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制豆干压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75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卤制豆干压制机,包括底座、底模、液压组件以及受液压组件驱动的点料装置;点料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布液盘、开设于布液盘上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进料管和开设于布液盘下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若干个出料孔;出料孔的下方设置有与布液盘(2)固定连接、与布液盘的空腔连通且底部封闭的注料针管;注料针管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微孔;底模包括加热底板;加热底板包括底板加热层和套设于底板加热层外的金属壳体。能够同时完成豆干的压制和卤制,既丰富了豆干压制机的功能,又精简了豆干的制作工艺,显著提高了豆干制作效率;具有多段下压结构,既可完成豆干内卤点料,还可根据需要制得不同规格的卤制豆干制品,丰富了压制机所适用的豆干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制豆干压制机
本技术涉及豆干制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卤制豆干压制机。
技术介绍
豆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因其风味独特而广受大众喜好,其中卤煮豆干最受好评。从豆浆起,通常需要经过点卤、蹲脑、过滤、压制、卤煮、晾干等多个步骤,才能制得芳香四溢的卤煮豆干。但是,由于豆干压制完成后,内部结构较为致密,所以在豆干内部并不容易入味。目前的解决方法,一般是采用加长卤煮时间的同时控制卤煮火候,以使卤汁能够充分渗透到豆干的内部。但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卤煮时间。卤煮时间加长,一旦火候控制不好,那么卤制出来的豆干口感偏老,尤其是在经过降温晾干以后,豆干容易出现干硬的现象,影响到了卤制豆干的整体风味。与此同时,由于卤煮和晾干的时间较长,制作卤制豆干通常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因此现有的卤制豆干制作工艺通常还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此外,卤煮和晾干是分离的两个步骤,两个步骤之间需要进行豆干的转移,而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被污染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小作坊和家庭进行卤制豆干的制作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卤制豆干压制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进豆干压制和卤制的工艺流程的豆干压制机,以解决现有豆干压制机功能单一以及豆干压制卤煮工艺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其设计出发点在于解决豆干卤制过程中,由于压制完成后的豆干结构较为致密而不易均匀入味的问题;其基本的设计思想为压制过程中,通过向豆干内部注入卤汁以形成卤制豆干,从而使得豆干内的味道分布更加均匀。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点料装置、压制模具以及上述装置和模具进行卤制豆干制作的设备,具体如下:卤制豆干点料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布液盘、开设于布液盘上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进料管以及开设于布液盘下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若干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的下方设置有与布液盘固定连接、与布液盘的空腔连通且底部封闭的注料针管;所述注料针管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微孔。其中,注料针管的底部封闭且具有钝头锥状外形,以便于注料针管插入带压制的豆花中。此点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在进行豆干的压制过程中,将提前熬制好的卤汁通过外部泵料设备从进料口泵入到布液盘的内部空腔中。由于布液盘内部空腔除进料管外,仅通过设置于注料针管侧壁上锁设置的微孔与外界连通,因此在压差的作用下,卤汁能够填满布液盘的内部空间。此时,将点料装置下压使得注料针管插入待压制的豆花中,一边通过布液盘的下表面所施加的下压力挤压豆花以排除豆花中多余的水分,一边继续通过外部泵料装置进一步向布液盘中泵入卤汁。由于压力的作用,布液盘的卤汁从注料针管侧壁上的微孔溢出而进入到被挤压的豆花中,并沿着豆花中水分排出所形成的通道逐渐渗透至豆花的各部位。当豆干压制完成后,卤汁也随着压制过程而分布到所制得豆干的各个部位。区别于传统的卤煮工艺中卤汁有外向内渗透的方式,本点料装置利用豆花压制成豆干是水分外排所形成的水分通道,通过向豆花内部注入卤汁的方式,当豆干压制完成时,使得卤汁能够由内至外充分分布于豆干的各处,从而制得风味均一的卤制豆干产品。此外,由于卤汁在压制过程中的均匀分布,因此卤汁的利用率极高,还能够起到节约卤料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注料针管与出料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允许注料针管的拆卸和替换。一方面便于注料针管的清洗、维修和更换,另一方面则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压制的豆干的厚度和大小对主料针管的尺寸进行调节,能够提高点料专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优选的,所述微孔内填充有海绵,能够对质地稀软且易于流动的豆花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防止内卤豆花点料压制前期,豆花从微孔反向进入布液盘内部空间而污染料液。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点料压制的中期,豆花水分进一步降低所形成的豆干颗粒对微孔造成堵塞,从而保证了卤汁注入的顺利进行。优选的,所述布液盘的上方设置有设有点料加热层,通过外部电源供电,点料加热层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对布液盘中的卤汁进行加热,从而促进卤汁风味的散发,进而使得通过点料装置所制得卤制豆干制品具有更加浓厚的风味。优选的,所述布液盘上表面还设置推杆,以便于点料装置的下压操作,同时还允许与液压机等辅助压力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利用后者实现下压操作从而减少人力劳动的强度。