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铸铝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56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具有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过渡段和刃端面四个加工部位,能够加工不同位置的铸铝件毛刺。第一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使得铸铝件具有不同的孔径加工范围,同时又能够在第一螺旋段进行加工时避免第二螺旋段接触工件而增加铸铝件的受力,防止铸铝件变形。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的螺旋槽,既使得铸铝件加工刀具螺旋切削刃便于散热,有利于形成条状铝屑,减少细小颗粒的产生,减少铸铝件刀具受到的颗粒冲击损伤,又便于带出螺旋切削刃任一位置产生的铝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铸铝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加工刀具。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前罩壳压铸件采用铸铝件;在生产过程中,需对从压铸机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前罩壳压铸件进行去除浇口、溢流口和分型线毛刺、顶杆毛刺、日期标识毛刺、孔口毛刺、孔内隔皮等工作,以此保证该压铸件的外观质量、非加工部位结构满足图纸要求及符合后续加工的条件。图1展示了其中的孔口毛刺及孔内隔皮、浇口、分型线毛刺、顶杆毛刺、溢流口,其中孔内隔皮通常也归为毛刺的一种。对于铝材质的压铸件,其面积大的地方容易受力变形或受尖锐冲击、挤压而变形,但边缘凸起、毛刺部分又异常坚硬,带来了极大的清理困难。从该发动机前罩压铸件可知,铸铝件通常毛刺(含孔内隔皮)数量多、位置多变,较多毛刺位于容易变形大面积平面上,一部分位于容易产生结构干涉的位置,带来了清理困难。现阶段针对发动机前罩壳压铸件,国内外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动工具,如气动角磨机、气动砂带机、锉刀、刮刀、冲子、辅具等工具去除发动机前罩壳压铸件毛刺,上述工具需手工往复式操作,发动机前罩壳压铸件清理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发动机前罩壳压铸件经常出现表面挫伤,孔口毛刺,孔内隔皮漏清理等现象,造成批量返工,存在质量风险;清理效率低;投入清理人员数量多,成本高;上述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颗粒细小的粉尘,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以解决铸铝件压铸后毛刺清理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用于加工铸铝件,包括刀杆体,所述刀杆体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螺旋切削刃,所述螺旋切削刃包括第一螺旋段、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具有设置于所述刀杆体的端面上的刃端面;所述第一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所述螺旋切削刃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过渡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二螺旋段的方向逐渐增大;任意两个所述螺旋切削刃之间均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沿所述螺旋切削刃的螺旋方向延伸,所述螺旋槽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作为优选,所述刃端面沿所述刀杆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刃端面沿所述螺旋切斜刃的螺旋方向远离所述刀杆体的端面。作为优选,所述刃端面包括第一刃面和第二刃面,所述第一刃面与所述刀杆体的横截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刃面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槽在所述刀杆体任一横截面上的周向最远两点的圆心角与所述螺旋切削刃在所述截面上周向最远两点的圆心角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旋段的直径为13至15毫米。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螺旋段的直径为5至7毫米。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轴心线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旋段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切削部和避让部,所述切削部和所述避让部均沿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旋方向延伸。一种铸铝件加工方法,包括上述铸铝件加工刀具,设置所述铸铝件加工刀具的转速为16000至20000转每分,设置所述铸铝件加工刀具的进给量为4000至5000毫米每分。作为优选,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段的侧吃刀量设置为2至6毫米和/或设置所述第二螺旋段的侧吃刀量为8至12毫米和/或设置所述刃端面的背吃刀量为2至4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铸铝件加工刀具具有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过渡段和刃端面四个加工部位,能够加工不同位置的铸铝件毛刺。第一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使得铸铝件具有不同的孔径加工范围,同时又能够在第一螺旋段进行加工时避免第二螺旋段的侧面接触工件而增加铸铝件的受力,防止铸铝件变形。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的螺旋槽,既使得铸铝件加工刀具螺旋切削刃便于散热,有利于形成条状铝屑,减少细小颗粒的产生,减少铸铝件刀具受到的颗粒冲击损伤,又便于带出螺旋切削刃任一位置产生的铝屑。2、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铸铝件加工刀具的转速设定在16000至20000转每分、将进给量设定在4000至5000毫米每分,既避免了铸铝件加工刀具在加工铸铝件时发生损伤,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件表面加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发动机前罩压铸件毛刺(含孔内隔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铸铝件加工刀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位置B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铸铝件加工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1000-刀杆体,1100-螺旋切削刃,1110-第一螺旋段,1120-第二螺旋段,1121-刃端面,1130-过渡段,1200-螺旋槽,1122-第一刃面,1123-第二刃面,1111-切削部,1112-避让部,1300-连接段,1400-第一夹角,1500-第二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2、图3、图4,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用于加工铸铝件,包括刀杆体1000,刀杆体1000采用硬质合金涂层材质,刀杆体1000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螺旋切削刃1100。本实施例中刀杆体1000为圆柱体,共设有4个螺旋切削刃1100。螺旋切削刃1100包括第一螺旋段1110、延伸至刀杆体1000的端面的第二螺旋段1120。第一螺旋段1110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切削部1111和避让部1112,切削部1111和避让部1112均沿第一螺旋段1110的螺旋方向延伸,沿螺旋方向延伸的避让部1112,使得第一螺旋段1110有效减少与工件的动态接触,降低了铸铝件加工刀具受到的剪切力,提高了铸铝件加工刀具的寿命。第二螺旋段1120具有设置于刀杆体1000的端面上的刃端面1121,刃端面1121沿刀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用于加工铸铝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体,所述刀杆体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螺旋切削刃,所述螺旋切削刃包括第一螺旋段、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具有设置于所述刀杆体的端面上的刃端面;所述第一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所述螺旋切削刃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过渡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二螺旋段的方向逐渐增大;任意两个所述螺旋切削刃之间均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沿所述螺旋切削刃的螺旋方向延伸,所述螺旋槽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铝件加工刀具,用于加工铸铝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体,所述刀杆体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螺旋切削刃,所述螺旋切削刃包括第一螺旋段、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具有设置于所述刀杆体的端面上的刃端面;所述第一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所述螺旋切削刃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过渡段到所述刀杆体的轴心线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二螺旋段的方向逐渐增大;任意两个所述螺旋切削刃之间均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沿所述螺旋切削刃的螺旋方向延伸,所述螺旋槽延伸至所述刀杆体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铝件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刃端面沿所述刀杆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刃端面沿所述螺旋切斜刃的螺旋方向远离所述刀杆体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铝件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刃端面包括第一刃面和第二刃面,所述第一刃面与所述刀杆体的横截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刃面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铝件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在所述刀杆体任一横截面上的周向最远两点的圆心角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庄铮甘丹强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