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及其脱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006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包括管芯镶件、小行位座、管口镶件、大行位座、两个压条和多个限位块,管芯镶件与小行位座连接,管口镶件与大行位座连接,大行位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槽,小行位座与第一导槽间滑动连接,小行位座上的小行位导柱与小行位座上的第二导槽配合,两个压条对称设置于大行位座的两侧,两个压条与大行位座两侧的卡凸间滑动连接,管芯镶件容置于管口镶件,大行位座上设置有大行位导柱和避空槽。该整口模具使用寿命长;管口没有杂线,而且强度好,不容易磨损,维护成本低,可在管口周圈增加水路,注塑过程中的稳定性好。此外还提供了一种脱模方法,以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机动车等电动车辆中,利用电力转换器(逆变器)将从高电压的蓄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供给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使用该交流电使电动机(例如为三相交流马达)旋转,从而产生车辆的驱动力。另外,在车辆减速时,将通过电动机的再生发电而获得的再生能量蓄积于蓄电池,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而实现高效的能量利用。在这些汽车中,要用到汽车热交换系统进行散热,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结构对散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现有技术中,生产汽车热交换系统管口的模具中,管口通过前后镶件模对半开模,管芯采用行位出模,此类模具几个缺点:1、由于管口是对半开,导致管口中间产生夹口,难于修整,而且此处夹口影响产品使用的寿命;2、由于是采用前后镶件开模,难于增加运水冷却,导致注塑过程中,变形不稳定;3、由于材料腐蚀性强,生产时间久了,容易在杂线位置产生批锋,导致生产维护成本增加。综上可知,相关技术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由于管口是整口模具,且在出模时是强脱出模,管口中间不存有夹口,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管口没有杂线,而且强度好,不容易磨损,从而减低生产时维护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包括管芯镶件、小行位座、管口镶件、大行位座、两个压条和多个限位块,所述管芯镶件与所述小行位座连接,所述管口镶件与所述大行位座连接,所述大行位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小行位座与所述第一导槽间滑动连接,所述小行位座上的小行位导柱与所述小行位座上的第二导槽配合,两个所述压条对称设置于所述大行位座的两侧,两个所述压条与所述大行位座两侧的卡凸间滑动连接,所述管芯镶件容置于所述管口镶件,所述大行位座上设置有大行位导柱和避空槽,所述大行位导柱与所述避空槽配合,多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槽、所述避空槽一一对应配合。在实际生产中,将大行位座通过压条固定在工作台上,大行位座只能发生前后滑动;在生产管口时,首先通过注塑工艺将汽车交换系统的管口注塑成型;接着在管口镶件的外表面设置冷却液,一般地将冷却液浇在管口镶件的外表面上,通过热传导带走大量的热量,加速管口冷却;然后移动与第二导槽配合的限位块;在注塑的过程中,限位块的一端插入大行位座中,防止小行位座向后滑动,起到了机械锁死的工作效果,在注塑完成后,将限位块向上移动,使得限位块的端部与大行位座分离,以便于移动小行位座,接着通过小行位导柱带动小行位座运动,使得管芯镶件从管口的腔体中移出,保证了管口在强脱移动前有变形空间;然后移动与避空槽配合的限位块;在注塑的过程中,限位块的一端插入固定模具的工作台中,防止大行位座向后滑动,起到了机械锁死的工作效果,在注塑完成后,将限位块向上移动,使得限位块的端部与工作台分离,以便于移动大行位座,最后通过大行位导柱带动大行位座运动,使得管口镶件从管口的外壁上移开,从而完成了管口的生产。该整口模具中由于管口是整口模具,且在出模时是强脱出模,管口中间不存有夹口,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管口没有杂线,而且强度好,不容易磨损,从而减低生产时维护成本,同时由于管口镶件比较大,可在管口周圈增加水路,保证注塑过程中产品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管芯镶件为圆柱体结构。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生产管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管口镶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管芯镶件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在实际应用中,管芯镶件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管芯镶件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就是管口的壁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管芯镶件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生产管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大行位导柱的数量至少为2个。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通过多个大行位导柱移动大行位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压条的截面形状均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压条上均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位孔。