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4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将前向雷达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防撞梁上的安装支架;以及雷达遮蔽盖,雷达遮蔽盖可拆卸地安装于车辆的上格栅的下部并且位于前向雷达装置的正前方,其中,雷达遮蔽盖的上部形成有允许外界空气流入的开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凭借雷达遮蔽盖的特殊设计,能够降低对车辆前格栅进气面积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助于兼顾机舱冷却性能、雷达散热性能和对于雷达装置的物理保护,并且安装结构中的雷达安装位置有利于对行人的保护、降低了雷达遭碰撞受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车辆上的雷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车辆中常安装有雷达装置诸如毫米波雷达,用于感测车辆的周围环境。现有的车辆中雷达装置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两类:安装于车身的前防撞梁,雷达装置通过单一支架仅连接防撞梁而固定;安装于前车标的后方,雷达装置通过塑料或金属支架连接车标。然而,上述现有车辆中的雷达装置的安装方式仍存在以下明显的缺陷或问题。首先,现有车辆中将雷达安装于防撞梁的安装结构布置,基本位于车辆下格栅位置。这类设计中用于保护雷达不受碰撞、不受物理损伤的结构诸如遮蔽盖等,其容易阻挡从格栅进入机舱的气流,使得车辆冷却模块的正迎风面积减小,从而降低了冷却性能。其次,现有的雷达安装结构多采用结构刚度较高的设计,加之其高度接近于普通行人的腿部位置,在碰撞中对于行人的保护不利。再其次,一些设计为了保证雷达信号的发出无阻挡会使得雷达的布置位置尽可能靠前,而这会造成雷达在碰撞事故中受到物理损伤的风险提高,带来较高的维修成本。另外,现有车辆中的雷达安装结构设计得千篇一律,无法提供外观造型上的灵活性,影响车辆前部造型的美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以至少部分地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车辆中的雷达安装结构或布置容易造成车辆前格栅的进气面积减小而影响冷却性能、对行人保护不利、雷达装置的维护成本较高等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将所述前向雷达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防撞梁上的安装支架;以及雷达遮蔽盖,所述雷达遮蔽盖可拆卸地安装于车辆的上格栅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前向雷达装置的正前方,其中,所述雷达遮蔽盖的上部形成有允许外界空气流入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雷达遮蔽盖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分和上侧盖板,所述主体部分相对于所述上侧盖板向后偏移,并且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向内弯折,从而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和所述上侧盖板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上侧盖板的外表面共同形成所述雷达遮蔽盖的基本上连续的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呈自下而上向内弯折的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弧面的上端表面沿基本垂直于所述上侧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上侧盖板的下端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分的上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弧面在与所述上侧盖板的下端齐平处与所述上侧盖板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在30°-80°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雷达遮蔽盖还包括若干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上侧盖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分的下部布置有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车辆的前保险杠的下部连接结构,所述上侧盖板的上部布置有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车辆的上格栅的上部连接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部连接结构为布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下端的卡扣结构,所述上部连接结构为布置于所述上侧盖板的上端的卡扣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支架呈“几”字形,并且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前向雷达装置的雷达安装区域,所述安装支架的两个支撑脚处则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车辆的散热器支架的散热器支架连接结构和用于固定连接车辆的前防撞梁的防撞梁连接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雷达安装区域的上端基本对齐所述主体部分的上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雷达安装区域的表面与位于其正前方的所述主体部分的部分表面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在5°-45°之间。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利用雷达遮蔽盖的特殊设计,能够降低对车辆前格栅进气面积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助于兼顾机舱冷却性能、雷达散热性能和对于雷达装置的物理保护,并且安装结构中的雷达安装位置有利于对行人的保护、降低了雷达遭碰撞受损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局部侧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中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中的雷达遮蔽盖的立体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中的雷达遮蔽盖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雷达遮蔽盖11:主体部分12:上侧盖板13:开口14:连接梁15:上部卡扣结构16:下部卡扣结构2:安装支架21:支架上部22:支架下部23:雷达安装孔24:支撑脚安装孔3:雷达装置4:上格栅5:前保险杠6:防撞梁7:散热器支架α:参考表面夹角β:第一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参考图1-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安装支架2和雷达遮蔽盖1。其中,安装支架2用于将前向雷达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防撞梁6上,以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雷达遮蔽盖1,则可拆卸地安装于车辆的上格栅4的下部并且位于前向雷达装置的正前方。尤其参考图4-图5所示,雷达遮蔽盖1的上部形成有允许外界空气流入的开口13。这一开口13的设计使车辆前部的格栅区域留有可让气流通过的空间,从而能够在提供对于雷达装置3的物理保护的同时兼顾其散热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雷达遮蔽盖1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分11和上侧盖板12,主体部分11相对于上侧盖板12向后偏移,并且主体部分11的上部向内弯折,从而在主体部分11的上部和上侧盖板12之间形成该开口13。采用这种设计的雷达遮蔽盖1,从外部遮蔽雷达并使得雷达发射的信号可从中穿过,同时自下而上向内弯折的主体部分11的设计有助于减少雷达信号直接反射而对原信号的干扰,同时使格栅区域留有的可让气流通过的开口13更利于气流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主体部分11的上部采用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n用于将所述前向雷达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防撞梁上的安装支架;以及/n雷达遮蔽盖,所述雷达遮蔽盖可拆卸地安装于车辆的上格栅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前向雷达装置的正前方,其中,所述雷达遮蔽盖的上部形成有允许外界空气流入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向雷达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用于将所述前向雷达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防撞梁上的安装支架;以及
雷达遮蔽盖,所述雷达遮蔽盖可拆卸地安装于车辆的上格栅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前向雷达装置的正前方,其中,所述雷达遮蔽盖的上部形成有允许外界空气流入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遮蔽盖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分和上侧盖板,所述主体部分相对于所述上侧盖板向后偏移,并且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向内弯折,从而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和所述上侧盖板之间形成所述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上侧盖板的外表面共同形成所述雷达遮蔽盖的基本上连续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呈自下而上向内弯折的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上端表面沿基本垂直于所述上侧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上侧盖板的下端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分的上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在与所述上侧盖板的下端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闻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