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721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包括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切边缝纫机头,所述切边缝纫机头的下方设置有压脚、针头、以及切刀,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织带翻折进料的翻带拉筒,其中,所述翻带拉筒的出料端与所述压脚的进料侧衔接,所述翻带拉筒上具有供织带单边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织带的单边在通过所述翻折部翻折后其翻折方向为由切刀一侧翻向针头一侧并且呈上翻状态,所述翻折部的翻边宽度满足所述织带通过翻带拉筒后其翻折边处于所述针头的走线位置与所述切刀的切边位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后领条在加工缝制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装加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服装的样式多种多样,其中连帽衣服因其具有较强的时尚感和防风保暖性能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连帽衣服在制作时,往往需要在衣身与衣帽的接头处缝制上织带,以形成后领条(所述后领条也称包领条),所述织带能够将衣身与衣帽接头处的粗糙布料线头包在里面,从而可以降低人们在穿着时脖颈处的不舒适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衣身与衣帽接头处的美观度。目前,上述后领条在缝制加工时通常是先将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通过平车缝制在一起,然后进行接头处的切边修边,之后将上述织带通过两次平车缝制在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的接头处,以将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接头处的粗糙布料线头包在里面。上述后领条的加工制作即使是在切边缝纫机(平车缝制时同步进行切边修边)上完成的,也需要三道工序,分别是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的缝制及修边、织带的第一次平车、以及织带的第二次平车,存在耗时费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以提高后领条在加工缝制时的加工效率。为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包括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切边缝纫机头,所述切边缝纫机头的下方设置有压脚、针头、以及切刀,还包括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的用于织带翻折进料的翻带拉筒,其中,所述翻带拉筒的出料端与所述压脚的进料侧衔接,所述翻带拉筒上具有供织带单边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织带的单边在通过所述翻折部翻折后其翻折方向为由切刀一侧翻向针头一侧并且呈上翻状态,所述翻折部的翻边宽度满足所述织带通过翻带拉筒后其翻折边处于所述针头的走线位置与所述切刀的切边位置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翻带拉筒的出料端焊接在所述压脚的进料侧端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翻带拉筒为钣金折弯件。进一步地,所述翻带拉筒的翻折部的翻折角度由进料端向出料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切边缝纫机头上的用于可转动地置放成卷织带的放置杆。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杆上设置有两个织带定位盘,其中,成卷织带置放于所述放置杆上时位于所述两个织带定位盘之间,处于所述成卷织带外侧的织带定位盘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放置杆的前端部。进一步地,所述翻带拉筒斜向设置,其进料端在上出料端在下。本技术中翻带拉筒的设置使得织带进料后处于单边翻折状态,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在进行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平车缝制时可以一并进行织带的第一次平车,加工时通过翻带拉筒中的翻折部将织带单边翻折,既不会影响到织带的第一次平车,也不会妨碍切刀对衣身面料、衣帽面料进行切边修边,相比于传统的加工方式来说,能够将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的缝制、修边以及织带的第一次平车两道工序变为一道加工工序,有助于提高后领条的加工效率。并且,上述两道工序变为一道工序后,在进行织带的第二次平车(压线)前,面料上只会留下一条平车线,而传统的加工方式往往会留下两条平车线(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缝制后的平车线和织带第一次平车后留下的平车线很难进行重线),故而本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得后领条在制成后更加具有美感。