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56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刷握支架高精度压装的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压紧机构和若干压装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输出端设有上压块,上压块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动,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机,所述压机具有横向设置的伸缩压杆,所述伸缩压杆前端设有压头和定位部,所述压头位于定位部后侧,定位部向前延伸,且定位部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刷握支架内缘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压头的部分或全部周向外缘位于定位部周向外缘的周向外侧以构成台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中的后端盖的周向侧壁上需要进行两个刷握支架的压装,由于后端盖周向外壁呈圆形,难以实现刷握支架安装孔的垂直设置,难以通过现有压机进行刷握支架的压装,难以保证刷握支架的压装精度。其中,后端盖周向外壁上具有用于固定拉不脱或引出线插座的工艺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刷握支架高精度压装的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压紧机构和若干压装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输出端设有上压块,上压块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动,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机,所述压机具有横向设置的伸缩压杆,所述伸缩压杆前端设有压头和定位部,所述压头位于定位部后侧,定位部向前延伸,且定位部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刷握支架内缘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压头的部分或全部周向外缘位于定位部周向外缘的周向外侧以构成台阶结构,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后端盖的刷握支架安装孔的轴线与定位部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使用时,将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后端盖周向侧壁上的刷握支架按扣孔与压装机构的压头对准,然后通过压紧机构将后端盖压紧固定,同时在压装机构的定位部上套设刷握支架,最后启动压装机构以实现刷握支架与后端盖的压装。其中,将后端盖直接放置在底板上,通过后端盖的轴向端面进行定位,后端盖的固定更为稳定,以使压装精度更高。其中,压紧机构可选择现有的任意一种能将后端盖压紧的装置,如旋转气缸等。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前后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配合有推杆,所述推杆前端设有定位头,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后端盖的侧壁工艺孔轴线与定位头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定位头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侧壁工艺孔内缘形状大小相同。通过看推杆端部的定位头能否插入后端盖的工艺孔内,以判断后端盖的固定角度是否正确,以提高刷握支架内的压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头后端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限位凸台。上述设置以避免定位头完全深入后端盖内,以使推杆的前后移动更为顺畅,不会因定位头卡在后端盖内而发生推杆拔不出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用于限制后端盖的径向移动。上述设置以使后端盖的定位精度更高,以保证刷握支架的压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座包括下定位板,所述下定位板与后端盖下端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止口结构。上述设置以使后端盖的定位精度更高,以保证刷握支架的压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座包括上定位柱,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上定位柱上端位于后端盖的轴承室内,且上定位柱上端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轴承室内缘形状大小相同。上述设置以使后端盖的定位精度更高,以保证刷握支架的压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推杆后端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套设在推杆上。上述设置以便于推杆的复位。作为优选,所述贯穿孔内固定有套筒,所述推杆滑配在所述套筒上,且套筒后端向后延伸以位于固定块后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套筒上。套筒内壁能加工的更为光滑,便于推杆的伸缩。压缩弹簧套设在套筒上,能避免压缩弹簧端部卡在推杆与套筒内壁之间。作为优选,所述伸缩压杆前端固定有向前延伸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刷握支架内缘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压头套设并固定在活动块上,所述活动块的位于压头前侧的部分为所述定位部。待进行底部、压紧机构和压装机构的固定后,再进行压头的固定,根据本技术压装装置实际安装好后的位置确定压头的位置,以避免刷握支架未压装到位,或过度压装。本技术具有能实现刷握支架高精度压装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端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行刷握支架压装时一种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装机构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机构的一种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后端盖1周向外壁均是弧面,后端盖上具有两个刷握支架安装孔11和一个用于固定拉不脱的侧壁工艺孔12。由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用于刷握支架2与后端盖1的压装,包括底板3,底板3上设有压紧机构4和两个压装机构,一个压装机构对应一个刷握支架安装孔11,压紧机构4为旋转气缸,压紧机构4输出端设有上压块41,上压块41在压紧机构4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动,压装机构包括作为压机的气缸5,压机具有横向设置的伸缩压杆51,伸缩压杆51设有压头52和定位部53,压头52位于定位部53后侧,定位部53向前延伸,且定位部53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的刷握支架2内缘形状大小相同,压头52截面外缘呈圆形,且压头52的周向外缘均位于定位部53周向外缘的周向外侧以构成台阶结构,底板3上设有定位座6,后端盖1放置在定位座6上以使后端盖1的刷握支架安装孔11的轴线与定位部5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底板1上设有定位机构7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块71,固定块71具有前后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内固定有套筒72,套筒72内滑配有推杆73,推杆73前端设有定位头74,定位头74后端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限位凸台75,后端盖1放置在定位座6上以使后端盖1的侧壁工艺孔12轴线与定位头74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定位头74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侧壁工艺孔12内缘形状大小相同。其中,推杆73后端设有推动块76,推动块76与固定块71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图中未画出),套筒72后端向后延伸以位于固定块71后侧,压缩弹簧套设在套筒上。其中,伸缩压杆51前端固定有向前延伸的活动块50,活动块50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的刷握支架2内缘形状大小相同,压头52套设并固定在活动块50上,活动块50的位于压头52前侧的部分为所述定位部53。其中,压头52可采用紧固件固定等各种方式与活动块50固定。定位座6用于限制后端盖1的径向移动,定位座6包括下定位板61和上定位柱62,下定位板61与后端盖1下端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止口结构,上定位柱62位于下定位板61中部,后端盖1放置在底板3上,以使上定位柱62上端位于后端盖1的轴承室内,且上定位柱62上端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轴承室内缘形状大小相同。其中,通过设计定位座的下定位板61的厚度,以保证定位头与侧壁工艺孔的对准、活动块与刷握支架安装孔的对准。本实施例的压装机构的气缸和压紧机构的气缸共用一个气源,压装机构的气缸通过一个手动阀控制以实现两个刷握支架的同时压装,本技术的旋转气缸的单独接气管与气源连接并搭配有另一个手动阀。本技术使用时,将后端盖放置在底板的定位座上,然后进行后端盖的转动,以使后端盖周向侧壁上的刷握支架按扣孔与压装机构的压头对准,以使侧壁工艺孔与定位头对准,随后推动推杆,当推杆前端的定位头能伸入侧壁工艺孔内后,启动压紧机构以实现后端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压紧机构和若干压装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输出端设有上压块,上压块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动,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机,所述压机具有横向设置的伸缩压杆,所述伸缩压杆前端设有压头和定位部,所述压头位于定位部后侧,定位部向前延伸,且定位部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刷握支架内缘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压头的部分或全部周向外缘位于定位部周向外缘的周向外侧以构成台阶结构,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后端盖的刷握支架安装孔的轴线与定位部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压紧机构和若干压装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输出端设有上压块,上压块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动,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机,所述压机具有横向设置的伸缩压杆,所述伸缩压杆前端设有压头和定位部,所述压头位于定位部后侧,定位部向前延伸,且定位部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待压装刷握支架内缘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压头的部分或全部周向外缘位于定位部周向外缘的周向外侧以构成台阶结构,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后端盖的刷握支架安装孔的轴线与定位部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前后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配合有推杆,所述推杆前端设有定位头,后端盖放置在底板上以使后端盖的侧壁工艺孔轴线与定位头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定位头周向外缘形状大小与侧壁工艺孔内缘形状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头后端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限位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握支架与后端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豪王辉楼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