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754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包括:液压千斤顶;支撑柱,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顶杆固定连接;轴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转轴,与所述轴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左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右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母之间;后夹钳,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螺纹杆,贯穿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左夹钳、所述右夹钳和所述后夹钳作用于触探杆的受力点在同一水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拔出触探杆的过程中触探杆不容易滑出,防脱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
本技术涉及分析及测量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
技术介绍
轻型圆锥静力触探试验是一种设备简单且实验方便的原位测试方法,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地基检测中。其检测比例高,具有普查性质,能够检测到地基土是否存在空洞以及软弱夹层,了解到地基土的岩土性状和均匀性,并能根据贯入锤击数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推定。虽然该测试方法操作简单且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当轻型触探仪的触探杆被打入地基后,存在一个触探杆很难被拨出的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力气和时间将其拔出。为了提高现场拔杆的效率,需要借助一种省力又省时的助拔仪来实现触探杆的拔出。现有技术1(CN207525731U)公开了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包括转动支座以及中部铰接在转动支座上端的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部连接有助拔钳,所述助拔钳包括呈上下叠置的且在左侧相互铰接的上夹钳和下夹钳,所述上夹钳设有的上钳口以及下夹钳设有的下钳口上下贯通形成竖向钳口,所述竖向钳口穿过有触探杆且触探杆的两侧分别与上钳口的左部以及下钳口的右部抵接,所述上钳口加强部向前端延伸形成第一防脱部,所述下钳口的右侧向前延伸形成第二防脱部。不足之处是: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增加上夹钳和下夹钳与触探杆的接触面,从而达到防脱效果,但是这种防脱方式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通过防脱组件,在拔出触探杆的过程中触探杆不容易滑出,防脱效果好。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包括:<br>液压千斤顶;支撑柱,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顶杆固定连接;轴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转轴,与所述轴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左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右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母之间;后夹钳,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螺纹杆,贯穿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螺母之间;其中,所述左夹钳、所述右夹钳和所述后夹钳作用于触探杆的受力点在同一水面上。优选地,所述后夹钳与所述支撑柱铰接,所述后夹钳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优选地,所述轴座安装有轴承,所述轴座通过轴承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顶杆焊接。优选地,所述左夹钳、所述右夹钳和所述后夹钳的材质为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当将触探杆的拔出时,将左夹钳和右夹钳置于触探杆的两边,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使左夹钳和右夹钳对触探杆施加一定的夹紧力,此时向下拉动后夹钳,使后夹钳对触探杆具有一定预紧力,然后拧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彻底对触探杆夹紧,这样夹紧触探杆效果好,启动液压千斤顶,驱动支撑柱上升,将触探杆的拔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拔出触探杆的过程中触探杆不容易滑出,防脱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2为图1的A-A线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包括:液压千斤顶1;支撑柱2,与所述液压千斤顶1的顶杆11固定连接;轴座3,与所述支撑柱2固定连接;转轴4,与所述轴座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5;左夹钳6,与所述转轴4配合构成滑动副;右夹钳7,与所述转轴4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钳6和所述右夹钳7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母5之间;后夹钳8,与所述支撑柱2转动连接:螺纹杆9,贯穿所述左夹钳6和所述右夹钳7,所述螺纹杆9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母10,所述第二螺母10与所述螺纹杆9螺纹连接,所述左夹钳6和所述右夹钳7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螺母10之间;其中,所述左夹钳6、所述右夹钳7和所述后夹钳8作用于触探杆的受力点在同一水面上,所述轴座3安装有轴承(图未示出),所述轴座3通过轴承与所述转轴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液压千斤顶1的顶杆11焊接,所述左夹钳6、所述右夹钳7和所述后夹钳8的材质为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将触探杆的拔出时,将左夹钳6和右夹钳7置于触探杆的两边,通过第一螺母5和第二螺母10,使左夹钳6和右夹钳7对触探杆施加一定的夹紧力,此时向下拉动后夹钳8,使后夹钳8对触探杆具有一定预紧力,然后拧动第一螺母5和第二螺母10彻底对触探杆夹紧,这样夹紧触探杆效果好,启动液压千斤顶1,驱动支撑柱2上升,将触探杆的拔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拔出触探杆的过程中触探杆不容易滑出,防脱效果好。所述后夹钳8与所述支撑柱2铰接,所述后夹钳8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通过上述结构,当触探杆发生从左夹钳和右夹钳发生向下脱落趋势时,触探杆与后夹钳有一定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使带动后夹钳发生瞬时针转动趋势,后夹钳向前移动的趋势,这样使后夹钳会对触探杆作用力更大,防止发生脱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压千斤顶;/n支撑柱,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顶杆固定连接;/n轴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n转轴,与所述轴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n左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n右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母之间;/n后夹钳,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n螺纹杆,贯穿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螺母之间;/n其中,所述左夹钳、所述右夹钳和所述后夹钳作用于触探杆的受力点在同一水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助拔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千斤顶;
支撑柱,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顶杆固定连接;
轴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转轴,与所述轴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左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
右夹钳,与所述转轴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母之间;
后夹钳,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
螺纹杆,贯穿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左夹钳和所述右夹钳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螺母之间;
其中,所述左夹钳、所述右夹钳和所述后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彬徐进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