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61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防水构造,其能够防止液体溅到在收容杯保持架的壳体的下方设置的电装部件。车辆用防水构造(1)包括:仪表盘(10);壳体(20),其从仪表盘(10)的表面向前方延伸设置,在后端部及前端部具有开口部;杯保持架(30),其以能够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方式设置,能够以从前端部侧的开口部(22)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收纳;以及电装部件(40),其设置在壳体的下方,在仪表盘(10)的表面的前方具有能够连接线束的连接器(41),仪表盘(10)包括:安装部(11a),其供电装部件(40)或电装面板(50)安装;以及罩部(13),其从安装部向仪表盘(10)的表面的前方延伸设置,并配置在壳体的前端部侧的开口部(22)与连接器(41)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防水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相对于在车辆的仪表盘的内部设置的保持体滑动收容的杯保持架。在该构造中,保持体的前端部开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198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前述构造中,在将杯保持架拉出的状态下液体从该杯保持架保持的杯子洒出等的情况下,存在液体经由保持体浸入仪表盘内(仪表盘的前方)并溅到在保持体的下方设置的电装部件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液体溅到在收容杯保持架的壳体的下方设置的电装部件的车辆用防水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防水构造包括:仪表板;壳体,其从所述仪表板的表面向前方延伸设置,在后端部及前端部具有开口部;杯保持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方式设置,能够以从前端部侧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收纳;以及电装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在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前方具有能够连接线束的连接器,所述仪表板包括:安装部,其供所述电装部件或安装该电装部件的电装面板安装;以及罩部,其从所述安装部向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前方延伸设置,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侧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连接器之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恰当地防止液体溅到在收容杯保持架的壳体的下方设置的电装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防水构造的剖视图,是示出杯保持架的使用状态及收纳状态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防水构造的剖视图,是示出杯保持架的收纳状态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装部件、电装面板及仪表盘的车身固定部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防水构造的主视图,是省略了杯保持架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防水构造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防水构造2转向悬挂托架(车身)10仪表盘(仪表板)11上边部11a安装部12侧边部12a车身固定部13罩部13a第一侧壁部13b上壁部13c第二侧壁部13f流槽部20壳体22(前端部侧的)开口部30杯保持架40电装部件(外部设备插口)41连接器50电装面板51室内面部52凹部52a底壁部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以箭头表示的“前后”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防水构造1包括车辆(汽车)中的构成乘员的搭乘空间即车室的前面的外观面的仪表盘(仪表板)10、壳体20、杯保持架30、电装部件40和电装面板50。该车辆用防水构造1是在设置有杯保持架30的仪表盘10中用于防止液体溅到位于该杯保持架30的下方的电装部件40的构造。<壳体>壳体20是具有在后端部形成的开口部21和在前端部形成的开口部22的上下方向很薄的树脂制的框体。壳体20以后端部从仪表盘10面向后方的车室侧的方式设置,且以随着趋向前方而下降的方式倾斜。<杯保持架>杯保持架30是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收容的树脂制的构件。杯保持架30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31,其具有比壳体20长的前后长度;以及平板状的底部32,其支承在主体部31的中间部并向后方延伸。杯保持架30在主体部31的后端部位于壳体20的后端部的收纳状态(图2的实线)下,主体部31的前端部从壳体20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且底部32以沿着主体部31的状态收容在壳体20中。在该收纳状态下,杯保持架30的前端部位于电装部件40及罩部13的前方。另外,杯保持架30在主体部31的后端部与壳体20的后端部相比向后方拉出的使用状态(图1的实线)下,底部32向主体部31的下方转动而展开。另外,在使用状态下,主体部31的前端部与壳体20的前端部相比位于后方。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员能够将装有饮料的杯子C等穿插于在主体部31形成的孔部31a并载置于底部32。<电装部件>电装部件40设置在壳体20的下方。在电装部件40的前端部设有能够连接线束的连接器41。该连接器41与仪表盘10的表面(外观面)相比位于前方。电装部件40可以直接安装于仪表盘10,也可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借助电装面板50安装于仪表盘1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装部件40是从后方安装于电装面板50的外部设备插口,以能够从后方的车室侧连接外部设备的方式设置。<电装面板>电装面板50是用于将电装部件40向仪表盘10的安装部11a安装的树脂制的面板。如图3所示,电装面板50一体地具备室内面部51和凹部52。室内面部51是在仪表盘10的后方的车室露出的部位,构成仪表盘10的一部分。在室内面部51的凹部52的上方设置有穿插在安装部11a的孔部11b(参照图5)中并固定于安装部11a的卡夹51a(参照图2)。凹部52是从室内面部51向前方凹陷的部位。电装部件40的后端部42收容在凹部52中。即,电装部件40从后方穿插于在凹部52的底壁部52a形成的孔部52b而安装。<仪表盘>如图4所示,仪表盘10是设置有仪表类的树脂制的面板,作为与车辆用防水构造1关联的部位,一体地具备上边部11、罩部13及从上边部11的一部分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侧边部12。本实施方式中的仪表盘10是在设置有仪表类的仪表板主体的下侧安装的下罩。像这样,本专利技术的仪表板不限定于在车室前面实际供仪表类设置的面板(仪表板主体),包含在该仪表板主体安装的关联部件(本实施方式的下罩等与仪表板主体一起构成车室前面的外观面的构件等)。《上边部及安装部》上边部11是位于电装部件40的上方的部位。在上边部11构成有安装部11a。安装部11a是上边部11中的由棱线等划分而成的部位。在安装部11a安装有电装部件40或电装面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装面板50的卡夹51a从后方穿插于在安装部11a形成的孔部11b(参照图5)而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省略卡夹51a。《侧边部及车身固定部》如图3及图4所示,侧边部12是位于电装部件40的侧方的部位。在侧边部12构成有车身固定部12a。车身固定部12a配置在电装面板50的凹部52的侧方。车身固定部12a是侧边部12中的由棱线等划分而成的部位。在车身固定部12a的前面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的转向悬挂托架2。转向悬挂托架2是从车身固定部12a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板状的金属构件,转向悬挂托架2的上端部固定于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的转向悬架。车身固定部12a配置在凹部52的侧方,且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凹部52的底壁部52a与室内面部51之间(参照图3的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仪表板;/n壳体,其从所述仪表板的表面向前方延伸设置,在后端部及前端部具有开口部;/n杯保持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方式设置,能够以从前端部侧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收纳;以及/n电装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在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前方具有能够连接线束的连接器,/n所述仪表板包括:/n安装部,其供所述电装部件或安装该电装部件的电装面板安装;以及/n罩部,其从所述安装部向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前方延伸设置,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侧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连接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6 JP 2019-0406761.一种车辆用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板;
壳体,其从所述仪表板的表面向前方延伸设置,在后端部及前端部具有开口部;
杯保持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方式设置,能够以从前端部侧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收纳;以及
电装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在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前方具有能够连接线束的连接器,
所述仪表板包括:
安装部,其供所述电装部件或安装该电装部件的电装面板安装;以及
罩部,其从所述安装部向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前方延伸设置,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侧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包括:
上边部,其在所述电装部件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侧边部,其从所述上边部向下方延伸设置,
所述罩部跨着所述上边部及所述侧边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边部具备所述安装部,
所述侧边部具备固定于车身的车身固定部,
所述罩部从所述车身固定部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隆太泽井贵行伊达将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