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30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其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其包括机体和位于机体周向外侧的机壳,机壳外侧壁卷绕有第一冷却流道,机壳周向内侧壁对称连接有第二冷却流道,且第二冷却流道位于第一冷却流道两侧;第二冷却流道朝向第一冷却流道的一端穿透机壳并与第一冷却流道连通。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及时散去高速电机在运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提升电机内部的零件寿命,进而便于电机的长期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高速电机通常是指转速超过10000r/min的电机。它们因为转速高,体积远小于功率普通的电机,与原动机相连,取消了传统的减速机构,高速电机转动惯量小等原因,所以具有电机功率密度高,可以有效的节约材料,传动效率高,噪音小,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公告号为CN207732574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电机,包括定子、转子、机壳和设置在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套筒,套筒插接于机壳上的插槽内,从而使得套筒固定于机壳上。在套筒上还设置有金属膜,利用金属膜的屏蔽特性,能有效的防止谐波干扰,提高高速电机的整体能量转换效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高速电机都是一些高功率的仪器,现有技术的高速电机在运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较难及时散去,从而会降低电机内部的零件寿命,进而影响电机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具有便于及时散去高速电机在运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提升电机内部的零件寿命,进而便于电机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包括机体和位于所述机体周向外侧的机壳,所述机壳外侧壁卷绕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机壳周向内侧壁对称连接有第二冷却流道,且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位于第一冷却流道两侧;所述第二冷却流道朝向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一端穿透所述机壳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工作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机壳才能传导出去,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一冷却流道分别位于机壳的内外侧壁处,当机体工作产生的热量接触到机壳时,可以被及时冷却降温,可以有效的保障高速电机的稳定运行。具有便于及时散去高速电机在运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提升电机内部的零件寿命,进而便于电机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内设置有扰流元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元件用于增加在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单位体积内的传热面积,并可以有效增强液体的紊流度,从而提升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换热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体包括转轴、转子和定子,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机壳轴心处,并贯穿所述机壳两端设置;所述转子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周向外侧,所述定子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周向内侧壁;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位于所述定子轴向两端,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对应所述定子周向外侧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电,使得定子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用于切割定子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及电流,并形成电磁转矩而使得转子连通转轴同时转动。第一冷却流道位于定子两侧,可以防止干扰定子和转子的磁场。第二冷却流道对应定子周向外侧设置,可以使得热量传导至机壳时即被冷却降温,同时可以使得定子较容易处于低温状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壳一端连接有风扇罩,所述机壳与所述风扇罩内部连通,所述风扇罩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罩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用于吸取机壳内带有热量的空气,并和通过第一散热孔排出。风扇罩用于减少外界杂质和灰尘对风扇运转造成的损伤,且可以提升风扇转动时的吸力,提升风扇散热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扇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朝向所述风扇罩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与转轴同轴固定,转轴转动带动风扇转动,既可以节约风扇运转所需要的电力资源,同时也可以达到机体工作时散热的目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扇罩内设置有阻尘网,且所述阻尘网朝向所述第一散热孔一侧设置,并封堵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尘网用于减少或防止大颗粒的灰尘和杂质通过散热孔进入风扇罩及机壳内,从而可以提升风扇和机体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壳周向外侧壁处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机座,所述机座朝向地面一侧设置;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且所述第二散热孔位于所述机座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座用于便于电机安装,第二散热孔朝向地面设置,可以减少灰尘和杂质进入机壳内,且可以便于带有热量的空气从第二散热孔处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散热孔处连接有散热片,且所述散热片隔开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相邻卷绕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用于引导带有热量的空气从第二散热孔处定向排出,且可以防止第一冷却流道堵塞第二散热孔,从而提升电机散热的稳定性。带有热量的空气排出第二散热孔时,由于流经第一冷却流道表面,会被散去部分热量,从而可以降低电机周边的热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及时散去高速电机在运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提升电机内部的零件寿命,进而便于电机的长期使用的效果;2.通过扰流元件的设置,能够起到增加换热面积和液体的紊流程度,从而提升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换热效率的效果;3.通过风扇和第一散热孔的设置,能够起到风扇用于吸取机壳内带有热量的空气,并和通过第一散热孔排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机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流道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11、转轴;12、转子;13、定子;2、机壳;21、前端盖;22、壳体;23、内端盖;24、轴承;3、风扇罩;31、风扇;32、第一散热孔;33、阻尘网;4、机座;41、第二散热孔;42、散热片;5、第一冷却流道;51、第二冷却流道;52、扰流元件;53、蓄水箱;54、抽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包括机体1、机壳2和对称设置的机座4,机体1安装于机壳2内部,机座4安装于机壳2周向侧壁处并朝向地面设置。机体1包括转轴11、转子12和定子13,机壳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盖21、壳体22和内端盖23,前端盖21和内端盖23轴心处固定穿设轴承24。转轴11位于壳体22轴心处并固定穿设轴承24轴心设置,转子12位于壳体22内并固定套设于转轴11周向侧壁,定子13粘接于壳体22周向内侧壁并与转子12相对设置。参照图2,机体1长期高速运转工作,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便于排热,机壳2位于内端盖23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风扇罩3,风扇罩3内设置有风扇31,且风扇31固定套设于转轴11穿入风扇罩3内的一端。机壳2内部与风扇罩3内部连通设置,风扇罩3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2。电机启动,风扇31随着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包括机体(1)和位于所述机体(1)周向外侧的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外侧壁卷绕有第一冷却流道(5),所述机壳(2)周向内侧壁对称连接有第二冷却流道(51),且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1)位于第一冷却流道(5)两侧;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1)朝向所述第一冷却流道(5)的一端穿透所述机壳(2)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包括机体(1)和位于所述机体(1)周向外侧的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外侧壁卷绕有第一冷却流道(5),所述机壳(2)周向内侧壁对称连接有第二冷却流道(51),且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1)位于第一冷却流道(5)两侧;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1)朝向所述第一冷却流道(5)的一端穿透所述机壳(2)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5)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1)内设置有扰流元件(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转轴(11)、转子(12)和定子(13),所述转轴(11)位于所述机壳(2)轴心处,并贯穿所述机壳(2)两端设置;所述转子(12)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11)周向外侧,所述定子(13)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2)周向内侧壁;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1)位于所述定子(13)轴向两端,所述第一冷却流道(5)对应所述定子(13)周向外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民苗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博宏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