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65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包含:双臂结构底架端部;悬臂结构底架端部;以及摇枕,摇枕上端设置铰接结构,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转盘,铰接转盘与摇枕可旋转地连接;双臂结构底架端部与铰接转盘固定连接;以及,悬臂架构底架端部与摇枕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铰接转向架,具有噪声低、运行阻力小、小曲线通过性能好、轻量化、轮缘磨耗小等优点,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
技术介绍
传统轨道车辆每节车由2台转向架支撑,两节车厢之间再通过车钩连接。传统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设置使其曲线通过能力由空气弹簧横向跨距及空气弹簧自身横向变位能力决定,目前最小曲线通过能力为100m曲线半径。远远达不到通过部份城市轨道线路25m最小曲线的技术要求。目前以法国TGV技术为代表的4个空气弹簧铰接结构,该结构适用于高速大曲线线路运行,不适用于低速25m小曲线使用。同时该结构对转向架轴距要求较大,车体接口结构复杂,并且制造成本较高。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起到关键作用。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能够适用于低速小曲线的转向架结构,因此,仍然存在对现有车辆转向架的改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上背景下,专利技术人意识到,需要一种改进的转向架结构,能够适应城市轨道列车的使用特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申请。本公开总结了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且不应当用于限制权利要求。根据在此描述的技术可设想到其他实施方式,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意图被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更便捷、更低成本并且具有更好的小曲线通过性质的铰接转向架。大大提升了转向架在城市轨道车辆中的适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包含:双臂结构底架端部;>悬臂结构底架端部;以及摇枕,摇枕上端设置铰接结构,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转盘,铰接转盘与摇枕可旋转地连接;双臂结构底架端部与铰接转盘固定连接;以及,悬臂架构底架端部与摇枕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双臂结构底架端部具有叉型结构,叉型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各自具有通孔,通过连接销穿过通孔以及铰接转盘上相对设置的连接部实现双臂结构底架端部以及铰接转盘的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悬臂结构底架端部具有突出结构,突出结构具有竖直开设的通孔,通过中心销穿过通孔并与摇枕连接实现悬臂结构底架端部与摇枕的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铰接转盘通过耐磨密封圈支承于摇枕上方中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心销穿过突出结构的通孔并与摇枕下方的端盖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心销与端盖通过由下方贯穿端盖的安装螺栓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心销的下端外侧与摇枕的下端内侧之间设置橡胶衬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摇枕上方中部设置环形凹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铰接转盘的连接部部分卡合在环形凹陷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的外侧与环形凹陷的内侧之间设置耐磨衬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铰接转向架,具有噪声低、运行阻力小、小曲线通过性能好、轻量化、轮缘磨耗小等优点,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参考以下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省略相关的元件,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比例可能已经被放大,以便强调和清楚地示出本文描述的新颖特征。另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系统部件可以被不同地布置。此外,在附图中,贯穿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转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转向架沿着图1的A-A线截取的上端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转向架沿着图1的A-A线截图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其他实施例可以采取各种替代形式。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某些功能可能被夸大或最小化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基础。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参考任何一个附图所示出和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图中所示的特征组合以产生没有明确示出或描述的实施例。所示特征的组合为典型应用提供了代表性实施例。然而,与本公开的教导相一致的特征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对于某些特定应用或实施方式可能是期望的。下面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轨道车辆可以是城市轻轨车辆、铁路轨道车辆以及其他使用轨道的车辆。车辆可以是非自主的、半自主的(例如一些常规运动功能由车辆控制)或自主的(例如运动功能由车辆控制,无需驾驶员的直接输入)。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转向架1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铰接转向架1包括悬臂结构底架端部11、双臂结构底架端部12、摇枕13、以及铰接结构14。其中,铰接结构14设置在摇枕13的上端中间,铰接结构14具有铰接转盘142,铰接转盘142可旋转地设置在摇枕13上。悬臂结构底架端部11具有突出结构111,突出结构111在竖直方向设置有通孔。双臂结构底架端部12具有叉型结构122,叉型结构122的两个突出的端部在A-A方向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下面结合图2的铰接转向架1的上部截面图来进一步阐述。结合图2可以看到,铰接结构14的铰接转盘142的两侧分别相对地设置有连接部141,连接部141同样具有在图1的A-A方向上开设的通孔,叉型结构122的两个突出的端部分别插入到连接部141的凹部中,通过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为螺栓——在A-A方向上将双臂结构底架端部12与铰接转盘142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结构能够改善车辆在通过竖曲线线路时,相邻两车体产生的垂向转角对车辆的影响。为保障车体底架与转向架铰接转盘15顺利安装,对两侧通孔同轴度要求较高。因此车体底架端部通孔应在底架组焊后采用整体加工以保证其0.2mm同轴度要求。耐磨衬套与车体底架端部之间涂抹润滑脂,用于保护衬套表面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且底架端部外侧设有注油孔及标准注油嘴用于孔和耐磨衬套之间添加润滑油脂便于日常使用维护。悬臂结构底架端部11通过中心销15穿入其竖直方向上的通孔与摇枕14连接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销15与底架悬臂结构11之间采用单边开坡口焊接方式安装并按CPB焊接质量等级进行检测,以保证其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为防止中心销15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焊接变形需使用工装胎具来保证中心销15与车体底架垂直度0.5mm的设计要求,避免车辆组装后车体产生偏斜影响车辆限界。下面结合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转向架1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如图3所示,中心销15的下端部151贯穿悬臂架构底架端部11后向下方延伸直至摇枕14的端盖19,并通过螺栓与端盖19连接。中心销15的下端部151与摇枕13的下部的内侧之间设置橡胶衬套18,以使中心销15可以稳固地设置在摇枕13中。橡胶衬套18的下方设置有挡块,以帮助定位橡胶衬套18。接着参考图2可以看到,摇枕13的上方具有凹部16,凹部16的形状与连接部141的下部形状适配,以使连接部141可以稳固地设置在摇枕1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含:/n双臂结构底架端部;/n悬臂结构底架端部;/n以及/n摇枕,所述摇枕上端设置铰接结构,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转盘,所述铰接转盘与所述摇枕可旋转地连接;/n所述双臂结构底架端部与所述铰接转盘固定连接;/n以及,所述悬臂架构底架端部与所述摇枕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铰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双臂结构底架端部;
悬臂结构底架端部;
以及
摇枕,所述摇枕上端设置铰接结构,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转盘,所述铰接转盘与所述摇枕可旋转地连接;
所述双臂结构底架端部与所述铰接转盘固定连接;
以及,所述悬臂架构底架端部与所述摇枕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臂结构底架端部具有叉型结构,所述叉型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各自具有通孔,通过连接销穿过通孔以及铰接转盘上相对设置的连接部实现所述双臂结构底架端部以及所述铰接转盘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底架端部具有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具有竖直开设的通孔,通过中心销穿过通孔并与所述摇枕连接实现所述悬臂结构底架端部与所述摇枕的固定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刘艳山丽宋志强赵鑫曹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