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及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05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及立体车库,设于升降台上并位于升降台靠近车位的一端,包括驱动件及相抵触的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分别呈楔形;驱动件设于升降台上,驱动件与第一补偿板相连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当升降台与车位平齐后,驱动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从而补偿/消除升降台与车位之间的水平间隙,当载体(即车辆)移入/移出车位时,不会出现噪声,利于增强用户体验。

Space space compensation device of lifting platform and stereo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及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多层车库
,尤其涉及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目前,多层塔式立体车库一般是由升降台运送车辆到指定的停车层。为防止载车平台与泊车平台接触致使升降台升降不畅,升降台上的泊车平台与车库车位的载车平台会在水平方向上保留一定的间隙。然而,当载体(即车辆)移动到车位载车平台上通过此间隙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也会产生颠簸,不利于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噪声的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以及具有该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的立体车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设于升降台上并位于升降台靠近车位的一端,包括驱动件及相抵触的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分别呈楔形;驱动件设于升降台上,驱动件与第一补偿板相连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装置总成和定位套总成,所述定位装置总成用于安装在升降台的边框处,所述定位套总成用于安装在车位与升降台的停靠位置对应的钢构架上;定位装置总成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缸、支撑座和定位轴,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定位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支撑座内,液压缸的伸出杆与定位轴轴向相连;定位套总成包括一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内具有圆锥形的容纳空间,定位轴的前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匹配;所述液压缸的伸出杆与所述定位轴之间通过间隙定位轴和L形压板相连,所述间隙定位轴包括球形前端、平面末端和位于球形前端后方的安装槽,定位轴的末端对应于间隙定位轴的球形前端设有一球形内凹部且在末端处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定位面,间隙定位轴的球形前端伸入所述球形内凹部中,所述L形压板的一端固定在定位轴的定位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间隙定位轴的安装槽内从而对间隙定位轴进行限位,间隙定位轴的平面末端与液压缸的伸出杆固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总成还包括一定位套筒调节衬套和衬套加强板,所述定位套筒安装于所述定位套筒调节衬套内,定位套筒调节衬套固接于钢构架上,所述衬套加强板固接于定位套筒调节衬套和钢构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偿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补偿板的顶面共面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台与所述第一补偿板通过第一导向机构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燕尾槽与燕尾导向条。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台与所述第二补偿板通过第二导向机构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包括底座、平移组件和泊车平台,泊车平台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平移组件相连,所述驱动件、第一补偿板及第二补偿板分别设于所述平移组件上,所述平移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补偿板的滑动方向一致。进一步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台与所述第二补偿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立体车库,包括上述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升降台与车位平齐后,驱动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从而补偿/消除升降台与车位之间的水平间隙,当载体(即车辆)移入/移出车位时,不会出现噪声,利于增强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俯视图(第二补偿板未伸出时);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俯视图(第二补偿板伸出时);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的工作示意图(第二补偿板未伸出时);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的工作示意图(第二补偿板伸出时);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升降台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升降台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定位装置未工作时);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定位装置工作时)。标号说明:1、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2、升降台;21、底座;22、平移组件;23、泊车平台;3、第一补偿板;4、第二补偿板;5、定位装置总成;6、定位套总成;7、第一导向机构;8、第二导向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驱动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从而补偿/消除升降台与车位之间的水平间隙。请参照图1至图8,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1,设于升降台2上并位于升降台2靠近车位的一端,包括驱动件及相抵触的第一补偿板3和第二补偿板4,第一补偿板3和第二补偿板4分别呈楔形;驱动件设于升降台2上,驱动件与第一补偿板3相连并驱动第一补偿板3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4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驱动件驱动第一补偿板3时,第一补偿板3抵触第二补偿板4以驱使第二补偿板4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从而补偿/消除升降台2与车位之间的间隙;间隙消除后,载体移动到此处时不会发出噪声。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升降台2与车位平齐后,驱动件驱动第一补偿板3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4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从而补偿/消除升降台2与车位之间的水平间隙,当载体(即车辆)移入/移出车位时,不会出现噪声,利于增强用户体验。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装置总成5和定位套总成6,所述定位装置总成5用于安装在升降台2的边框处,所述定位套总成6用于安装在车位与升降台2的停靠位置对应的钢构架上;定位装置总成5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缸、支撑座和定位轴,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定位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支撑座内,液压缸的伸出杆与定位轴轴向相连;定位套总成6包括一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内具有圆锥形的容纳空间,定位轴的前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匹配;所述液压缸的伸出杆与所述定位轴之间通过间隙定位轴和L形压板相连,所述间隙定位轴包括球形前端、平面末端和位于球形前端后方的安装槽,定位轴的末端对应于间隙定位轴的球形前端设有一球形内凹部且在末端处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定位面,间隙定位轴的球形前端伸入所述球形内凹部中,所述L形压板的一端固定在定位轴的定位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间隙定位轴的安装槽内从而对间隙定位轴进行限位,间隙定位轴的平面末端与液压缸的伸出杆固接。由上述描述可知,定位装置总成5和定位套总成6的设置可以消除升降平台与车位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得第二补偿板4的顶面能够与车位的载车平台的平面平齐,确保升降台2能够精准和稳固地定位在停车层上,在车辆被送入或取出停车层的过程中升降台2不会产生晃动,从而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设于升降台上并位于升降台靠近车位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及相抵触的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分别呈楔形;驱动件设于升降台上,驱动件与第一补偿板相连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设于升降台上并位于升降台靠近车位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及相抵触的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第一补偿板和第二补偿板分别呈楔形;驱动件设于升降台上,驱动件与第一补偿板相连并驱动第一补偿板纵向滑动以带动第二补偿板朝靠近车位的方向横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总成和定位套总成,所述定位装置总成用于安装在升降台的边框处,所述定位套总成用于安装在车位与升降台的停靠位置对应的钢构架上;
定位装置总成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缸、支撑座和定位轴,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定位轴可伸缩地安装在支撑座内,液压缸的伸出杆与定位轴轴向相连;
定位套总成包括一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内具有圆锥形的容纳空间,定位轴的前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匹配;
所述液压缸的伸出杆与所述定位轴之间通过间隙定位轴和L形压板相连,所述间隙定位轴包括球形前端、平面末端和位于球形前端后方的安装槽,定位轴的末端对应于间隙定位轴的球形前端设有一球形内凹部且在末端处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定位面,间隙定位轴的球形前端伸入所述球形内凹部中,所述L形压板的一端固定在定位轴的定位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间隙定位轴的安装槽内从而对间隙定位轴进行限位,间隙定位轴的平面末端与液压缸的伸出杆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台车位间隙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健鸣杨方升唐四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