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25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3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及车辆,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约束部分,该约束部分包括用于保持管件的夹持部和用于保持线束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以及安装部分,所述约束部分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包括安装座和弹性夹持件,所述安装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弹性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口中并且构造为用于夹持车辆钣金件或塑料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能够直接夹持在钣金或塑料件边缘以固定车辆线束和管件,从而避免在钣金或塑料件上焊接螺柱或开孔,提高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汽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用于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随着汽车内电子控制程度日益增加,汽车电子功能的不断优化,汽车内电线的分布也越来越多,线束的布置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汽车内周边部件,因此在布置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设计。现有汽车内线束的固定装置,或者只能固定一根线束,或者固定两根线束但是无法直接固定到车身上,往往需要车身配合给出对应的配对端,例如圆孔和焊接螺柱。开孔对钣金厚度有一定要求,钣金较厚或者多层板金部位不适用于开孔。焊接螺柱所需平面尺寸有要求,平面度及尺寸不够,焊接工装无法使用,同时焊接螺柱强度低,因此只能在大平面上使用螺柱固定结构。因此无论是开孔还是焊接螺柱,都使得用于车辆线束的固定装置使用不方便,装配工艺复杂,增加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够直接夹持在钣金或塑料件边缘以固定车辆线束和管件,从而避免在钣金或塑料件上焊接螺柱或开孔,提高适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约束部分,该约束部分包括用于保持管件的夹持部和用于保持线束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以及安装部分,所述约束部分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包括安装座和弹性夹持件,所述安装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弹性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口中并且构造为用于夹持车辆钣金件或塑料件。可选择地,所述夹持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管件的管腔以及供所述管件进入到所述管腔中的开口,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夹持部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可选择地,所述固定部形成有供扎带穿过的装配通孔,该装配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腔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以使得通过所述扎带固定的所述线束和固定在所述管腔中的所述管件的延伸方向平行。可选择地,所述固定部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扎带的弧形引导面,该弧形引导面构造为引导所述扎带穿过所述装配通孔,并且引导穿过所述装配通孔的所述扎带朝向远离所述固定装置的方向延伸。可选择地,所述固定部形成有用于支撑被约束的所述线束的承载面。可选择地,所述管腔内设置有弹性压片,该弹性压片从所述开口处向管腔内延伸;和/或,所述夹持部在所述开口处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管件进入所述管腔中的导向唇部。可选择地,所述约束部分固定于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安装口的一侧。可选择地,所述弹性夹持件构造为U形,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弹性翼片,该两个弹性翼片相协作以用于夹持在所述车辆钣金件或塑料件上,该两个弹性翼片的端部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向外折弯,以分别插入到所述安装口的侧壁上开设的容纳槽中。可选择地,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止挡凸起,所述弹性翼片的端部构造有豁口,该豁口与所述止挡凸起相互配合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保持在所述安装口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通过夹持部和固定部能够同时固定车辆线束和管件,以减少用于线束和/或管件的固定件的数量,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同时,本公开提供的固定装置可以通过安装部分和弹性夹持件夹持在车辆钣金或塑料件的边缘,不再需要在钣金或塑料件上给出对应的适配结构(例如圆孔和焊接螺柱),使用方便,布置灵活,另外还可以匹配不同厚度的夹板,可以适用不同厚度的钣金或塑料件,提高适用性。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固定装置,因此同样具有上述优点。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其中去除了线束扎带;图4是图3中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沿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约束部分;11-夹持部;111-管腔;112-开口;113-弹性压片;114-导向唇部;12-固定部;121-装配通孔;122-承载面;123-弧形引导面;124-扎带;20-安装部分;21-安装座;211-安装口;212-容纳槽;213-止挡凸起;214-第一加强筋;215-第二加强筋;22-弹性夹持件;221-弹性翼片;222-豁口;223-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所示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所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约束部分10,该约束部分10包括用于保持管件的夹持部11和用于保持线束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形成于所述夹持部11的外侧;以及安装部分20,所述约束部分10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分20,所述安装部分20包括安装座21和弹性夹持件22,所述安装座21开设有安装口211,所述弹性夹持件22设置在所述安装口211中并且构造为用于夹持车辆钣金件或塑料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通过夹持部11和固定部12能够同时固定车辆线束和管件,以减少用于线束和/或管件的固定件的数量,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同时,本公开提供的固定装置可以通过安装部分20和弹性夹持件22夹持在车辆钣金或塑料件的边缘,不再需要在钣金或塑料件上给出对应的适配结构(例如圆孔和焊接螺柱),使用方便,布置灵活,另外还可以匹配不同厚度的夹板,可以适用不同厚度的钣金或塑料件,提高适用性。在本公开提供的固定装置中,上述弹性夹持件2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和构造,因此,相应地,上述约束部分10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以图1至图5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为例,详细地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思想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提供的固定装置可以有其他变形。图1至图5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固定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11可以具有多种构造方式,能够方便稳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n约束部分(10),该约束部分(10)包括用于保持管件的夹持部(11)和用于保持线束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形成于所述夹持部(11)的外侧;以及/n安装部分(20),所述约束部分(10)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分(20),所述安装部分(20)包括安装座(21)和弹性夹持件(22),所述安装座(21)开设有安装口(211),所述弹性夹持件(22)设置在所述安装口(211)中并且构造为用于夹持车辆钣金件或塑料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线束和管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约束部分(10),该约束部分(10)包括用于保持管件的夹持部(11)和用于保持线束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形成于所述夹持部(11)的外侧;以及
安装部分(20),所述约束部分(10)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分(20),所述安装部分(20)包括安装座(21)和弹性夹持件(22),所述安装座(21)开设有安装口(211),所述弹性夹持件(22)设置在所述安装口(211)中并且构造为用于夹持车辆钣金件或塑料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管件的管腔(111)以及供所述管件进入到所述管腔(111)中的开口(112),所述固定部(12)形成于所述夹持部(11)的与所述开口(112)相对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形成有供扎带(124)穿过的装配通孔(121),该装配通孔(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腔(111)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以使得通过所述扎带(124)固定的所述线束和固定在所述管腔(111)中的所述管件的延伸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扎带(124)的弧形引导面(123),该弧形引导面(123)构造为引导所述扎带(124)穿过所述装配通孔(121),并且引导穿过所述装配通孔(121)的所述扎带(124)朝向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