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745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检测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的检测单元,所述支板上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移动通道,所述支板上设有与导向板垂直设置的存放框,所述存放框的一端与移动通道相通,所述移动通道内滑动配合有向检测单元推送样品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驱动滑板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所述支板上沿垂直于导向板的方向滑动配合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存放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滑动块上垂直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垂直穿入存放框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推送样品至检测单元下方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检测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其中结构类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无论是哪种结构类的建筑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均需要对其完成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其中就包括对建筑材料进行强度检测,而强度检测则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强度检测设备。目前,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对于混凝土强度检测、砂浆强度检测等检测工作,多采用试验室送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在收到混凝土样品材料后,首先需要提前制作混凝土小样,送至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材料试验室,检测员需要将混凝土小样从样品架子上搬运到检测单元下方,如压力试验机,然后在开始进行压力试验之前在压力试验机上对应每个样品输入每个样品的编号,最后进行压力的检测。然而在对每个样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人为将每个样品依次放在压力试验机下方进行检测,待上一个样品完成检测后,需要将样品从压力试验机下方取出,然后更换下一个样品进行检测,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自动更换样品进行连续的检测,同时也不能实现自动推送检测后的样品至指定的位置进行收纳,这样将导致整个检测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旨在能够自动推送样品至检测单元下方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的检测单元,所述支板上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移动通道,所述支板上设有与导向板垂直设置的存放框,所述存放框的一端与移动通道相通,所述移动通道内滑动配合有向检测单元推送样品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驱动滑板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所述支板上沿垂直于导向板的方向滑动配合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存放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滑动块上垂直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垂直穿入存放框内。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1.实际应用时,将多个待检测的样品依次整齐的存放在存放框内,存放框内放入样品后,使得拉簧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同时位于存放框两端的两个样品中,其中一个样品与推动杆相抵,另一个样品将位于两个导向板之间的移动通道内,通过启动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将驱动滑板推动位于移动通道内的样品向检测单元方向滑动,从而便于检测单元对该样品进行检测;然后驱动单元再驱动滑板向反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存放框内的下一个样品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被推动杆推动至移动通道,而等待滑板对其自动推送至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自动传送样品至移动通道,并自动推动样品至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有效的实现了自动送料的效果,使得整个送料流程更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了整个检测流程的效率,在对样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无需人为频繁的取料和送料,进而还节省了人工劳动成本。2.本技术方案中,滑板的设置既能够将位于移动通道内的样品自动推送至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同时滑板在推送样品的过程中又能够对位于存放框内的样品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在推送上一个样品到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存放框内的下一个样品在拉簧的作用下自动进入移动通道,从而能够使整个推送和检测样品的过程更加的有序正常进行。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转筒,所述转筒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外侧垂直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长圆孔,所述驱动杆插入所述长圆孔内且与所述长圆孔滑动配合。本技术方案中的驱动单元采用电机驱动转筒转动,从而使转筒上的转动板转动,进而使得转动板上的驱动杆在长圆孔内滑动,并通过驱动连接板往复移动来带动滑板往复滑动,从而使滑板推动样品至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本技术方案中的这种驱动滑板往复滑动的方式能够精准的控制滑板的移动距离,且驱动方式简单,另外本技术方案的驱动方式中,占用的空间小,相比于通过设置气缸驱动滑板往复滑动时,气缸的输出轴由于需要伸缩运动,气缸的输出轴伸展的长度以及气缸缸体本身的长度导致整个装置的长度较长,从而导致整个装置的占用面积较大,本技术方案中的驱动方式中能够有效的减小整个装置的长度,从而减小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机电连接有时间继电器。如此设置,时间继电器的设置能够控制电机延时转动,当滑板将样品推送至检测单元处进行检测时,通过调节时间继电器来控制延迟电机反向转动的时间,从而便于对位于检测单元处的样品进行限位,使检测单元能够更加精准的对样品进行检测,避免对样品进行检测时样品出现滑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了另一种驱动滑板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能够使滑板往复滑动的过程更加的稳定。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板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和驱动单元分别位于检测单元的两侧,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伸出安装腔且位于移动通道内。本技术方案中,当驱动单元推动样品位于检测单元下方时,限位件能够对样品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检测单元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时候,能够避免样品产生滑动,使检测过程更加的顺利,且对样品的检测更加的准确,另外,由于本技术方案中限位件安装在弹性件上,而弹性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当样品检测完毕后,通过向前推动检测完毕的样品,能够使限位件压缩弹性件从而使得限位件进入安装腔内,进而使样品顺利的通过。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塑料制成的弹性板,所述限位件呈球状。如此设置,本技术方案限位件呈球状,能够在推动样品通过限位件时,对样品产生的阻力更小,方便样品顺利通过。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测试头和压力显示仪,所述测试头与所述压力显示仪电连接,所述支板上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测试头固定连接,所述测试头位于两个导向板之间。如此设置,本技术方案中的检测单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通过驱动液压缸就能够实现测试头对样品进行检测,而检测的结果通过压力显示仪显示出,便于记录检测结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推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如此设置,推板能够增大与样品的接触面积,在推动样品向移动通道内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存放框以及所述滑动块的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安装杆,且所述安装杆的自由端一体成型有凸缘,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存放框上的安装杆以及滑动块上的安装杆相互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安装杆的设置对拉簧起到连接作用,而安装杆上凸缘的设置能够避免拉簧滑出安装杆,从而对拉簧起到限位的作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动块插入所述凹槽内与凹槽滑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上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移动通道,所述支板上设有与导向板垂直设置的存放框,所述存放框的一端与移动通道相通,所述移动通道内滑动配合有向检测单元推送样品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驱动滑板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所述支板上沿垂直于导向板的方向滑动配合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存放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滑动块上垂直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垂直穿入存放框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上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移动通道,所述支板上设有与导向板垂直设置的存放框,所述存放框的一端与移动通道相通,所述移动通道内滑动配合有向检测单元推送样品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驱动滑板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所述支板上沿垂直于导向板的方向滑动配合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存放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滑动块上垂直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垂直穿入存放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转筒,所述转筒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外侧垂直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长圆孔,所述驱动杆插入所述长圆孔内且与所述长圆孔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电连接有时间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敏季云皇甫双娥蒋博林李红立陈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