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9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包括一个橡胶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具有一个弧形过渡的缓冲面,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固线孔,所述固线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本体的内部、位于所述固线孔的左右两侧处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固线孔的孔径,且卡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固线孔的轴心线等高,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注塑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缓冲面相切,在所述斜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卡孔的第一开口,在所述卡孔内卡设有钢管,所述钢管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外部,两根所述钢管的端部之间装配有缓冲装置;本产品可以起到电线的弹性保护,同时有效限制形变幅度,避免电线受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电线的架设,电线的迁移等项目,经常需要在地面上走线,但是,为了保证地面车辆的正常通行,需要在电线的外部进行护线,现有的护线方式较为简单,采用一块减速带,将电线埋设在减速带的内侧,以此来保护电线。但是,我们都知道,减速带在接受车辆碾压后,形变十分的严重,且多次碾压后就会失去弹性,导致电线被压扁。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起到电线的弹性保护,同时有效限制形变幅度,避免电线受压的电力工程护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起到电线的弹性保护,同时有效限制形变幅度,避免电线受压的电力工程护线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包括一个橡胶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具有一个弧形过渡的缓冲面,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固线孔,所述固线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本体的内部、位于所述固线孔的左右两侧处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固线孔的孔径,且卡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固线孔的轴心线等高,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注塑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缓冲面相切,在所述斜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卡孔的第一开口,在所述卡孔内卡设有钢管,所述钢管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外部,两根所述钢管的端部之间装配有缓冲装置。优选地,在所述缓冲面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防滑槽;防滑槽的设计目的是当车辆碾压经过时,避免车轮的打滑。优选地,在所述固线孔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倒V形的扩张槽;我们在安装电线时,可以沿着开口将本体扩张开。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底部注塑形成有多个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一防滑槽纵向贯穿设置;第一防滑槽的设置,是增加与地面之间的防滑性。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金属块,所述金属块的端面上纵向贯穿有通孔,在所述金属块的顶部旋入有固定所述钢管用的螺丝,所述金属块的左右侧侧面处均加工有耳板,通过所述耳板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耳板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螺丝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螺丝之间间隙配合,第一螺丝的下端旋入地面10~15cm,在所述第一螺丝上装配有垫片,所述第一螺丝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在所述垫片和所述耳板之间,当所述弹簧处于舒展状态下,所述金属块的下端面脱离地面,且所述本体的底部刚好接触地面;车辆在碾压本体时,本体会压缩形变,此时弹簧压缩,金属块随之压缩,当碾压力消失时,本体回弹,且弹簧回弹复位。上述结构可以起到本体的定位效果,且还不影响本体的形变吸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使用时,电线被夹持在固线孔内,当车辆经过时,通过本体的形变进行吸能,当通过的车辆质量过大,或通行速度过快,会导致本体的大幅度形变,此时,我们所装配的钢管可以限制最大的形变量,避免本体过分形变后压迫电线,避免造成电线损伤,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安装较为便捷,可重复利用,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A-A处的剖视图;图3为缓冲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包括一个橡胶材质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上端具有一个弧形过渡的缓冲面101,在所述本体1的内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固线孔102,所述固线孔10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103,在所述本体1的内部、位于所述固线孔102的左右两侧处均设置有卡孔104,所述卡孔104的孔径大于所述固线孔102的孔径,且卡孔104的轴心线与所述固线孔102的轴心线等高,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注塑形成有斜面105,所述斜面105与所述缓冲面101相切,在所述斜面105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卡孔104的第一开口106,在所述卡孔104内卡设有钢管107,所述钢管107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本体1的外部,两根所述钢管107的端部之间装配有缓冲装置2。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缓冲面10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防滑槽111;防滑槽的设计目的是当车辆碾压经过时,避免车轮的打滑。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固线孔102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倒V形的扩张槽112;我们在安装电线时,可以沿着开口将本体扩张开。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本体1的底部注塑形成有多个第一防滑槽113,所述第一防滑槽113纵向贯穿设置;第一防滑槽的设置,是增加与地面之间的防滑性。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缓冲装置2包括金属块201,所述金属块201的端面上纵向贯穿有通孔202,在所述金属块201的顶部旋入有固定所述钢管107用的螺丝211,所述金属块201的左右侧侧面处均加工有耳板203,通过所述耳板203配合有第一螺丝204,所述耳板203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螺丝204的第一通孔(未图示),第一通孔与第一螺丝204之间间隙配合,第一螺丝204的下端旋入地面12cm,在所述第一螺丝204上装配有垫片205,所述第一螺丝204上还套设有弹簧206,所述弹簧206作用在所述垫片205和所述耳板203之间,当所述弹簧206处于舒展状态下,所述金属块201的下端面脱离地面,且所述本体1的底部刚好接触地面;车辆在碾压本体时,本体会压缩形变,此时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橡胶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具有一个弧形过渡的缓冲面,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固线孔,所述固线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本体的内部、位于所述固线孔的左右两侧处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固线孔的孔径,且卡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固线孔的轴心线等高,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注塑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缓冲面相切,在所述斜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卡孔的第一开口,在所述卡孔内卡设有钢管,所述钢管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外部,两根所述钢管的端部之间装配有缓冲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橡胶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具有一个弧形过渡的缓冲面,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固线孔,所述固线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本体的内部、位于所述固线孔的左右两侧处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固线孔的孔径,且卡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固线孔的轴心线等高,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注塑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缓冲面相切,在所述斜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卡孔的第一开口,在所述卡孔内卡设有钢管,所述钢管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外部,两根所述钢管的端部之间装配有缓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面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防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护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德凌刘丽李仲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