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017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载物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长船,所述长船设有滑槽;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滑块移动。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空心圆盘,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空心圆盘的内孔配合构成滑动副;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转向,增加可移动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桩基承载力检测的可移动的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技术介绍
桩基是各种建筑和设施的基础,在建筑施工前期阶段就需要进行检测,判断其在规定荷载下产生的形变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以保证后续在此基础上建造出的各类设施的质量,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桩基承载力检测的必要性。现有技术1(CN207714396U)公开了一种桩基承载力检测用可移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重物的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下方设置有短船和长船,所述短船位于载物台正下方,所述短船上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长船为两个,两个所述长船平行的设置于短船两侧,且长度大于载物台,所述长船上沿载物台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上端连接于载物台,所述滑块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滑移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滑块底面的滚轮以及用于驱动滚轮的电机。在需要移动载物台至其他桩基上时,使用者先控制第二液压缸收缩拉动长船离开地面,接着开启电机驱动滚轮转动,因为此时长船离开的地面,所以会使得长船移动;在长船移动一段距离后,使用者开启第二液压缸伸长使得长船落在地面上,接着开启第一液压缸使其缩短,使得短船离开地面,之后开启电机驱动滚轮转动,就可以驱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载物台移动,方便使用者使用。不足之处是:这种载物台只限于直线移动,很难转向,这样可移动的范围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转向,增加可移动的范围。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载物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长船,所述长船设有滑槽;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滑块移动。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空心圆盘,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空心圆盘的内孔配合构成滑动副;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短船,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环形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圆盘;多个钢球,位于所述环形导轨中;电动液压千斤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杆与所述空心圆盘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为三个并且呈圆周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盘上。优选地,所述钢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导轨的高度。优选地,所述钢球的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导轨的宽度。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载物台焊接,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连接盘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当载物台转向时,第一液压缸复位,长船升起,只让短船支撑载物台,此时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空心圆盘上升,使多个钢球与载物台的底面抵触,空心圆盘继续上升,支撑柱相对连接盘上升移动,此时支撑柱没有与连接盘接触,这样载物台只与多个钢球接触,转动载物台到指定的方向,由于钢球与载物台是滚动摩擦,由于转动的过程中的阻力不大,因此载物台转向容易,在转动过程中,长船也随着载物台转动,当转动指定方向时,电动液压千斤顶复位,第一液压缸伸出,使长船和短船共同支撑载物台,然后动力组件驱动滑块,载物台继续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载物台能够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转向,增加可移动的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转向时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向完成后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空心圆盘、钢球和环形导轨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线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载物台1;第一液压缸2,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1;长船3,所述长船设有滑槽;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滑块移动。支撑柱4,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1;空心圆盘5,所述支撑柱4与所述空心圆盘5的内孔51配合构成滑动副;连接盘6,所述连接盘6设有凹槽61,所述支撑柱4与所述凹槽61滑动连接;第二液压缸7,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6;短船8,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71固定连接;环形导轨9,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圆盘;多个钢球10,位于所述环形导轨9中;电动液压千斤顶11,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6,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杆111与所述空心圆盘5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所示,当载物台1转向时,第一液压缸复位,长船3升起,只让短船8支撑载物台,此时电动液压千斤顶11的驱动空心圆盘5上升,使多个钢球10与载物台1的底面抵触,空心圆盘5继续上升,支撑柱4相对连接盘6上升移动,此时支撑柱4没有与连接盘6接触,这样载物台1只与多个钢球10接触,同时推动多个第一液压缸2,利用力偶原理转动载物台到指定的方向,由于钢球10与载物台1是滚动摩擦,转动的过程中的阻力不大,因此载物台1转向容易,在转动过程中,长船3也随着载物台1转动,如图2所示,当转动指定方向时,电动液压千斤顶11复位,第一液压缸2伸出,使长船3和短船8共同支撑载物台1,然后动力组件驱动滑块,载物台1继续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载物台能够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转向,增加可移动的范围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11为三个并且呈圆周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盘6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平稳的驱动空心圆盘上升,并具有足够的力将载物台顶起上升。所述钢球10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导轨9的高度,使钢球与载物台的底面接触,当载物台转动时,钢球沿着环形导轨方向滚动,钢球与载物台的底面是滚动摩擦,也与空心圆盘的顶面是滚动摩擦,这样载物台转向方便。所述钢球10的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导轨9的宽度。这样有足够的间隙,使钢球在环形导轨滚动,使载物台转向方便。优选地,所述支撑柱4与所述载物台1焊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与所述连接盘6焊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柱4为圆柱,所述凹槽61为圆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载物台;/n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n长船,所述长船设有滑槽;/n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n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滑块移动;/n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n空心圆盘,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空心圆盘的内孔配合构成滑动副;/n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n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n短船,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n环形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圆盘;/n多个钢球,位于所述环形导轨中;/n电动液压千斤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杆与所述空心圆盘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物台;
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
长船,所述长船设有滑槽;
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滑块移动;
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载物台;
空心圆盘,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空心圆盘的内孔配合构成滑动副;
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
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盘;
短船,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环形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圆盘;
多个钢球,位于所述环形导轨中;
电动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彬徐进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