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片取放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25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9
一种碟片取放装置,包括取放片本体以及数量测量单元。取放片本体用以夹持或卸载至少一片碟片。数量测量单元设置于取放片本体上,用以测量夹持于取放片本体上的该碟片的数量,数量测量单元包括可动件以及光学测距装置。可动件承靠于该碟片上并随该碟片的数量改变而移动。光学测距装置用以发出一束光束,光学测距装置接收由可动件反射的光束,以侦测该碟片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碟片取放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2017.11.07申请号:201711083853.6专利技术名称:碟片取放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放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碟片取放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使用碟片作为资料储存媒体的碟片数据库中,一般包含多台碟机、用以放置多片碟片的碟片库以及碟片取放装置。碟片取放装置用以拾取及卸载碟片,并在碟片库及碟机之间搬运碟片,例如,从碟片库中拾取碟片并移动及卸载至碟机,或从碟机中拾取碟片并移动及卸载至碟片库。为了提高碟片的搬运效率,碟片取放装置可夹持多片碟片并一次搬运多片碟片,例如碟片取放装置可从碟片库中拾取多片碟片,并将其搬运并卸载至各别对应的碟机中;碟片取放装置亦可拾取放置在各碟机中的碟片并夹持在碟片取放装置上,接着将夹持的多片碟片放回碟片库中。虽然碟片取放装置可夹持多片碟片并一次搬运多片碟片,但碟机一般仅可读取单片碟片,因此碟片取放装置如何从夹持的多片碟片中将单片碟片卸载至各碟机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课题之一。此外,为了判断碟片取放装置所夹取的碟片数量,目前的碟片取放装置是通过探针的移动量来对应被夹持的碟片的总高度,并以被夹持的碟片总高度做为判定被夹持的碟片数量的依据。此种判断方法是在碟片取放装置的一侧加装探针结构,使探针可抵靠在被夹持的碟片表面上。然而,探针与碟片的表面直接接触,容易造成碟片刮伤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碟片取放装置及其操作方法,用以拾取及卸载碟片。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碟片取放装置,包括取放片本体以及数量测量单元。取放片本体用以夹持或卸载至少一片碟片。数量测量单元设置于取放片本体上,用以测量夹持于取放片本体上的该碟片的数量,数量测量单元包括可动件以及光学测距装置。可动件承靠于该碟片上并随该碟片的数量改变而移动。光学测距装置用以发出一束光束,光学测距装置接收由可动件反射的光束,以侦测该碟片的数量。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碟片取放装置的操作方法,碟片取放装置包括取放片本体以及可动件,取放片本体用以夹持或卸载至少一片碟片,可动件承靠于该碟片上并随该碟片的数量改变而移动。操作方法包括:发出一光束,并接收由可动件反射的光束,以检测该碟片的数量;以及判断夹持于取放片本体上的该碟片的数量是否符合正确碟片数量。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图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碟片取放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1C及图1D分别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拾取件与拨片件的外观示意图。图2A是碟片取放装置处于第一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及碟片抵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B是碟片取放装置处于第二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及碟片抵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C是碟片取放装置处于第三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及碟片抵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D是碟片取放装置处于第四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及碟片抵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A及图3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碟片取放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碟片10C:中心圆孔10S:边缘11:第一片碟片12:第二片碟片20:载盘21:碟机100、101:碟片取放装置111:取放片本体110:支撑本体120:拾取件121:弹性杆122:第一承载部123:第二承载部123a:锥形尖端124:第一沟槽125:第二沟槽130:驱动器132:马达134:中心齿轮136:从动齿轮140:数量测量单元141:可动件142:活动杆143:支撑杆144:反射板145:光学测距装置146:侦错单元150:拨片件151:弹性杆152:楔子153:承载部P1:第一部位P2:第二部位P3:第三部位P4:第四部位L:光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以下是以相同/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类似的元件做说明。图1A及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碟片取放装置100取片前与取片后的外观示意图。