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350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除油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半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上铰接有第二半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在第一、第二半圆环柱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槽,两个连接槽相连能形成圆形连接槽,在圆形连接槽中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在环形安装板上贴合固定有圆形的聚氨酯橡胶片,环形压板压靠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并且环形压板与环形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能大大提高除油效率,而且还提高了除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除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管件生产过程中,管件从冷轧管机出来时,在管件的表面留在大量的润滑油。为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需要对管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再利用。传统的除油方式是将收料架做成一定斜度,在收料架下方摆放接油盘。管件轧制完成后收集到收料架中,由于存在斜度,管件上的润滑油会顺着管件往下流,滴落在接油盘中。这种除油方式存在以下缺点:整个除油过程需要将管件静置几个小时,且管与管接触面容易形成虹吸效应,使除油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且能提高除油效率和除油效果的管件除油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件除油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半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上铰接有第二半圆环柱,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的内壁上沿着圆周设置有连接槽,当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时,第一半圆环柱上的连接槽与第二半圆环柱上的连接槽相连形成圆形连接槽,在圆形连接槽中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在环形安装板上贴合固定有圆形的聚氨酯橡胶片,环形压板压靠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并且环形压板与环形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前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中,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上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槽,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后形成两个圆形连接槽,在两个圆形连接槽中分别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在两块环形安装板上分别贴合固定有一个圆形的聚氨酯橡胶片,两块环形压板分别压靠在两个聚氨酯橡胶片上,两块环形压板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环形安装板固定连接,两块聚氨酯橡胶块上的通孔孔径相同。进一步的,前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中,在位于两块环形安装板之间的第一半圆环柱的底壁上设置有出油孔,在出油孔的下方放置有收油箱。进一步的,前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铰接块、连接块及手柄,铰接块固定设置在第一半圆环柱上,手柄铰接在铰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半圆环柱上,在手柄中设置有能够在手柄中转动的转轴,当手柄绕着铰接点向上转动到连接块的上方时,手柄中的转轴抵靠在连接块上。进一步的,前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中,第一半圆环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第一半圆环柱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在支撑座上设置有底板,在底座上设置有顶板,底板与顶板相铰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进一步的,前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顶板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槽,在两个第一开口槽中分别铰接有一个螺栓,在底板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槽,底板上的两个第二开口槽分别与顶板上的两个第一开口槽一一对齐,第一开口槽中的螺栓绕着铰接点向上旋转就能进入到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槽中,在螺栓上旋接有螺母。进一步的,前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中,在底座的左侧固定设置有一块承接板,承接板的顶部与底座上的顶板齐平。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能大大提高了对管件除油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对管件的除油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管件除油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半圆环柱2,在第一半圆环柱2上铰接有第二半圆环柱3,第一半圆环柱2和第二半圆环柱3拼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2和第二半圆环柱3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铰接块21、连接块31及手柄22,铰接块21固定设置在第一半圆环柱2上,手柄22铰接在铰接块21上,连接块31固定设置在第二半圆环柱3上,在手柄22中设置有能够在手柄22中转动的转轴23,当手柄22绕着铰接点向上转动到连接块31的上方时,手柄22中的转轴23抵靠在连接块31上,这样就能将铰接块21与连接块31相互固定住。转轴23与连接块31相接触时,转轴23能够在手柄22中自转从而减少与连接块31的摩擦,这样就不容易使转轴23与连接块31出现磨损。在第一半圆环柱2和第二半圆环柱3的内壁上沿着圆周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槽,第一半圆环柱2和第二半圆环柱3拼合后,第一半圆环柱2上的两个连接槽与第二半圆环柱3上的两个连接槽分别一一相连,从而形成两个圆形连接槽,在两个圆形连接槽中分别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4,在两块环形安装板4上分别贴合固定有一个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两块环形压板5分别压靠在两个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上,并且两块环形压板5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环形安装板4固定连接,在两个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上均开设有通孔61,两个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上的通孔61的孔径相同。在位于两块环形安装板4之间的第一半圆环柱2的底壁上设置有出油孔21,在出油孔21的下方放置有收油箱24,收油箱24能够收集从出油孔21中流出的润滑油。当管件从冷轧管机中出来后,管件穿过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上的通孔61,而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上的通孔61的孔径小于管件的管径,管件在穿过通孔61时,通孔61上的内侧壁就会贴合在管件的外管壁上,从而对管件的外管壁进行刮油,刮下来的润滑油就会流入到出油孔21中,然后从出油孔21再流入到收油箱24中。两个圆形聚氨酯橡胶片6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管件的除油工作。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圆环柱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第一半圆环柱2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7,在支撑座7上设置有底板71,在底座1上设置有顶板11,底板71与顶板11相铰接,在底板71与顶板11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顶板11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槽111,在两个第一开口槽111中分别铰接有一个螺栓8,在底板71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槽711,底板71上的两个第二开口槽711分别与顶板11上的两个第一开口槽111一一对齐,第一开口槽111中的螺栓8绕着铰接点向上旋转就能进入到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槽711中,在螺栓8上旋接有螺母81,螺母81在螺栓8上向下旋拧抵靠在支撑座7上的底板71上,这样就能将支撑座7与底座1相互固定住。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的左侧固定设置有一块承接板12,承接板12的顶部与底座1上的顶板11齐平。当不需要使用到管件除油装置时,只需将第二锁紧机构解锁,然后将支撑座7及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半圆环柱2和第二半圆环柱3一起绕着铰接点往左侧承接板12方向倾倒,承接板12支撑住支撑座7,这样就能让管件除油装置避让开从冷轧管机中出来的管件。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能大大提高了对管件除油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对管件的除油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件除油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半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上铰接有第二半圆环柱,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的内壁上沿着圆周设置有连接槽,当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时,第一半圆环柱上的连接槽与第二半圆环柱上的连接槽相连形成圆形连接槽,在圆形连接槽中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在环形安装板上贴合固定有圆形的聚氨酯橡胶片,环形压板压靠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并且环形压板与环形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开设有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件除油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半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上铰接有第二半圆环柱,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圆环柱,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的内壁上沿着圆周设置有连接槽,当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时,第一半圆环柱上的连接槽与第二半圆环柱上的连接槽相连形成圆形连接槽,在圆形连接槽中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在环形安装板上贴合固定有圆形的聚氨酯橡胶片,环形压板压靠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并且环形压板与环形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聚氨酯橡胶片上开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上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槽,第一半圆环柱和第二半圆环柱拼合后形成两个圆形连接槽,在两个圆形连接槽中分别卡设有一块环形安装板,在两块环形安装板上分别贴合固定有一个圆形的聚氨酯橡胶片,两块环形压板分别压靠在两个聚氨酯橡胶片上,两块环形压板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环形安装板固定连接,两块聚氨酯橡胶块上的通孔孔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两块环形安装板之间的第一半圆环柱的底壁上设置有出油孔,在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立万精密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