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961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8
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属磁动力技术领域并包括驱动轮和驱动轴,驱动轮包括飞轮和固定轮,驱动轴的一端与被助力端的轴链接为一体结构,飞轮为有宽轮圈的硅钢质金属轮结构并由轮毂通过连接键连接在驱动轴上,飞轮的轮圈外圆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V形凹槽,每一个V形凹槽内均连接有V磁钢片,固定轮包括驱动圈、壳体和控制器,驱动圈为硅钢质的圆圈状结构并缠绕有线圈绕组,线圈绕组为多极电动机定子式结构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驱动圈的内圆面通过壳体安装在飞轮的外圆面,壳体为圆壳状铝质结构并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飞轮和驱动圈外面,壳体通过安装座与被助力端连接为静态结构,控制器为自动调节输送给线圈绕组电流的智能控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助力轮,特别涉及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属磁动力工程

技术介绍
飞轮是机械回转轴上具有较大惯量的轮状蓄能器,是人类对机械和能量认知的产物。当机器转速增高时,飞轮的转动能增加,把能量蓄存起来;当机器的转速降低时,飞轮动能较少,把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飞轮可以用来减少机械运转过程中的速度波动。由于飞轮的结构比较简单、实用且效果好,所以飞轮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飞轮自身不会产生转动的能量,它的惯性能量是蓄存外加的能量,而且无论是启动阶段还是维持运行阶段都需要消耗能源的。磁场之间可以提供稳定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和排斥,磁体间的互相作用是通过空间进行的。当两块磁铁的同极接近时会产生排斥力,磁铁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如何将磁场的作用力转换为动力并应用于飞轮的运行中且得以控制,这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将磁场作用力转换成可控制的动力并应用到助力飞轮运行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包括驱动轮和驱动轴,驱动轮包括飞轮和固定轮,驱动轴的一端与被助力端的轴链接为一体结构,飞轮为有宽轮圈的硅钢质金属轮结构并由轮毂通过连接键连接在驱动轴上,飞轮的轮圈外圆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V形凹槽,每一个V形凹槽内均连接有V磁钢片,固定轮包括驱动圈、壳体和控制器,驱动圈为硅钢质的圆圈状结构并缠绕有线圈绕组,线圈绕组为多极电动机定子式结构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驱动圈的内圆面通过壳体安装在飞轮的外圆面,壳体为圆壳状铝质结构并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飞轮和驱动圈外面,壳体通过安装座与被助力端连接为静态结构,控制器为根据被助力端的转速自动调节输送给线圈绕组电流的智能控制器。驱动圈的内圆面与飞轮的外圆面之间、壳体的内侧面与飞轮的外侧面之间均有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根据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飞轮外圆设置磁钢片的同时,对驱动圈进行由控制器,控制的多极电动机定子式线圈绕组和静态设计,让飞轮在磁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动能,由电动机定子式驱动圈产生的可控电磁场推动飞轮旋转,进而降低驱动飞轮旋转的功率,达到驱动能可控和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轴,2、飞轮,3、轮圈,4、轮毂,5、连接键,6、V形槽,7、磁钢片,8、驱动圈,9、壳体,10、线圈绕组,11、轴承,12、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2的实施例中,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包括驱动轮和驱动轴1,驱动轮包括飞轮2和固定轮,驱动轴1的一端与被助力端的轴链接为一体结构,飞轮2为有宽轮圈3的硅钢质金属轮结构并由轮毂4通过连接键5连接在驱动轴1上,飞轮2的轮圈3外圆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V形凹槽6,每一个V形凹槽6内均连接有V磁钢片7,固定轮包括驱动圈8、壳体9和控制器,驱动圈8为硅钢质的圆圈状结构并缠绕有线圈绕组10,线圈绕组10为多极电动机定子式结构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驱动圈8的内圆面通过壳体9安装在飞轮2的外圆面,壳体9为圆壳状铝质结构并通过轴承11安装在驱动轴1的飞轮2和驱动圈8外面,壳体9通过安装座12与被助力端连接为静态结构,控制器为根据被助力端的转速自动调节输送给线圈绕组电流的智能控制器。驱动圈8的内圆面与飞轮2的外圆面之间、壳体9的内侧面与飞轮2的外侧面之间均有间距。实施例1:当线圈绕组10通入电源后,由线圈绕组10和硅钢的互相作用产生电磁场,电磁场与磁钢片7的磁力线产生排斥力。因为驱动圈8通过壳体9与被助力端链接为静态结构,磁力便推动飞轮2旋转,飞轮2通过驱动轴1为被助力端起助力推动作用。实施例2:在启动被助力端电机前先启动本装置,由于磁场的作用力已经可以驱动飞轮2旋转,电机便减少很大的启动功率和启动电流消耗;当被助力端的电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由于两个磁场的相互排斥力的持续作用,磁力给予运行的飞轮3助推力,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电机的功率消耗,进而可以减少被助力端电机的额定功率配置,即可较少电能的消耗又可降低电机的配置成本。实施例3:由于本装置采用电机式的助力飞轮并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本装置可以广泛适用到各种不同转速、极数的机械进行动态助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轮和驱动轴,驱动轮包括飞轮和固定轮,驱动轴的一端与被助力端的轴链接为一体结构,飞轮为有宽轮圈的硅钢质金属轮结构并由轮毂通过连接键连接在驱动轴上,飞轮的轮圈外圆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V形凹槽,每一个V形凹槽内均连接有V磁钢片,固定轮包括驱动圈、壳体和控制器,驱动圈为硅钢质的圆圈状结构并缠绕有线圈绕组,线圈绕组为多极电动机定子式结构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驱动圈的内圆面通过壳体安装在飞轮的外圆面,壳体为圆壳状铝质结构并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飞轮和驱动圈外面,壳体通过安装座与被助力端连接为静态结构,控制器为根据被助力端的转速自动调节输送给线圈绕组电流的智能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机式助力的飞轮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轮和驱动轴,驱动轮包括飞轮和固定轮,驱动轴的一端与被助力端的轴链接为一体结构,飞轮为有宽轮圈的硅钢质金属轮结构并由轮毂通过连接键连接在驱动轴上,飞轮的轮圈外圆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V形凹槽,每一个V形凹槽内均连接有V磁钢片,固定轮包括驱动圈、壳体和控制器,驱动圈为硅钢质的圆圈状结构并缠绕有线圈绕组,线圈绕组为多极电动机定子式结构并通过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凡宾郑爱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三兴机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