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对大行位座进行限位,使得大行位座只能进行前后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小行位座的截面形状相同。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小行位座只能在第一导槽中进行前后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大行位导柱贯穿所述大行位座。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在注塑过程中通过大行位导柱对大行位座进行机械锁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一种改进,在实际应用中,限位块能够进行移动,在移动小行位座之前,对限位块进行转动,使得限位块与工作台之间卡住,对大行位座进行卡紧固定,防止在移动小行位座时,在小行位座与第一导槽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大行位座被带着移动,避免对管口进行拉伸,造成管口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还提供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脱模方法,以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脱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注塑工艺将汽车交换系统的管口注塑成型;S2、在管口镶件的外表面设置冷却液,加速管口冷却;在实际应用中,管口镶件是一整块的,因此可以向管口镶件的外表面淋冷却液,以加速冷却;S3、移动与第二导槽配合的限位块;在注塑的过程中,限位块的一端插入大行位座中,防止小行位座向后滑动,起到了机械锁死的工作效果,在注塑完成后,将限位块向上移动,使得限位块的端部与大行位座分离,以便于移动小行位座;S4、通过小行位导柱带动小行位座运动,使得管芯镶件从管口的腔体中移出;保证了管口在强脱移动前有变形空间,保证了管口的质量;S5、移动与避空槽配合的限位块;在注塑的过程中,限位块的一端插入固定模具的工作台中,防止大行位座向后滑动,起到了机械锁死的工作效果,在注塑完成后,将限位块向上移动,使得限位块的端部与工作台分离,以便于移动大行位座;S6、通过大行位导柱带动大行位座运动,使得管口镶件从管口的外壁上移开。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强脱出模的方式将管口镶件从管口的外壁上移开,由于此时管口的管腔是空的,因此强脱出模时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能保证管口的质量。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的脱模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S3中,小行位座的运动距离为14.5mm~15.5mm。在实际应用中,小行位座的运动距离优选为15.0mm,这种结构设计既能保证管口生产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小模具的整体体积,减少生产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生产中,将大行位座通过压条固定在工作台上,大行位座只能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芯镶件(1)、小行位座(2)、管口镶件(3)、大行位座(4)、两个压条(5)和多个限位块(7),所述管芯镶件(1)与所述小行位座(2)连接,所述管口镶件(3)与所述大行位座(4)连接,所述大行位座(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槽(41),所述小行位座(2)与所述第一导槽(41)间滑动连接,所述小行位座(2)上的小行位导柱(21)与所述小行位座(2)上的第二导槽(22)配合,两个所述压条(5)对称设置于所述大行位座(4)的两侧,两个所述压条(5)与所述大行位座(4)两侧的卡凸(42)间滑动连接,所述管芯镶件(1)容置于所述管口镶件(3),所述大行位座(4)上设置有大行位导柱(43)和避空槽(44),所述大行位导柱(43)与所述避空槽(44)配合,多个所述限位块(7)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槽(22)、所述避空槽(44)一一对应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芯镶件(1)、小行位座(2)、管口镶件(3)、大行位座(4)、两个压条(5)和多个限位块(7),所述管芯镶件(1)与所述小行位座(2)连接,所述管口镶件(3)与所述大行位座(4)连接,所述大行位座(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槽(41),所述小行位座(2)与所述第一导槽(41)间滑动连接,所述小行位座(2)上的小行位导柱(21)与所述小行位座(2)上的第二导槽(22)配合,两个所述压条(5)对称设置于所述大行位座(4)的两侧,两个所述压条(5)与所述大行位座(4)两侧的卡凸(42)间滑动连接,所述管芯镶件(1)容置于所述管口镶件(3),所述大行位座(4)上设置有大行位导柱(43)和避空槽(44),所述大行位导柱(43)与所述避空槽(44)配合,多个所述限位块(7)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槽(22)、所述避空槽(44)一一对应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镶件(1)为圆柱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镶件(3)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管芯镶件(1)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口整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镶件(1)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交换系统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刚王友田刘定田刘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达兴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