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机翼减阻的等离子体吸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体激励器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机翼减阻的等离子体吸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基于等离子体激励器减阻大多是在机翼或平板上表面沿来流方向或平行于来流方向布置一系列的等离子体激励器阵列。通过减少机翼表面单位展长面积内旋涡相干结构的低速条带数目,阻碍湍流猝发过程发展,降低湍流猝发强度,延迟表面流动的层流状态。对于毫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速度较低,很难产生的明显的抑制效果;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器可以瞬时产生较强的冲击波,能量较强,但是经常会加剧层流转捩变成湍流,无法起到延迟层流流动状态,减小飞行器阻力的作用效果。目前广泛采用的合成射流激励器可以在机翼表面形成“吸-吹”的交替作用过程。吸气过程中可以去除机翼表面能量较弱的流动,有利于飞行器表面层流状态的保持;吹气过程有望干扰旋涡相干结构低速条带数目,抑制湍流猝发强度。但是高频率“吸-吹”的作用过程之间的不断切换,反而可能会加剧机翼表面流动的不稳定性,整体减阻效果不如单一吸气或吹气过程的减阻效果。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机翼减阻的等离子体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壳体(1),所述绝缘壳体(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贯通的漏斗状空腔,绝缘壳体(1)内漏斗状空腔的广口端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一绝缘介质层(2),第一绝缘介质层(2)的中心处设置有圆盘状的第二绝缘介质层(8),第二绝缘介质层(8)与第一绝缘介质层(2)之间有环状空隙,所述环状空隙形成吸气孔(5),第一绝缘介质层(2)通过若干个连接支杆(7)与第二绝缘介质层(8)连接;绝缘壳体(1)内漏斗状空腔的窄口端设置有单向排气阀(6);/n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2)的下表面辐射有下电极(4),所述第二绝缘介质层(8)内部埋设有上电极(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机翼减阻的等离子体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壳体(1),所述绝缘壳体(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贯通的漏斗状空腔,绝缘壳体(1)内漏斗状空腔的广口端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一绝缘介质层(2),第一绝缘介质层(2)的中心处设置有圆盘状的第二绝缘介质层(8),第二绝缘介质层(8)与第一绝缘介质层(2)之间有环状空隙,所述环状空隙形成吸气孔(5),第一绝缘介质层(2)通过若干个连接支杆(7)与第二绝缘介质层(8)连接;绝缘壳体(1)内漏斗状空腔的窄口端设置有单向排气阀(6);
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2)的下表面辐射有下电极(4),所述第二绝缘介质层(8)内部埋设有上电极(3);上电极(3)接地,下电极(4)连接负直流脉冲高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机翼减阻的等离子体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介质层(2)及第二绝缘介质层(8)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或聚酰亚胺,厚度均为1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睿,翟阳,付钰伟,赵太飞,杨玉峰,武斌,张雯,葛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