优选的,所述卤制豆干点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注料针管下方的压料板;所述压料板包括凹型底盘和设置于凹型底盘上端面的压耳;所述凹型底盘的凹面与布液盘相适配,以使布液盘能够滑动嵌入到凹型底盘的凹面中;所述凹型底盘底面上与注料针管位置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上述结构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压料板放置于带压制的豆花上,并调整布液盘与压料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注料针管能够顺利通过凹型底盘底面上设置的通孔;然后下压布液盘,从而使得注料针管插入到待压制豆花中;此时,通过注料针管向待压制豆花中注入卤汁,同时继续下压布液盘,并带动压料板继续压制豆花,进一步压出豆花中的水分,同时使得卤汁进一步渗透入豆花的各部位;由于受注料针管长度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所得到卤制豆干的厚度均不会小于注料针管的长度,但因为压料板的设置,当注料针管到达极限位置时,保持布液盘位置不动,通过对压耳施压,能够进一步对豆干进行压制,从而进一步排除豆干中的水分,使得豆干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更具嚼劲,同时在使用相同长度的注料针管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更薄的卤制豆干产品。更为优选的,所述凹型底盘的底面设置有若干条导流槽,以便于加快豆花中水分的排除,从而提高卤制豆干压制的效率,以及提高豆干各部分压出水量的均匀性,从而得到质地更加均匀的卤汁豆干产品。为了完善卤制豆干的压制制作工艺,本技术方案还提供基于上述卤制豆干点料装置的卤制豆干压制模具。卤制豆干压制模具,包括点料装置和设置于点料装置下方的底模;所述点料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布液盘、开设于布液盘上表面的进料管以及开设于布液盘下表面的若干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的下方设置有与布液盘固定连接且与布液盘内部连通的注料针管;所述注料针管呈U形且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微孔;所述底模包括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包括底板加热层和套设于底板加热层外的金属壳体。上述卤制豆干压制模具的工作过程分为独立的两个两个部分,即点料装置的点料过程和底模的卤煮过程。其中,点料过程在之前关于点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描述中已经详细描述,再次便不再赘述。卤煮过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待压制的豆花加入到加热底板和溢料仓之间所形成的内部凹槽空间内,然后利用点料装置对豆花进行压制和卤汁的注入;在点料装置对豆花进行压制以及卤汁注入的同时,底模上的加热底板在外部供电源的供电下开始工作,并对被压制的豆花进行加热。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有加热底板对被压制豆花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在卤料注入的同时对豆干完成卤煮,从而能够实现卤制豆干在被压制的同时,即完成卤煮过程。这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第一,通过点料装置以及豆花压制过程中黄浆水排出所形成的自然通道,能够将卤汁充分分布于豆干的各个部位,保证了豆干各部位口味的均一性,消除了压制后卤煮所存在的豆干内部入味不够的问题。第二,在向豆干内部通入卤汁的同时,即进行加热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卤制豆干压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放置于底座(8)中央的底模、固定于底座(8)上的液压组件以及固定于液压组件上的点料装置;所述液压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液压支柱(6)和第二液压支柱(5)、固定于第一液压支柱(6)和第二液压支柱(5)之间的横梁(1)和固定于横梁(1)上的液压推杆(3);所述点料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布液盘(2)、开设于布液盘(2)上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进料管(12)以及开设于布液盘(2)下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若干个出料孔(13);所述出料孔(13)的下方设置有与布液盘(2)固定连接、与布液盘(2)的空腔连通且底部封闭的注料针管(14);所述注料针管(14)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微孔(19);所述底模包括加热底板(9);所述加热底板(9)包括底板加热层(24)和套设于底板加热层(24)外的金属壳体(23)。/n

【技术特征摘要】
1.卤制豆干压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放置于底座(8)中央的底模、固定于底座(8)上的液压组件以及固定于液压组件上的点料装置;所述液压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液压支柱(6)和第二液压支柱(5)、固定于第一液压支柱(6)和第二液压支柱(5)之间的横梁(1)和固定于横梁(1)上的液压推杆(3);所述点料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布液盘(2)、开设于布液盘(2)上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进料管(12)以及开设于布液盘(2)下表面并连通空腔的若干个出料孔(13);所述出料孔(13)的下方设置有与布液盘(2)固定连接、与布液盘(2)的空腔连通且底部封闭的注料针管(14);所述注料针管(14)的侧壁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微孔(19);所述底模包括加热底板(9);所述加热底板(9)包括底板加热层(24)和套设于底板加热层(24)外的金属壳体(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制豆干压制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注料针管(14)和加热底板(9)之间的压料板(4):所述压料板(4)包括凹型底盘(17)和设置于凹型底盘(17)上端面且与横梁(1)之间固定连接的压耳(15):所述凹型底盘(17)的凹面与布液盘(2)相适配,以使布液盘(2)能够滑动嵌入到凹型底盘(17)的凹面中;所述凹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