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后领条缝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翻带拉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翻带拉筒在出料端处的断面图;以及图4为衣帽面料、衣身面料、以及织带在通过本装置加工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切边缝纫机头;3、压脚;4、针头;5、切刀;6、翻带拉筒;61、翻折部;7、放置杆;8、织带定位盘;9、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后领条缝制装置包括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切边缝纫机头2,所述切边缝纫机头2的下方设置有压脚3、针头4、以及用于对衣身面料和衣帽面料接头处进行切边修边的切刀5,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织带翻折进料的翻带拉筒6,其中,所述翻带拉筒6的出料端与所述压脚3的进料侧衔接。具体为将所述翻带拉筒6的出料端焊接在所述压脚3的进料侧端部上。其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翻带拉筒6上具有供织带上靠近切刀5一侧的单边翻折的翻折部61,所述织带的该侧单边在通过所述翻折部61翻折后其翻折方向为由切刀5一侧翻向针头4一侧并且呈上翻状态;并且所述翻折部61的翻边宽度满足所述织带通过翻带拉筒6后其翻折边处于所述针头4的走线位置与所述切刀5的切边位置之间,以使得平车时不会将织带的翻折部分缝制在一起,同时在切边时也不会切到织带的翻折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织带的翻折为非对称翻折,所述织带的翻折部分的宽度小于未翻折部分的宽度。本技术的使用使得后领条缝制时可以先将衣帽面料、衣身面料、以及织带的未翻折部分平车在一起(同步进行衣身面料和衣帽面料接头处的切边修边),之后在下一道工序再将织带的翻折部分与衣帽面料进行压线(织带的第二次平车)。上述翻带拉筒6采用加工制作难度低的钣金折弯方式进行成型。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织带进料,本技术中所述翻带拉筒6的翻折部61位于进料端的翻折角度小,位于出料端的翻折角度大,并且其翻折角度由进料端向出料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考虑到所述织带的来料都是成卷状态的,针对这种情况,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包括通过支架9连接在所述切边缝纫机头2上的放置杆7。生产加工时将所述成卷织带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放置杆7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织带的自动进料。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放置杆7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成卷织带转动时轴向限位的织带定位盘8。在生产加工时将成卷织带置放于所述两个织带定位盘8之间。为了方便拆装所述织带,将处于所述成卷织带外侧的织带定位盘8设计成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放置杆7的前端部。为了更加顺畅的实现上述成卷织带的自动进料,本技术将所述翻带拉筒6斜向上布置,其中,所述翻带拉筒6的进料端在上,出料端在下。本技术中所述翻带拉筒的设置使得织带进料后处于单边翻折状态,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在进行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平车缝制时可以一并进行织带的第一次平车,加工时通过翻带拉筒中的翻折部将织带单边翻折,既不会影响到织带的第一次平车,也不会妨碍切刀对衣身面料、衣帽面料进行切边修边,相比于传统的加工方式来说,能够将衣身面料与衣帽面料的缝制、修边以及织带的第一次平车两道工序变为一道加工工序,有助于提高后领条的加工效率。并且,上述两道工序变为一道工序后,在进行织带的第二次平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包括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切边缝纫机头(2),所述切边缝纫机头(2)的下方设置有压脚(3)、针头(4)、以及切刀(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的用于织带翻折进料的翻带拉筒(6),/n其中,所述翻带拉筒(6)的出料端与所述压脚(3)的进料侧衔接,所述翻带拉筒(6)上具有供织带单边翻折的翻折部(61),所述织带的单边在通过所述翻折部(61)翻折后其翻折方向为由切刀(5)一侧翻向针头(4)一侧并且呈上翻状态,所述翻折部(61)的翻边宽度满足所述织带通过翻带拉筒(6)后其翻折边处于所述针头(4)的走线位置与所述切刀(5)的切边位置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领条缝制装置,包括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切边缝纫机头(2),所述切边缝纫机头(2)的下方设置有压脚(3)、针头(4)、以及切刀(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的用于织带翻折进料的翻带拉筒(6),
其中,所述翻带拉筒(6)的出料端与所述压脚(3)的进料侧衔接,所述翻带拉筒(6)上具有供织带单边翻折的翻折部(61),所述织带的单边在通过所述翻折部(61)翻折后其翻折方向为由切刀(5)一侧翻向针头(4)一侧并且呈上翻状态,所述翻折部(61)的翻边宽度满足所述织带通过翻带拉筒(6)后其翻折边处于所述针头(4)的走线位置与所述切刀(5)的切边位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领条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带拉筒(6)的出料端焊接在所述压脚(3)的进料侧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国玺马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