图1C及图1D分别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拾取件120与拨片件150的外观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是碟片取放装置100处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及碟片抵接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A及图1B,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碟片取放装置100用以拾取并夹持多片碟片10并依序将这些碟片10卸载至多个碟机中。本实施例的碟片取放装置100包括支撑本体110、多个拾取件120以及驱动器130。支撑本体110具有中心柱112,中心柱112可插入多个相叠的碟片10的中心圆孔10C中,且多个拾取件120可弹性抵接于碟片的边缘10S(外缘),以使碟片取放装置100可进行取片或放片的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拾取件120设置在支撑本体110上,且拾取件120分散设置于支撑本体110的周围并弹性抵接这些碟片10的边缘10S,以形成具有至少三点定位点的定位结构,且拾取件120到碟片中心的距离约为碟片10的半径,以使拾取件120能紧密地抵接碟片10。拾取件120除了可夹持及卸载碟片外,还可提供弹性导正效果,以避免碟片10放片时产生晃动或偏斜。请参照图1B及图1C,拾取件120包括弹性杆121、第一承载部122以及第二承载部123,弹性杆121于本实施例中为圆杆,然而也可以是其他种形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各弹性杆121平行延伸至这些碟片10的边缘10S,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23位于弹性杆121上,且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23于弹性杆121的轴向(Z方向)上部分重叠且相隔一定间距。此间距约为单一碟片的厚度或1.5倍碟片的厚度。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23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弹性杆121上,或是以外加的方式设置于弹性杆121上。请参照图1C,为了使弹性杆121具有足够的挠性,弹性杆121的表面形成有至少一道第一沟槽124(例如弧形槽)及/或至少一道第二沟槽125(例如弧形槽),第一沟槽124朝向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第二沟槽125朝向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例如垂直相交或平行相对),且第一沟槽124延伸于第一平面,第二沟槽125延伸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大致上平行于弹性杆121的受力方向,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大致上平行且不共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大致上与弹性杆121的径向平行或倾斜一定角度,使弹性杆121在夹持碟片10且受碟片10影响向外顶出时,弹性杆121能通过第一沟槽124及第二沟槽125产生挠性弯曲,并于外力消失之后恢复直立状态。上述的第一沟槽124与第二沟槽125可采用对弹性杆121进行线切割的方式形成,弹性杆121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胶,经过线切割之后具有可挠弯曲的特性,以增加弹性。当然,弹性杆121亦可通过本身材料的特性或结构来产生足够的弹性,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碟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取放片本体,用以夹持或卸载至少一片碟片;以及/n数量测量单元,设置于该取放片本体上,用以测量夹持于该取放片本体上的该至少一片碟片的数量,该数量测量单元包括:/n可动件,承靠于至少一片碟片上并随该碟片的数量改变而移动;以及/n光学测距装置,用以发出光束,该光学测距装置接收由该可动件反射的该光束,以检测该碟片的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5 US 62/562,5491.一种碟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放片本体,用以夹持或卸载至少一片碟片;以及
数量测量单元,设置于该取放片本体上,用以测量夹持于该取放片本体上的该至少一片碟片的数量,该数量测量单元包括:
可动件,承靠于至少一片碟片上并随该碟片的数量改变而移动;以及
光学测距装置,用以发出光束,该光学测距装置接收由该可动件反射的该光束,以检测该碟片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动件设置于中心柱上,该中心柱可插入该碟片的中心圆孔中,该可动件包括:
活动杆,设置于该中心柱内,该活动杆的一端位于该中心柱外并承靠于该碟片上,其中该活动杆随该碟片的数量改变而移动;
支撑杆,设置于该中心柱内并垂直连接该活动杆;以及
反射板,设置于该支撑杆上,用以反射该光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片取放装置,还包括侦错单元,连接该数量测量单元,用以判断夹持于该取放片本体上的该碟片的数量是否符合正确碟片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碟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取放片本体取片前,设定欲拾取的该正确碟片数量,其中该取放片本体取片后,当该侦错单元判断夹持于该取放片本体上的该碟片的数量不符合该正确碟片数量时,该取放片本体重新进行取片动作,当判断夹持于该取放片本体的该碟片数量符合该正确碟片数量时,该取放片本体移动至一台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芳黄琤雯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