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42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修复工艺,涉及磨损轴修复技术领域,该工艺包括:S1、用氧乙炔焰对轴进行烘烤,控制轴表面的温度在90℃以下,直至轴表面没有火花出现;S2、用磨光机对轴的磨损处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原色,然后用无水乙醇对轴的磨损处清洗干净;S3、在轴的磨损处涂抹修复材料;S4、在模具内圈刷涂脱模油,然后将模具套在轴的磨损处,通过对模具施加外力,将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挤压排出;S5、待修复材料成型后,将模具拆除,得到修复后的轴,对修复后的轴进一步修整使达到工艺精度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修复后轴能够恢复到原始尺寸±0.02mm以内,可以保证轴孔之间的配合,而且修复效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设备正常运行,维修费用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损轴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轴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轴是穿在轴承中间或车轮中间或齿轮中间的圆柱形物件,但也有少部分是方型的。轴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一般为金属圆杆状,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径。机器中作回转运动的零件就装在轴上。在水泥、化工、矿山等行业,破碎机、风机、提升机等设备轴受扭矩力较大或冲击、装配缺陷、轴承损坏等设备故障影响,常导致传动部位出现疲劳磨损,造成轴轴孔配合位置损坏或磨损较大时,导致轴孔配合间隙增大,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重新制造轴或对轴磨损位置进行堆焊并机加工处理,而重新制造轴,制造周期较长,严重制约生产连续性,且制造成本较大,影响设备按期生产;而采用对轴磨损位置进行堆焊并机加工处理,容易出现轴断裂的情况,会对设备后期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修复效率高的一种轴修复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轴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用氧乙炔焰对轴进行烘烤,将渗入轴表面的油脂烘烤出,并使油脂碳化,烘烤过程中控制所述轴表面的温度在90℃以下;S2、用磨光机对所述轴的磨损处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原色,然后用无水乙醇对所述轴的磨损处清洗干净;S3、在所述轴的磨损处涂抹修复材料;S4、在模具内圈刷涂脱模油,然后将所述模具套在所述轴的磨损处,通过对所述模具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挤压排出;S5、待修复材料成型后,将所述模具拆除,得到修复后的轴,对修复后的轴进一步修整使达到工艺精度要求。优选地,所述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轴磨损处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轴的磨损处相适配,所述模具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排出的排料槽,所述排料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且排料槽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刷涂脱模油,将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套在所述轴上,并使所述轴的磨损处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将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连接以固定所述轴,通过对所述第二容纳腔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通过排料槽从第二容纳腔内挤压排出。优选地,所述模具主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轴的轴头及轴肩相适配的第一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与第三容纳腔的轴线重合。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刷涂脱模油,将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套在所述轴上,并使所述轴的轴头、磨损处及轴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内,将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连接以固定所述轴,通过对所述第二容纳腔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通过排料槽从第二容纳腔内挤压排出。优选地,所述排料槽的底部还开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料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排料槽的深度;所述排料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长度;所述步骤S4中,通过对所述第二容纳腔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通过排料槽和导料槽从第二容纳腔内挤压排出,而避免进入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内。优选地,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销以及贯穿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销孔,所述定位销安装在所述销孔内,所述销孔和定位销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通过将定位销安装在销孔内并压紧而将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通过排料槽从第二容纳腔内挤压排出。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的对修复后的轴进一步修整具体包括:测量修复后的轴磨损处的尺寸;若修复后的轴磨损处的尺寸与原尺寸偏差大于0.2mm,则进一步对修复后的轴磨损处进行车削使达到工艺精度要求,若修复后的轴磨损处的尺寸与原尺寸偏差小于或等于0.2mm,则进一步对修复后的轴磨损处采用砂纸打磨使达到工艺精度要求。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修复材料采用双组份复合材料,具体可以为美华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H8816的高分子材料和索雷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D7400的树脂,使用时,需要将双组份复合材料进行混合;所述步骤S4中的脱模油为二甲基硅油。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通过该工艺对轴磨损位置进行修复,不仅可以保证轴孔之间的配合,修复后的轴的能够恢复到原始尺寸±0.02mm以内,而且修复效率高,在短时间内能够修复完成,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设备正常运行,并且维修费用非常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下模具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下模具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上模具;12、下模具;131、第一容纳腔;132、第二位容纳腔;133、第三容纳腔;14、排料槽;141、导料槽;15、连接耳;151、销孔;152、定位销;15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模具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1、第二容纳腔132及第三容纳腔133,第一容纳腔131、第二容纳腔132及第三容纳腔133分别与轴的轴头、磨损处及轴肩相适配;具体地,第一容纳腔131、第二容纳腔132及第三容纳腔133均由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组合形成,位于模具主体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均为圆柱形的空腔。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31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三容纳腔133的内径尺寸,且第一容纳腔131、第二容纳腔132与第三容纳腔133的横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用氧乙炔焰对轴进行烘烤,将渗入轴表面的油脂烘烤出并使油脂碳化,烘烤过程中控制所述轴表面的温度在90℃以下;/nS2、用磨光机对所述轴的磨损处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原色,然后用无水乙醇对所述轴的磨损处清洗干净;/nS3、在所述轴的磨损处涂抹修复材料;/nS4、在模具内圈刷涂脱模油,然后将所述模具套在所述轴的磨损处,通过对所述模具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挤压排出;/nS5、待修复材料成型后,将所述模具拆除,得到修复后的轴,对修复后的轴进一步修整使达到工艺精度要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氧乙炔焰对轴进行烘烤,将渗入轴表面的油脂烘烤出并使油脂碳化,烘烤过程中控制所述轴表面的温度在90℃以下;
S2、用磨光机对所述轴的磨损处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原色,然后用无水乙醇对所述轴的磨损处清洗干净;
S3、在所述轴的磨损处涂抹修复材料;
S4、在模具内圈刷涂脱模油,然后将所述模具套在所述轴的磨损处,通过对所述模具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挤压排出;
S5、待修复材料成型后,将所述模具拆除,得到修复后的轴,对修复后的轴进一步修整使达到工艺精度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轴磨损处的第二容纳腔(132),所述第二容纳腔(132)与所述轴的磨损处相适配,所述模具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排出的排料槽(14),所述排料槽(14)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32)的两侧,且排料槽(14)与第二容纳腔(13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32)内刷涂脱模油,将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套在所述轴上,并使所述轴的磨损处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32)内,将所述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进行连接以固定所述轴,通过对所述第二容纳腔(132)施加外力,将所述轴上多余的修复材料通过排料槽(14)从第二容纳腔(132)内挤压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轴的轴头及轴肩相适配的第一容纳腔(131)及第三容纳腔(133),所述第一容纳腔(131)、第二容纳腔(132)与第三容纳腔(133)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昌煜李昌友周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萍乡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