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电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69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电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中设有U型炉道,所述U型炉道中依次设有预热段、加热等温段、快冷段、保温段以及冷却段,所述预热段与所述冷却段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等温段与所述保温段对应设置,所述U型炉道中设有链条链轮驱动的传输装置,所述预热段与所述冷却段之间以及所述加热等温段与所述保温段之间均设有热循环装置,所述炉体中还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热循环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当温度达到加热预定值后,停止加热,通过热循环装置进行热量回收进行加热,节约能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电炉
本技术涉及电炉
,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电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金属工件(例如灰口铸铁、高铬钢球)的正火和退火处理,一般采用单个炉道,依次设置加热段、等温段、冷却段,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工件热能在冷却后流失,由此存在能耗大等缺陷。因此,申请号为:201110136168.1,名称为:“辊棒式上下双向热回收型连续等温热处理节能炉”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炉体,炉体中设置上下双层炉道,每层炉道依次设置预热段、加热段、冷却段,上、下层炉道平行反向设置,上、下层炉道中其中一层的预热段与另一层的冷却段之间设置热交换机构,所述上、下层炉道中各设置有链条链轮驱动的辊棒传输装置的节能电炉。但是该种节能电炉结构复杂,不存在温度检测装置,无法有效的利用工件热处理中产生的余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电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电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中设有U型炉道,所述U型炉道中依次设有预热段、加热等温段、快冷段、保温段以及冷却段,所述预热段与所述冷却段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等温段与所述保温段对应设置,所述炉体中还设有热循环装置以及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封闭式热循环通道、电磁阀、热循环风机以及热交换器,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段与所述冷却段之间以及所述加热等温段与所述保温段之间,且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分别连通所述预热段与所述冷却段以及所述加热等温段与所述保温段,所述电磁阀、所述热循环风机以及所述热交换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中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室至少有三个,且所述热交换室并列设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U型炉道的内弯侧壁上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U型炉道中还设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链条、链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U型炉道中且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所述链轮设置在所述U型炉道两端且与所述链条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链轮对应设置,且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链轮固定连接。所述炉体中还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设置在所述U型炉道外部,所述加热室的侧壁上并列设有电热体加热器。所述炉体对应所述U型炉道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以及所述出料口处均设有炉门。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之间还设有隔热腔。所述炉体外侧还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磁阀、热循环风机、热交换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驱动电机以及电热体加热器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热循环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当温度达到加热预定值后,停止加热,通过热循环装置进行热量回收进行加热,节约能源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热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传输装置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性连接图。图中:1、炉体;2、U型炉道;3、预热段;4、加热等温段;5、快冷段;6、保温段;7、冷却段;8、热循环装置;9、温度检测装置;10、封闭式热循环通道;11、电磁阀;12、热循环风机;13、热交换器;14、热交换室;15、传输装置;16、传送带;17、链条;18、链轮;19、驱动电机;20、加热室;21、电热体加热器;22、进料口;23、出料口;24、炉门;25、隔热腔;26、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节能电炉,包括炉体,炉体中设有U型炉道,U型炉道中依次设有预热段、加热等温段、快冷段、保温段以及冷却段,预热段与冷却段对应设置,加热等温段与保温段对应设置,炉体中还设有热循环装置以及温度检测装置,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如图1所示。热循环装置包括封闭式热循环通道、电磁阀、热循环风机以及热交换器,封闭式热循环通道设置在预热段与冷却段之间以及加热等温段与保温段之间,且封闭式热循环通道分别连通预热段与冷却段以及加热等温段与保温段,电磁阀、热循环风机以及热交换器依次设置在封闭式热循环通道中并与之固定连接,本技术热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室,热交换室有三个,且三个热交换室并列设置。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设置在U型炉道的内弯侧壁上并与其固定连接。U型炉道中还设有传输装置,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链条、链轮以及驱动电机,传送带设置在U型炉道中且与链条固定连接,链轮设置在U型炉道两端且与链条转动连接,驱动电机上设有输出端,驱动电机与链轮对应设置,且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链轮固定连接,传送带及链条沿U型炉道布置,并且传送带及链条外部设有保持架,可以保持传送带以及链条的稳定,本技术传输装置侧视图如图3所示。炉体中还设有加热室,加热室设置在U型炉道外部,加热室中设有电热体加热器,电热体加热器有若干个,若干个电热体加热器并列设置在加热室的侧壁上。炉体对应U型炉道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处均设有炉门。封闭式热循环通道之间还设有隔热腔。炉体外侧还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电磁阀、热循环风机、热交换器以及温度检测器、驱动电机以及电热体加热器均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技术电性连接图如图4所示。工作过程:打开电炉进料口的炉门,将工件送入U型炉道中的传送带上,关闭炉门,传送带带动工件依次经过预热段、加热等温段、快冷段、保温段以及冷却段,当工件运动到快冷段时,加热室上的电热体加热器将快冷段的温度加热到设定的数值,其中温度检测器检测到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将信号传送到控制面板中,控制面板控制电磁阀打开,并且热循环风机以及热交换器开始工作,将加热等温段以及余热端的热量转移到保温段以及冷却段中,完成对工件的热处理,加工完成后,打开出料口的炉门,将工件取出,开始下一个工件的热处理。本技术与传统电炉的主要性能及经济指标比较如下表1所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热循环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当温度达到加热预定值后,停止加热,通过热循环装置进行热量回收进行加热,节约能源成本。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电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中设有U型炉道(2),所述U型炉道(2)中依次设有预热段(3)、加热等温段(4)、快冷段(5)、保温段(6)以及冷却段(7),所述预热段(3)与所述冷却段(7)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等温段(4)与所述保温段(6)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中还设有热循环装置(8)以及温度检测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电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中设有U型炉道(2),所述U型炉道(2)中依次设有预热段(3)、加热等温段(4)、快冷段(5)、保温段(6)以及冷却段(7),所述预热段(3)与所述冷却段(7)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等温段(4)与所述保温段(6)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中还设有热循环装置(8)以及温度检测装置(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装置(8)包括封闭式热循环通道(10)、电磁阀(11)、热循环风机(12)以及热交换器(13),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10)设置在所述预热段(3)与所述冷却段(7)之间以及所述加热等温段(4)与所述保温段(6)之间,且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10)分别连通所述预热段(3)与所述冷却段(7)以及所述加热等温段(4)与所述保温段(6),所述电磁阀(11)、所述热循环风机(12)以及所述热交换器(13)依次设置在所述封闭式热循环通道(10)中并与之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3)包括热交换室(14),所述热交换室(14)至少有三个,且所述热交换室(14)并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9)设置在所述U型炉道(2)的内弯侧壁上并与之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炉道(2)中还设有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盛兴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