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4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属于航空航天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低速飞行器无法同时实现翼展伸缩与展向变弯曲的问题。它包括串联联动骨架、柔性蒙皮、支撑翼肋和双电机驱动部件,所述串联联动骨架上安装有多个支撑翼肋,所述柔性蒙皮设置在支撑翼肋的表面上,所述双电机驱动部件安装在串联联动骨架上,双电机驱动部件驱动串联联动骨架变形,通过串联联动骨架带动支撑翼肋之间的相对直线和回转运动,实现柔性蒙皮的拉伸和弯曲变形。它主要用于机翼的变展长与上下反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飞行器无法做到在飞行包线的各个状态都具有最佳的气动效率,其固定布局已经越来越很难满足在当前的真实的作战、侦查、救援等不同复杂环境中执行多任务的需求。现实状态飞行器在实际飞行过程中需要面临不同的飞行环境,这就需要飞行器的机翼形状能够进行相应的变化,以使其气动性能在不同飞行状态下都达到最佳状态,这促进了可变形飞行器的发展。飞行器具有变扭转机翼、变弦长机翼、变弯度机翼、变展长机翼、变翼型厚度机翼、变后掠机翼等多种变形形式。在飞行过程中翼展伸缩与展向上下弯曲可以显著提高低速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并且一定程度地提升飞行器的机动性,但是现有低速飞行器变形方式一般无法同时实现翼展伸缩与展向变弯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它包括串联联动骨架、柔性蒙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串联联动骨架(1)、柔性蒙皮、支撑翼肋和双电机驱动部件(4),所述串联联动骨架(1)上安装有多个支撑翼肋,所述柔性蒙皮设置在支撑翼肋的表面上,所述双电机驱动部件(4)安装在串联联动骨架(1)上,双电机驱动部件(4)驱动串联联动骨架(1)变形,通过串联联动骨架(1)带动支撑翼肋之间的相对直线和回转运动,实现柔性蒙皮的拉伸和弯曲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串联联动骨架(1)、柔性蒙皮、支撑翼肋和双电机驱动部件(4),所述串联联动骨架(1)上安装有多个支撑翼肋,所述柔性蒙皮设置在支撑翼肋的表面上,所述双电机驱动部件(4)安装在串联联动骨架(1)上,双电机驱动部件(4)驱动串联联动骨架(1)变形,通过串联联动骨架(1)带动支撑翼肋之间的相对直线和回转运动,实现柔性蒙皮的拉伸和弯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联动骨架(1)包括支撑座(5)和多个复合模块单元,所述多个复合模块单元之间相互铰接,长度相同,每个复合模块单元均包括四个V型铰链组件(10)、两个滑块组件(11)和两个同步轴(3),每个V型铰链组件(10)均由两个杆件通过同步轴(3)呈V字形铰接在一起构成,多个支撑翼肋中的一个与支撑座(5)固连,其余支撑翼肋上均设置有肋板轴(2),最内侧的复合模块单元中的四个V型铰链组件(10)一端与双电机驱动部件(4)铰接,另一端与相邻支撑翼肋的肋板轴(2)铰接,其余复合模块单元中的四个V型铰链组件(10)一端均与相邻复合模块单元中的两个同步轴(3)铰接,另一端均与相邻支撑翼肋的肋板轴(2)铰接,支撑座(5)或与支撑座(5)相连的支撑翼肋上设有底座(12),最内侧的复合模块单元中两个滑块组件(11)一端与底座(12)铰接,另一端与相邻支撑翼肋的肋板轴(2)铰接,其余复合模块单元中的两个滑块组件(11)两端均分别与相邻支撑翼肋的肋板轴(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可变展长与上下反角的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驱动部件(4)包括上涡轮转轴(19)、涡轮(20)、支座(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洪杨广郭宏伟邓宗全刘荣强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