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78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推出机,其具有沿第1方向进出炼焦炉的炭化室的推焦杆(54),所述推出机具备第1支承结构(20),所述第1支承结构(20)将推焦杆(54)支承为能够沿第1方向移动。第1支承结构(20)包括倾斜梁部件(28),俯视观察时,倾斜梁部件(28)相对于第1方向及第2方向倾斜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推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出炼焦炉的炭化室内的焦炭的推出机。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推出机,其推出炼焦炉的炭化室内的焦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推出机,其将推焦杆推入炭化室内推出焦炭。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推出机沿着多个炭化室的炉口移动并依次向炭化室内推入焦炭推出用推焦杆从而向设置于与炉口相反一侧的导焦车推出焦炭。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516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推出机期待轻型化。为了有效地推出焦炭,有时会向推出炭化室内的焦炭的推焦杆施加强大的推力。若推出推焦杆,则支承推焦杆的支承结构受到与该推力相反方向的大的反作用力。若受到大的反作用力,则可能会导致支承结构变形。并且,优选支承结构具备还能够承受强风或地震时的水平力的强度。若为了抑制由该反作用力或地震时的水平力引起的变形而在支承结构上追加加固部件,则推出机会变重,这违背了轻型化的要求。并且,若推出机变重,则还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等问题。由此,从兼顾轻型化和强度的观点考虑,以往的推出机存在有待改善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轻型化和强度的推出机。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推出机支承沿第1方向进出炼焦炉的炭化室的推焦杆,并且能够沿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推出机具备第1支承结构,该第1支承结构将推焦杆支承为能够沿第1方向移动。第1支承结构包括倾斜梁部件,俯视观察时,该倾斜梁部件相对于第1方向及第2方向倾斜设置。另外,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现在方法、系统等之间彼此置换的内容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有效。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轻型化和强度的推出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推出机的炼焦炉设备的一例的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推出机的第1支承结构的周围的俯视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推出机的第2支承结构的周围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对相同或相等的构成要件及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重复说明。并且,为了便于理解,在各附图中,适当地放大或缩小表示部件的尺寸。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了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包括第1、第2等编号的术语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件,但是,该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区别于其他构成要件的目的,构成要件并不会被该术语所限定。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平行”、“垂直”不仅包括完全平行及完全垂直的情况,而且还包括误差范围内偏离平行和垂直的情况。并且,“大致”是指大概的范围。并且,包括第1、第2等编号的术语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件,但是,该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区别于其他构成要件的目的,构成要件并不会被该术语所限定。[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推出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推出机10的炼焦炉设备100的一例的图。另外,在该说明书中,将推出机10的设置面设为水平面,将从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观察称为“俯视观察”,将俯视观察时的图称为“俯视图”。以下,主要根据XYZ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在图1中,X轴方向对应于纸面左右方向。