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293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包括车库框架和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车库框架内的载车平台,曳引机、第一定滑轮和分绳轮组分别固定于车库框架的顶部配重包括相连的本体的配重轮组,载车平台上设有反绳轮组;钢丝绳组的一端固定于车库框架的顶部,钢丝绳组的另一端依次绕过配重轮组、曳引机、分绳轮组、第一定滑轮和反绳轮组并固定于车库框架上;钢丝绳组绕过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设置。钢丝绳组绕过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角部相对应,通过分支钢丝组成一个安全高效的升降系统,提高了车库曳引升降系统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城区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传统停车场发展缓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传统的车库升降系统主要有链条提升和钢丝绳提升两种方式。链条提升因综合成本较低运用比较多,但链条提升的安全性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链条的结构复杂,维护相对繁杂;另一方面因为链条由众多的销轴与链板组成,一些细微的疲劳损坏不易被发现和检测,但只要其中任何一处出现断裂,都能造成车辆坠落事故,所以采用链条提升方式的车库安全性能很难得到保障。钢丝绳的疲劳和破损是很容易发现的,使用过程中就是有小许破损,也不会出现突然断裂的事故,所以安全性很高。钢丝绳提升又有卷筒强制牵引和曳引轮摩擦牵引方式,而卷筒强制牵引因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已在电梯行业被明令禁止,所以曳引方式是一种最安全的提升方式。曳引方式在钢丝绳吊点上又分为采用直接吊的1:1方式,和采用动滑轮吊的2:1方式。曳引方式提升力靠的是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对于提升同样的载重来说,2:1方式比1:1方式曳引机的出力小50%,所以2:1方式比1:1方式的曳引机成本低很多,提升时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打滑的可能性也低很多,所以应该优选采用2:1曳引方式。但2:1曳引方式需要在钢丝绳吊点布置一个直径不小于钢丝绳直径20倍的动滑轮,会造成车库内部空间的占用和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车库曳引升降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库升降系统,包括车库框架和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车库框架内的载车平台,还包括曳引机、配重、钢丝绳组、第一定滑轮、分绳轮组和反绳轮组,所述曳引机、第一定滑轮和分绳轮组分别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的顶部,所述分绳轮组靠近所述载车平台的中心设置,所述配重可滑动设于所述车库框架上,所述配重包括相连的本体的配重轮组,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所述反绳轮组;所述钢丝绳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的顶部,钢丝绳组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配重轮组、曳引机、分绳轮组、第一定滑轮和反绳轮组并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上;所述钢丝绳组绕过所述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反绳轮组包括反绳轮和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反绳轮的上方,所述分支钢丝依次经过所述导向轮和反绳轮,所述分支钢丝从导向轮与反绳轮之间经过。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库框架上配重导轨,所述配重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配重可滑动设于所述配重导轨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上的绳头支架,所述第一定滑轮和钢丝绳组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绳头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绳头支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绳头支架分别与所述载车平台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分绳轮组包括两个分绳滑轮,两个所述分绳滑轮以载车平台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线对称设置,钢丝绳组从两个所述分绳滑轮之间的空隙进入所述分绳轮组。进一步的,所述分绳滑轮的周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分支钢丝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包括固定于车库框架上的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所述曳引机与分绳轮组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钢丝绳组绕过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角部相对应,通过分支钢丝组成一个安全高效的升降系统,提高了车库曳引升降系统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库曳引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细节A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细节B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库曳引升降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库曳引升降系统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细节C的放大图。标号说明:1、车库框架;2、载车平台;3、曳引机;4、配重;41、本体;42、配重轮组;43、配重导轨;5、钢丝绳组;51、分支钢丝;6、第一定滑轮;7、分绳轮组;71、分绳滑轮;8、反绳轮组;81、反绳轮;82、导向轮;9、绳头支架;10、第二定滑轮;11、车位梳齿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钢丝绳组绕过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角部相对应,形成一个安全高效的升降系统。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包括车库框架1和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车库框架1内的载车平台2,还包括曳引机3、配重4、钢丝绳组5、第一定滑轮6、分绳轮组7和反绳轮组8,所述曳引机3、第一定滑轮6和分绳轮组7分别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1的顶部,所述分绳轮组7靠近所述载车平台2的中心设置,所述配重4可滑动设于所述车库框架1上,所述配重4包括相连的本体的配重轮组42,所述载车平台2上设有所述反绳轮组8;所述钢丝绳组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1的顶部,钢丝绳组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配重轮组42、曳引机3、分绳轮组7、第一定滑轮6和反绳轮组8并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1上;所述钢丝绳组5绕过所述分绳轮组7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51,四组分支钢丝51与载车平台2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设置。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钢丝绳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库框架上,并且钢丝绳组依次绕过配重轮组、曳引机、分绳轮组、第一定滑轮和反绳轮组,通过曳引机控制配重和载车平台的相对运动实现载车平台的升降,而分绳轮组将钢丝绳组分为四组与载车平台角部相对应的分支钢丝,组成了更加安全的曳引升降系统。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钢丝绳组绕过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角部相对应,通过分支钢丝组成一个安全高效的升降系统,提高了车库曳引升降系统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反绳轮组8包括反绳轮81和导向轮82,所述导向轮82位于所述反绳轮81的上方,所述分支钢丝51依次经过所述导向轮82和反绳轮81,所述分支钢丝51从导向轮82与反绳轮81之间经过。由上述描述可知,导向轮可以将分支钢丝向反绳轮方向引导,缩短两条分支钢丝之间的距离,减小分支钢丝的占用空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库框架1上配重导轨43,所述配重导轨4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配重4可滑动设于所述配重导轨43上。由上述描述可知,配重通过配重导轨进行移动,可避免配重移动过程中过度摇晃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1上的绳头支架9,所述第一定滑轮6和钢丝绳组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绳头支架9上。由上述描述可知,绳头支架可以提高第一定滑轮和钢丝绳组之间的相对稳定。进一步的,所述绳头支架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绳头支架9分别与所述载车平台2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包括车库框架和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车库框架内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曳引机、配重、钢丝绳组、第一定滑轮、分绳轮组和反绳轮组,所述曳引机、第一定滑轮和分绳轮组分别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的顶部,所述分绳轮组靠近所述载车平台的中心设置,所述配重可滑动设于所述车库框架上,所述配重包括相连的本体的配重轮组,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所述反绳轮组;/n所述钢丝绳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的顶部,钢丝绳组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配重轮组、曳引机、分绳轮组、第一定滑轮和反绳轮组并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上;所述钢丝绳组绕过所述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包括车库框架和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车库框架内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曳引机、配重、钢丝绳组、第一定滑轮、分绳轮组和反绳轮组,所述曳引机、第一定滑轮和分绳轮组分别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的顶部,所述分绳轮组靠近所述载车平台的中心设置,所述配重可滑动设于所述车库框架上,所述配重包括相连的本体的配重轮组,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所述反绳轮组;
所述钢丝绳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的顶部,钢丝绳组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配重轮组、曳引机、分绳轮组、第一定滑轮和反绳轮组并固定于所述车库框架上;所述钢丝绳组绕过所述分绳轮组后分为四组分支钢丝,四组分支钢丝与载车平台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库曳引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包括反绳轮和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反绳轮的上方,所述分支钢丝依次经过所述导向轮和反绳轮,所述分支钢丝从导向轮与反绳轮之间经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库曳引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库框架上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健鸣杨方升唐四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