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清洗炼焦炉的炉盖的炉盖清洗装置及炉盖清洗方法。炉盖清洗装置(100)具备向炼焦炉的炉盖(80)的被清洗部喷射清洗用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0),液体喷射部(20)具有单一的喷嘴。喷嘴的前端部内径在1mm以上且2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喷嘴通过液体的压力而围绕相对于液体喷射部(20)的轴线在1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另一轴线进行旋转。炉盖清洗装置(100)构成为,将从喷嘴的前端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保持在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炉盖清洗装置及炉盖的清洗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1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246868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盖清洗装置及炉盖的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清洗炼焦炉的炉盖的技术。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喷射高压水的喷嘴单元的炉盖清洗装置。该炉盖清洗装置具备喷嘴单元,所述喷嘴单元包括:腔室,从一端侧注入高压水,在另一端侧设置有流出口;及转子,容纳在腔室中且具有管状喷嘴,转子在腔室内通过自力进行旋转,并从管状喷嘴喷射高压水。通过该结构,从管状喷嘴喷射的高压水的着水点圆环状旋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4466号公报伴随炼焦炉的使用,焦油或沥青等附着物堆积在封闭炼焦炉的开口的炉盖上。若附着物过度堆积,则其夹在炉盖与开口之间而降低它们之间的气密性。因此,优选及时清洗炉盖,尤其清洗刃形边缘(knife-edge)的周边而去除附着物。但是,由于在清洗炉盖的期间无法使用该炉盖,因此要求高效地清洗炉盖而缩短炉盖的清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清洗炼焦炉的炉盖的炉盖清洗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炉盖清洗装置具备向炼焦炉的炉盖的被清洗部喷射清洗用液体的液体喷射部。液体喷射部具有单一的喷嘴。喷嘴的前端部内径在1mm以上且2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喷嘴通过液体的压力而围绕相对于液体喷射部的轴线在1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另一轴线进行旋转,该炉盖清洗装置构成为,将从喷嘴的前端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保持在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的范围内。另外,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在方法、系统等之间相互替换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述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清洗炼焦炉的炉盖的炉盖清洗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炉盖清洗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液体喷射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液体喷射部和炉盖的截面的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液体喷射部和被清洗部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液体喷射部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喷嘴保持架和喷嘴前端部的侧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从喷嘴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与清洁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图1的炉盖清洗装置的从喷嘴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与清洁力之间的关系的另一曲线图。图中:10-喷嘴,10c-喷嘴前端部,10e-空心部,20-液体喷射部,22-外壳,24-喷嘴保持架,30-支承机构,40-旋转铣刀,80-炉盖,80b-被清洗部,82-绝热部,84-盖主体,86-刃形边缘,100-炉盖清洗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等从炉盖清洗效率的观点出发研究了炉盖清洗装置,发现将清洗水施以被清洗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撞击力(以下,称为“清洁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上即可有效地清洗炉盖。后面叙述的实施方式是根据该研究结果而为了提高清洁力而创作出的。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对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及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并且,为了便于理解,适当放大或缩小表示各附图中的部件的尺寸。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包含第1、第2等编号的术语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件,但是,该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区分于另一构成要件的目的,该术语并不用于限定构成要件。[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图8,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炉盖清洗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使用炉盖清洗装置100清洗炉盖80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炉盖清洗装置100的液体喷射部2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炉盖清洗装置100的液体喷射部20和炉盖80的水平截面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所示,定义将水平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X轴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铅垂方向设为Z轴方向的XYZ直角坐标系。有时还将X轴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Y轴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Z轴方向称为上下方向。这种方向的概念并不限制炉盖清洗装置100的姿势,炉盖清洗装置100可以以任意姿势使用。炉盖清洗装置100是用于去除附着在对未图示的炼焦炉的炭化室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炉盖80上的粉尘或焦油等附着物的清洗装置。若粉尘或焦油等堆积,则关闭炉盖80后的气密性下降,可能会出现气体泄露到外部或外部气体流入等情况。因此,优选及时清洗炉盖80。如图1及图3所示,炉盖80具有:绝热部82,由砖等制成;盖主体84,覆盖炉开口的周围;及刃形边缘86,密封盖主体84的外周。盖主体84为沿左右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壁状的部分。绝热部82从盖主体8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沿前后方向突出。在盖主体84的绝热部8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铅垂部84b。在盖主体84的铅垂部84b与绝热部82之间的连接部设置有气道84g。附着物Dt主要堆积在盖主体84的铅垂部84b、气道84g、刃形边缘86的前端86b及绝热部8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炉盖清洗装置100主要包括旋转铣刀40、液体喷射部20及支承机构30。旋转铣刀40有时还称作螺纹铣刀,其用于去除炉盖80的绝热部82的附着物。旋转铣刀40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支承,并且沿绝热部82的外周移动并去除其移动范围内的附着物。旋转铣刀40可以对应于绝热部82的两侧面、下表面及上表面而设置有多个。另外,关于绝热部82的上表面,由于附着物的量较少,因此可以代替旋转铣刀40而利用刮刀来进行附着物的去除。如图3所示,液体喷射部20朝向包括从盖主体84的铅垂部84b到气道84g及刃形边缘86的前端86b的区域喷射高压的液体Cw,从而去除它们的附着物Dt。以下,对盖主体84的铅垂部84b、气道84g及刃形边缘86的前端86b等统称为“清洗对象”,尤其,将高压液体被喷射的部分称为“被清洗部”。喷射的高压液体Cw只要是适于清洗的液体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高压水Cw。另外,液体喷射部20有时还被称为高压水喷射旋转枪。接着,参考图1,对高压水的路径进行说明。关于高压水,高压水泵62对存储在水槽60中的清洗用水进行加压,并经由高压水切换用阀座64及各高压水配管66供给到液体喷射部20。高压水配管66例如可以为软管。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部20包括喷嘴10、包围筒状的腔室22c的空心筒状的外壳22、及设置在外壳22的上游侧且供高压水配管66连接的配管连结部26。在图2中,以透视方式示出了外壳22。在液体喷射部20中,高压水从配管连结部26注入到腔室22c。喷嘴10在腔室22c内按照箭头B所示方向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盖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备向炼焦炉的炉盖的被清洗部喷射清洗用液体的液体喷射部,/n所述液体喷射部具有单一的喷嘴,/n所述喷嘴的前端部内径在1mm以上且2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液体的压力而围绕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部的轴线在1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另一轴线进行旋转,/n所述炉盖清洗装置构成为,将从所述喷嘴的前端到所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保持在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的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JP 2018-2468681.一种炉盖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炼焦炉的炉盖的被清洗部喷射清洗用液体的液体喷射部,
所述液体喷射部具有单一的喷嘴,
所述喷嘴的前端部内径在1mm以上且2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液体的压力而围绕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部的轴线在1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另一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炉盖清洗装置构成为,将从所述喷嘴的前端到所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保持在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盖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盖清洗装置构成为,将从所述喷嘴的前端到所述被清洗部为止的距离保持在15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盖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的转速设定为1000rpm以上。
4.一种炉盖清洗方法,从液体喷射部向炼焦炉的炉盖的被清洗部喷射清洗用液体从而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诹访义和,川戸俊彦,二井大祐,若松幸辉,浅野絋大,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过程机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