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2243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每1000L注射液中含有以下组分:氯化钠5.84kg,氯化钾0.30kg,氯化镁0.20kg,氯化钙0.22kg,碳酸氢钠2.35kg,枸橼酸钠0.20kg,枸橼酸0.14kg,余量为注射用水。制备方法为:向配制罐中加入部分注射用水,投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枸橼酸钠和枸橼酸,降温至30℃以下,投入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剩余注射用水,搅拌,充入二氧化碳调节pH值,过滤、灌装、灭菌、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镁盐及钙盐析出的问题以及在灭菌和贮存过程中药液pH的稳定性问题,操作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体液的组成主要是水分,约占总体重的60%,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机体受到手术或外伤等侵袭时,由于体液丢失或发生变化而导致细胞外液量减少,或者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电解质平衡或酸碱平衡紊乱。手术期由于禁食、各种体液的丢失及大量补液时电解质补充不当,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易发生相应的障碍,如失水引起的低容量性休克、低钾引起的心律失常等,若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则可能直接影响手术,导致手术延期、术后预后不佳、甚至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输注电解质补充液,及时纠正患者机体内环境并尽快改善患者预后。酸中毒主要是机体内存在着使pH值下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最为常见,指原发性的体内HCO3-浓度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重症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可出现呼吸深而快,呼吸频率加快,呼气中有时带有酮味。患者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可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或有对称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还容易发生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休克。以上情况均需要输注含碱化剂的电解质补充液,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含碱化剂的电解质补充液主要有乳酸钠林格氏液和醋酸钠林格氏液。无论是乳酸钠林格氏液还是醋酸钠林格氏液,都是以制剂中的乳酸钠或醋酸钠在体内代谢成碳酸氢钠为前提发挥作用的。因此,在代谢功能异常患者、休克等代谢功能低下的患者、或需大量给药急救的情况下,乳酸或醋酸的代谢延迟,就无法发挥出纠正酸中毒的作用,且醋酸钠林格液不含镁,无法维持血浆镁浓度。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开发出以碳酸氢钠为碱化剂、更加符合生理性的电解质补充液。但含碳酸氢钠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碳酸氢钠性质不稳定,室温下即可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碳酸钠,造成pH值升高,且处方中同时存在氯化钙、氯化镁,容易形成沉淀。因此难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解决现有的含碳酸氢钠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存在的:镁盐及钙盐析出的问题以及在灭菌和贮存过程中药液pH的稳定性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其制备方法,操作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每1000L注射液中含有以下组分:氯化钠5.84kg,氯化钾0.30kg,氯化镁0.20kg,氯化钙0.22kg,碳酸氢钠2.35kg,枸橼酸钠0.20kg,枸橼酸0.14kg,余量为注射用水;其中,所述的注射液的pH为6.8~7.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向配制罐中加入部分注射用水,投入100%处方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枸橼酸钠和枸橼酸,降温至30℃以下,投入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剩余的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均匀;向药液中充入二氧化碳调节药液pH值,制得半成品药液;(2)过滤:开启药液泵,使药液经0.45μm滤芯以及回流管道循环,取样化验;(3)灌装:经0.2μm滤芯过滤,灌装至内包装材料;(4)灭菌:水浴式灭菌柜热压灭菌;(5)包装:将灭菌后的药液装入高阻隔外袋内,真空包装。上述方法中,优选条件如下:步骤(1)中,首次加入60~80%处方量的注射用水,第二次加入20~40%处方量的注射用水。步骤(1)中,半成品药液pH值为6.8~7.8,优选7.1~7.5。步骤(3)中,内包装材料为聚丙烯输液瓶、聚丙烯输液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或五层共挤输液用袋。步骤(4)中,水浴式灭菌柜热压灭菌条件为:向灭菌柜内充入含二氧化碳5~25%的混合气体,温度为121℃,保温时间为15分钟。所述的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碳与压缩空气的混合气体或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优选地,向灭菌柜内充入含二氧化碳8~15%的混合气体。步骤(5)中,高阻隔外袋具有二氧化碳阻隔性,二氧化碳透过量≤1.0cm3/m2·24h·0.1MP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先加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枸橼酸钠和枸橼酸,降温至30℃以下后加入碳酸氢钠,避免了高温下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碳酸根离子与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解决了镁盐及钙盐析出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未使用活性炭,避免了活性炭中金属元素对成品的污染,并且无需除炭,工艺过程简单。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灭菌柜内充入含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解决了灭菌过程中药液pH的稳定性问题。4、本专利技术使用高阻隔外袋对本品进行包装,解决了贮存过程中药液pH的稳定性问题。5、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6、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配制温度、投料顺序、半成品药液pH值、灭菌柜内二氧化碳浓度及产品的包装形式,解决了镁盐及钙盐析出的问题以及在灭菌和贮存过程中药液pH的稳定性问题,并且操作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均为市售原料。实施例1所述的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由以下组分制成:氯化钠5.84kg,氯化钾0.30kg,氯化镁0.20kg,氯化钙0.22kg,碳酸氢钠2.35kg,枸橼酸钠0.20kg,枸橼酸0.14kg,注射用水至1000L。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向配制罐中加入800L新鲜注射用水,水温为80℃,开启搅拌,投入100%处方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枸橼酸钠和枸橼酸,降温至30℃以下,投入100%处方量的碳酸氢钠,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10分钟,通入二氧化碳调节pH值至7.3。2、开启药液泵,使药液经分别经0.45μm滤芯以及回流管道循环15分钟,取样化验。3、经0.2μm滤芯过滤,灌装。4、水浴式灭菌柜热压灭菌,121℃、15min,灭菌柜内气体(二氧化碳和压缩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12%。5、在2000~3000lx灯光背景下进行灯检。6、装入高阻隔袋内,真空包装。实施例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调节药液pH值至7.1,步骤4中灭菌柜内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为15%。实施例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调节药液pH值至7.5,步骤4中灭菌柜内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为8%。对比例1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碳酸氢钠与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枸橼酸钠和枸橼酸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L注射液中含有以下组分:/n氯化钠5.84kg,/n氯化钾0.30kg,/n氯化镁0.20kg,/n氯化钙0.22kg,/n碳酸氢钠2.35kg,/n枸橼酸钠0.20kg,/n枸橼酸0.14kg,/n余量为注射用水;/n其中,所述的注射液的pH为6.8~7.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L注射液中含有以下组分:
氯化钠5.84kg,
氯化钾0.30kg,
氯化镁0.20kg,
氯化钙0.22kg,
碳酸氢钠2.35kg,
枸橼酸钠0.20kg,
枸橼酸0.14kg,
余量为注射用水;
其中,所述的注射液的pH为6.8~7.8。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向配制罐中加入部分注射用水,投入100%处方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枸橼酸钠和枸橼酸,降温至30℃以下,投入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剩余的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均匀;向药液中充入二氧化碳调节药液pH值,制得半成品药液;
(2)过滤:开启药液泵,使药液经0.45μm滤芯以及回流管道循环,取样化验;
(3)灌装:经0.2μm滤芯过滤,灌装至内包装材料;
(4)灭菌:水浴式灭菌柜热压灭菌;
(5)包装:将灭菌后的药液装入高阻隔外袋内,真空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酸氢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彦会任传杰王鹏白臣生陈晨杜梦鸽王君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