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755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去除待处理螺套的螺棱外周表面缺陷;在所述螺棱外周表面进行补焊,使补焊后的螺棱外周表面高于原螺棱外周表面;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车削加工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堆焊硬质合金;加工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还原螺棱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螺套翻新方法,将旧螺套翻新,还原螺套原始尺寸,满足螺套使用性能,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套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
技术介绍
螺套,是运输设备中的核心部件,负责输送过程中的动力传输。螺套在使用过程中,螺棱的外周表面会出现磨损,导致螺套的整体外径尺寸减小,不仅会降低输送效率,而且会影响整套设备的稳定运行。尽管更换螺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螺套成本较高,更换螺套会使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套翻新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去除待处理螺套的螺棱外周表面缺陷;S2:在所述螺棱外周表面进行补焊,使补焊后的螺棱外周表面高于原螺棱外周表面;S3: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车削加工凹槽;S4:在所述凹槽中堆焊硬质合金;S5:加工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还原螺棱尺寸。进一步地,S1还包括:取样化验,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钻孔取样,并化验材质;探伤,探明螺棱外周表面的裂纹深度。进一步地,根据化验结果选择补焊的焊条。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深度为3mm-5mm。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底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硬质合金为铁基合金、钴基合金或镍基合金中的一种。进一步地,S2中,补焊后的螺棱外周表面高于原螺棱外周表面至少1mm。进一步地,S3还包括抛光,使螺棱的外周表面粗糙度小于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螺套翻新方法,将旧螺套翻新,还原螺套原始尺寸,满足螺套使用性能,节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螺棱的外周表面钻孔取样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套的剖视图,图中的螺套已经车削出凹槽;图4为图3中H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棱翻新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棱;2、外周表面;3、钻头;4、凹槽;5、堆焊合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去除待处理螺套的螺棱外周表面缺陷;S2:在所述螺棱外周表面进行补焊,使补焊后的螺棱外周表面高于原螺棱外周表面至少1mm,为后续预留加工余量,优选地,加工余量为1.5mm;S3: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车削加工凹槽;凹槽深度为3mm-5mm;凹槽的槽底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即凹槽的截面呈倒梯形,凹槽为上宽下窄的凹槽,这种形状的凹槽在堆焊合金时,能有效降低内部应力的释放。S4:在所述凹槽中堆焊硬质合金;S5:加工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按照螺棱原始尺寸车削加工,还原螺棱尺寸,车削后,对螺套抛光,粗糙度小于0.8。进一步的,还包括:取样化验,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钻孔取样,并化验材质;根据化验结果选择补焊的焊条。例如,碳钢,选择J422焊条;不锈钢,选择A022焊条;双相钢,选择E2209焊条。探伤,探明螺棱外周表面的裂纹深度。先着色探伤,若表面裂纹较多,裂纹深度较深,则需再进行超声波探伤,探明裂纹深度。进一步地,堆焊的硬质合金为铁基合金、钴基合金或镍基合金中的一种,具体选择根据螺套的使用环境而定,焊接时,铁基合金选择DF-2B焊条,钴基合金选择司太立6/12焊条,镍基合金选择ENiCrMo-3焊条,堆焊时,堆焊速度为45mm/min-55mm/min,在此堆焊速度范围内进行堆焊,合金的融合性、稳态最佳。本实施例中,在补焊后的焊肉上开槽,然后在槽中堆焊硬质合金,使硬质合金侧面受到保护,如果直接在焊肉上进行堆焊,会造成应力集中,硬质合金周向表面稍一受力,就会使硬质合金的侧边应力集中处出现碎裂的情况,进而整个堆焊的硬质合金都会出现碎裂并脱落。通过开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修补翻新后的螺套可以正常受力使用。具体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螺套直径215mm,螺套上设有螺棱1,螺棱1的外周表面2需要翻新。如图2所示,在外周表面通过钻头3钻孔,孔径2mm,孔深2mm,取碎屑进行化验。整体探伤,先着色探伤,发现表面裂纹较多,而且裂纹颜色较深,说明裂纹深度较深,需要再进行超声波探伤,经过超声波探伤,探明裂纹深度最大处约为4mm。如图3所示,用车床将螺棱外径单边车削加工掉5mm,保证螺棱外周表面磨损时产生的裂纹均被清除。经过化验,得到螺套材质的化学成分为C:0.027%,Si:0.49%,Mn:1.12%,P:0.025%,S:0.006%,Cr:22.32%,Ni:4.96%,Mo:3.02%,N:0.15%,确认该螺套材质为双相钢S22053。选择焊条E2209。沿螺棱的螺旋方向进行补焊,保证补焊后螺套的外径比原有螺套外径大3mm,为后期加工预留余量。如图4所示,在螺棱端面用车床加工出上宽下窄的槽,在堆焊合金时,上宽下窄的槽能有效降低内部应力的释放,槽深4.5mm,槽口两侧需预留2mm以上的母材为最佳。在槽口内堆焊硬质合金,堆焊速度约为47mm/min,采用堆焊钴基合金(耐氯离子腐蚀),焊条采用司太立6。如图5所示,焊后采用车床车削螺棱外径,保证尺寸与原螺套螺棱外径尺寸一致。对螺套外表面做抛光处理,粗糙度0.8以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去除待处理螺套的螺棱外周表面缺陷;/nS2:在所述螺棱外周表面进行补焊,使补焊后的螺棱外周表面高于原螺棱外周表面;/nS3: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车削加工凹槽;/nS4:在所述凹槽中堆焊硬质合金;/nS5:加工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还原螺棱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待处理螺套的螺棱外周表面缺陷;
S2:在所述螺棱外周表面进行补焊,使补焊后的螺棱外周表面高于原螺棱外周表面;
S3: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车削加工凹槽;
S4:在所述凹槽中堆焊硬质合金;
S5:加工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还原螺棱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S1还包括:
取样化验,在所述螺棱的外周表面钻孔取样,并化验材质;
探伤,探明螺棱外周表面的裂纹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套的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化验结果选择补焊的焊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虹翟文琪刘长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