罗绍生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