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35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漏装置,其用于对构件外周上的水道腔进行试漏,该试漏装置包括具有腔体、以可盛装液体的箱体,以及具有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和可承接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驱使而升降的座体的升降组件,还包括设于座体上的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承接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驱使而可与座体夹紧或松开构件的压紧组件,以及可套设于夹紧的构件上、并构成对水道腔密封的密封件,于密封件上构造由可供外界向水道腔内通气的通气孔;构件可随动于座体而潜入液体中,并可因外界向水道腔内通气而构成对构件的试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试漏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密封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试漏装置。
技术介绍
部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对设备进行散热,需要在设备上布置水冷结构,例如新能源车辆上的电动机,电动机的水冷结构是在内机壳的外周上布置水道腔,而由于内机壳一般是通过铝合金压铸成型,由于压铸工艺本身的特点,产品可能会存在气孔、缩孔等缺陷,产品存在缺陷时,水道腔内的水冷液可能会渗入内机壳的内部,造成电动机损害,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整体试漏机对产品进行试漏检验,以对产品进行试漏检验,不过,整体试漏机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试漏装置,以能够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试漏装置,用于对构件外周上的水道腔进行试漏,所述试漏装置包括:箱体,于所述箱体内形成有腔体,并于所述腔体内盛装有液体;升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座体;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座体上的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与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紧单元,以及固设于所述座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压紧单元可承接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的驱使而与所述座体夹紧或松开所述构件,所述密封件可套设于夹紧后的所述构件上、并构成对所述水道腔的密封,且于所述密封件上构造由可供外界向所述水道腔内通气的通气孔;所述构件可随动于所述座体而潜入所述液体中,并可因外界向所述水道腔内通气而构成对所述构件的试漏。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中心杆,套设于所述中心杆上并与所述构件的、远离所述座体的端面抵接的垫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心杆上的、可压紧所述垫板的压紧件。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包括与所述构件的端面抵接的聚氨酯板层,以及夹置在所述压紧件和所述聚氨酯板层之间的金属板层。进一步的,于所述中心杆的外周上构造有外螺纹,并于所述压紧件上构造有可与所述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所述压紧件可与所述中心杆螺接并压紧所述垫板。进一步的,于所述压紧件上固设有用于转动所述压紧件的把手。进一步的,环所述构件的外周构造有两个密封圈槽,所述水道腔位于两个所述密封圈槽之间,且于各所述密封圈槽内分别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件和所述构件可夹紧两个所述密封圈而构成对所述水道腔的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均采用气缸。进一步的,于所述座体上固设有弹性隔垫,所述弹性隔垫在所述压紧件和所述座体夹紧所述构件时与所述构件的端面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隔垫呈环形,且所述弹性隔垫采用聚氨酯材质。进一步的,所述构件为电驱动车辆上的电动机的内机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试漏装置,通过设置可对构件进行夹紧或松开、并可对构件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以及可驱使构件潜入液体或浮出液体的升降组件,相比于整体试漏机,该试漏装置通过简单结构完成对构件的试漏,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小,而且该试漏装置可自动完成对构件的夹紧密封,以及构件在液体内的浮潜,因而其操作方便,试漏效率较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试漏装置的工作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导向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试漏装置的轴测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试漏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机壳在试漏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未压紧构件时图9中C处的放大图;图11为压紧构件后图9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01-腔体,2-升降组件,21-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2-座体,23-座板,24-导向单元,241-基体段,242-延长段,25-导向套,251-凸缘,26-挡块,3-密封组件,31-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2-压紧单元,321-中心杆,3221-聚氨酯板层,3222-金属板层,323-压紧件,3231-把手,33-密封件,3301-通气孔,34-支撑件,4-内机壳,41-壳体本体段,42-法兰段,401-水道腔,402-密封圈槽,403-中心孔,5-支撑柱,6-安装板,601-透气孔,7-弹性隔垫,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试漏装置,其用于对构件外周上的水道腔401进行试漏,参考图1所示,该试漏装置包括箱体1,且在该箱体1内形成有腔体101,并于腔体101内盛装有液体;该试漏装置还包括可驱使构件潜入液体或从液体内浮出的升降组件2,以及对构件的水道腔401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3。本实施例将以电驱动车辆上电动机的内机壳4为例对该试漏装置进行介绍,该内机壳4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壳体本体段41,以及设置在壳体本体段41一端的法兰段42,上述的水道腔401设置在壳体本体段41的外周上,且环该壳体本体段41的外周还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槽402,前述的水道腔401位于两个密封圈槽402之间。在该内机壳4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在其侧壁上形成有气孔或缩孔等缺陷,当内机壳4存在前述的缺陷时,水道腔401的液体可能会渗入内机壳4内部,造成电动机损坏,本实施例的试漏装置正是用于对内机壳4的上述缺陷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可用该试漏装置进行试漏的构件显然也不仅限于内机壳4,类似的在外周上设置有水道腔401的其它零部件显然也可采用本实施例的试漏装置进行试漏,其它零部件的试漏与该内机壳4的试漏具有相同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箱体1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固连、并向上延伸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可围成顶部敞口的腔体101,上述的底板例如呈方形,使得该箱体1整体呈长方体状,上述的底板也可以为圆形,使得该箱体1整体呈圆柱状,上述的液体盛装在该腔体101内,该液体例如为水,或者其它液体。上述的升降组件2具体包括设于腔体101内的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以及与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座体22,上述的构件具体设置在该座体22上,当座体22承接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的驱使而升降时,构件可随动于座体22而潜入液体内或者从液体内浮出。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在箱体1的底板上设有座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漏装置,用于对构件外周上的水道腔(401)进行试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漏装置包括:/n箱体(1),于所述箱体(1)内形成有腔体(101),并于所述腔体(101)内盛装有液体;/n升降组件(2),包括设于所述腔体(101)内的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以及与所述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座体(22);/n密封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座体(22)上的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与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紧单元(32),以及固设于所述座体(22)上的密封件(33);所述压紧单元(32)可承接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的驱使而与所述座体(22)夹紧或松开所述构件,所述密封件(33)可套设于夹紧后的所述构件上、并构成对所述水道腔(401)的密封,且于所述密封件(33)上构造由可供外界向所述水道腔(401)内通气的通气孔(3301);所述构件可随动于所述座体(22)而潜入所述液体中,并可因外界向所述水道腔(401)内通气而构成对所述构件的试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漏装置,用于对构件外周上的水道腔(401)进行试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漏装置包括:
箱体(1),于所述箱体(1)内形成有腔体(101),并于所述腔体(101)内盛装有液体;
升降组件(2),包括设于所述腔体(101)内的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以及与所述第一直线动力输出单元(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座体(22);
密封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座体(22)上的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与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紧单元(32),以及固设于所述座体(22)上的密封件(33);所述压紧单元(32)可承接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的驱使而与所述座体(22)夹紧或松开所述构件,所述密封件(33)可套设于夹紧后的所述构件上、并构成对所述水道腔(401)的密封,且于所述密封件(33)上构造由可供外界向所述水道腔(401)内通气的通气孔(3301);所述构件可随动于所述座体(22)而潜入所述液体中,并可因外界向所述水道腔(401)内通气而构成对所述构件的试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单元(32)包括与所述第二直线动力输出单元(3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中心杆(321),套设于所述中心杆(321)上并与所述构件的、远离所述座体(22)的端面抵接的垫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心杆(321)上的、可压紧所述垫板的压紧件(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包括与所述构件的端面抵接的聚氨酯板层(3221),以及夹置在所述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李华王东升李卫涛
申请(专利权)人: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