在图1中,Y轴方向对应于纸面上下方向。在图1中,Z轴方向对应于垂直于纸面的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与X轴方向正交。X轴、Y轴及Z轴各自的正方向规定为各图中的箭头方向,负方向规定为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有时将X轴的正方向侧称为“右侧”,将X轴的负方向侧称为“左侧”。并且,有时将Z轴的正方向侧称为“前侧”,将Z轴的负方向侧称为“后侧”,将Y轴的正方向侧称为“上侧”,将Y轴的负方向侧称为“下侧”。这种方向概念并不限制推出机10的使用姿势,推出机10可以根据用途以任意姿势使用。(炼焦炉设备)如图1所示,炼焦炉设备100主要包括推出机10、炼焦炉50、导焦车70及导轨56。炼焦炉50包括沿第2方向(例如,Z轴方向)排列的多个炭化室52。因此,Z轴方向与多个炭化室52的排列方向一致。另外,第2方向也可以是水平面内的方向。导轨56沿着多个炭化室52并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推出机10为了推出在炭化室52中干馏而生成的焦炭80而设置于炼焦炉50的炉口51侧。推出机10能够沿Z轴方向在导轨56上移动从而从各炭化室52推出焦炭。推出机10配置在导轨56上从而能够在各个炭化室52之前沿Z轴方向移动。推出机10使焦炭推出用的推焦杆54从多个炭化室52的炉口51进出炭化室52内。推出机10推动推焦杆54,以使其从设置于与炉口51相反一侧的排出口53朝向导焦车70推出焦炭80。推出的焦炭80被导焦车70的引导部件传送而进入搭载于焦罐台车78c上的焦罐78b。推焦杆54具备沿X轴方向延伸的推杆54b和设置在推杆54b的炭化室52侧的端部的推头54c。由马达(未图示)等动力源驱动的小齿轮(未图示)与设置在推杆54b上的齿条(未图示)啮合,由此,推焦杆54沿X轴方向移动。因此,X轴方向与焦炭80的推出方向一致。(推出机)推出机10包括多个车轮单元18、多个腿部件12、第1底板结构30、第1支承结构20、第2底板结构32及第2支承结构40。第1支承结构20构成第1底板结构30的一部分。图1中省略了对推出机10的说明并不重要的其他结构部件。该点在其他附图中也相同。车轮单元18包括在导轨56上行驶的多个车轮,且其从下侧支承推出机10。多个腿部件12分别作为从多个车轮单元18向上延伸的立柱而发挥作用。第1底板结构30及第2底板结构32分别是平面支承人或物体的结构,第2底板结构32设置于第1底板结构30的上层。即,第2底板结构32在第1支承结构20的上侧与该第1支承结构20分开设置。多个腿部件12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连结于第1支承结构20及第2底板结构32。换言之,第1支承结构20及第2底板结构32被多个腿部件12支承。(第1支承结构)图2是概略地表示推出机10的第1支承结构20的周围的俯视图。在图2的例子中,第1支承结构20构成第1底板结构30的一部分。第1支承结构20是平面支承推焦杆54的结构体。构成第1支承结构20的各部件可以由H型钢等型钢形成,并且可以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等公知的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第1支承结构20作为将推焦杆54支承为能够沿第1方向(例如,X轴方向)移动的加固用框架组件而发挥作用。第1支承结构20连结于多个腿部件12。另外,第1方向也可以是水平面内的方向。第1支承结构20包括在Z轴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并且彼此之间夹着推焦杆54的推杆54b的一对第1支承结构20b、20c。一对第1支承结构20b、20c可以配置成相对于推杆54b彼此对称。以下,将通过推杆54b的Z轴方向上的范围的平分线的X轴方向上的直线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出机,其支承沿第1方向进出炼焦炉的炭化室的推焦杆,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推出机的特征在于,具备:/n第1支承结构,将所述推焦杆支承为能够沿第1方向移动,/n所述第1支承结构包括倾斜梁部件,俯视观察时,所述倾斜梁部件相对于第1方向及第2方向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09 JP 2018-0216851.一种推出机,其支承沿第1方向进出炼焦炉的炭化室的推焦杆,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推出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支承结构,将所述推焦杆支承为能够沿第1方向移动,
所述第1支承结构包括倾斜梁部件,俯视观察时,所述倾斜梁部件相对于第1方向及第2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结构包括:第1梁部件,俯视观察时在所述推焦杆的附近沿第1方向延伸;第2梁部件,俯视观察时从所述第1梁部件朝向与所述推焦杆相反的一侧分开设置并且沿第1方向延伸;及架设梁部件,俯视观察时沿第2方向上延伸并且架设于所述第1梁部件与所述第2梁部件之间,
所述倾斜梁部件连结于所述第1梁部件、所述第2梁部件及所述架设梁部件中的任意梁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梁部件包括一对倾斜梁部件,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靖彦洪性润若松幸辉浅野纩大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过程机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