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95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卡合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下模的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固定有撞击球,所述下模的底部插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有U型板,所述下模的下侧壁固定有多个导向杆,所述U型板套设在多个导向杆的外壁上,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套设有位于U型板与下模下侧壁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下模的下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件冷却定型后,通过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实现顶杆和U型板的上下移动,实现撞击球与下模之间的撞击以及中模顶起工作,加速工件与下模内壁之间的脱离,避免直接拉起造成工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传统的实心胎也通过模具进行成型,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其胎体是实心的,不用帘线作骨架,不必充气,故不需内胎或气密层。最早的轮胎就是实心轮胎。实心轮胎目前仅用于低速行驶的高负荷车辆或机械,也用于固定位置的机械;传统的实心胎在模具内成型后与模具内壁粘附较为紧密,不易进行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卡合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下模的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固定有撞击球,所述下模的底部插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有U型板,所述下模的下侧壁固定有多个导向杆,所述U型板套设在多个导向杆的外壁上,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套设有位于U型板与下模下侧壁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下模的下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有与顶杆相接触的不完全齿轮,所述顶杆靠近不完全齿轮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锯齿。优选地,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和下模外壁上多个凸起块,位于上模上的所述凸起块的下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柱,位于下模上的所述凸起块的上侧壁开设有与卡柱相匹配的卡口。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外壁上的两个水平板,所述下模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螺纹杆,其中一个水平板和螺纹杆的外壁上共同套设有卡板,所述螺纹杆的端部旋有与卡板外壁相接触的螺母。优选地,所述U型板的两端均设有尖锐端。优选地,所述U型板的端部内壁与下模的外壁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优选地,所述撞击球为实心钢珠。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的优点在于:1、在水平板和螺纹杆的外壁之间插上卡板,旋入螺母与卡板的外壁抵紧,完成卡板的固定,完成上模和下模的连接;2、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并通过不完全齿轮与顶杆的啮合以及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实现顶杆和U型板的上下移动,通过顶杆顶动中模以及撞击球与下模之间的撞击,使工件快速与下模内壁脱离,实现快速脱模;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工件冷却定型后,通过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实现顶杆和U型板的上下移动,实现撞击球与下模之间的撞击以及中模顶起工作,加速工件与下模内壁之间的脱离,避免直接拉起造成工件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的剖视图。图中:1上模、2下模、3中模、4凸起块、5不完全齿轮、6水平板、7螺纹杆、8卡板、9螺母、10U型板、11顶杆、12导向杆、13复位弹簧、14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3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卡合机构和固定机构,卡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模1和下模2外壁上多个凸起块4,位于上模1上的凸起块4的下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柱,位于下模2上的凸起块4的上侧壁开设有与卡柱相匹配的卡口,将中模3放在下模2上,按照卡柱与卡口位置相对的方式将上模1放在下模2上,通过卡柱和卡口的配合保证之间初步连接的稳定。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模1外壁上的两个水平板6,下模2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螺纹杆7,其中一个水平板6和螺纹杆7的外壁上共同套设有卡板8,螺纹杆7的端部旋有与卡板8外壁相接触的螺母9,在水平板6和螺纹杆7的外壁之间插上卡板8,旋入螺母9与卡板8的外壁抵紧,完成卡板8的固定。下模2的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杆14,转杆14的端部固定有撞击球,撞击球为实心钢珠,通过实心钢珠与下模2外壁的撞击,进而引起下模2外壁的震动,使成型的工件与下模2的内壁脱离,下模2的底部插设有顶杆11,顶杆11的下端固定有U型板10,U型板10的两端均设有尖锐端,U型板10的端部内壁与下模2的外壁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设置的尖锐端便于插入撞击球与下模2外壁之间,进而将转杆14顶起。下模2的下侧壁固定有多个导向杆12,U型板10套设在多个导向杆12的外壁上,通过导向杆12对U型板10进行限位,保证U型板10滑动的稳定,导向杆12的外壁上套设有位于U型板10与下模2下侧壁之间的复位弹簧13,下模2的下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有电机,电机的驱动端固定有与顶杆11相接触的不完全齿轮5,顶杆11靠近不完全齿轮5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锯齿,解除螺母9对卡板8的固定后,拉起上模1,启动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5转动,通过不完全齿轮5与顶杆11的啮合,当对顶杆11往上顶起将中模3往上顶起,同时,顶杆11带动U型板10往上移动,U型板10端部的尖锐端将转杆14往外侧顶起,当不完全齿轮5转离顶杆11时,在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U型板10和顶杆11回移,同时转杆14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摆动,撞击球与下模2外壁进行撞击,引起下模2的震动,加速成型后的工件与下模2内壁脱离。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将中模3放在下模2上,按照卡柱与卡口位置相对的方式将上模1放在下模2上,在水平板6和螺纹杆7的外壁之间插上卡板8,旋入螺母9与卡板8的外壁抵紧,完成卡板8的固定,进而完成上模1和下模2的连接,原料注入至模具内进实心胎的成型,待实心胎冷却定型后,旋出螺母9解除对卡板8的固定,拉起上模1,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5转动,通过不完全齿轮5与顶杆11的啮合,当对顶杆11往上顶起将中模3往上顶起,同时,顶杆11带动U型板10往上移动,U型板10端部的尖锐端将转杆14往外侧顶起,当不完全齿轮5转离顶杆11时,在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U型板10和顶杆11回移,同时转杆14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摆动,撞击球与下模2外壁进行撞击,引起下模2的震动,加速成型后的工件与下模2内壁脱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3)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卡合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下模(2)的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的端部固定有撞击球,所述下模(2)的底部插设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的下端固定有U型板(10),所述下模(2)的下侧壁固定有多个导向杆(12),所述U型板(10)套设在多个导向杆(12)的外壁上,所述导向杆(12)的外壁上套设有位于U型板(10)与下模(2)下侧壁之间的复位弹簧(13),所述下模(2)的下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有与顶杆(11)相接触的不完全齿轮(5),所述顶杆(11)靠近不完全齿轮(5)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锯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3)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卡合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下模(2)的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的端部固定有撞击球,所述下模(2)的底部插设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的下端固定有U型板(10),所述下模(2)的下侧壁固定有多个导向杆(12),所述U型板(10)套设在多个导向杆(12)的外壁上,所述导向杆(12)的外壁上套设有位于U型板(10)与下模(2)下侧壁之间的复位弹簧(13),所述下模(2)的下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有与顶杆(11)相接触的不完全齿轮(5),所述顶杆(11)靠近不完全齿轮(5)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锯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模(1)和下模(2)外壁上多个凸起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强张春晖于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豪迈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