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学优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32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多个第一永磁体、多个第二永磁体、重力锤和控制模块;所述转子与重力锤连接;多个第一永磁体设于定子上,所述磁动力励磁线圈B设于第一永磁体上,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多个第二永磁体设于转子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的原理及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电能使用的效率,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的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从而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提高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单机是采用电能作为驱动的,在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会有损耗,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效率是大家的关注点之一,这样可能减少电能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多个第一永磁体、多个第二永磁体、重力锤和控制模块;所述转子与重力锤连接;多个第一永磁体设于定子上,所述磁动力励磁线圈B设于第一永磁体上,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多个第二永磁体设于转子上;通过控制模块给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分别通电,控制各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的电流大小,转子在定子的磁场下转动,同时带动重力锤转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个位于第一永磁体上的磁动力励磁线圈B的中的电流变化,使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的磁力平衡点被打破,从而对转子产生推拉旋转的扭力,驱动转子转动,进而带动重力锤的转动;重力锤在高位时储存的势能,在落下时释放进一步驱动转子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动到第一永磁体附近的第二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垂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的法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的切线方向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沿周向0°、90°、180°、270°的位置上各设有一个第一永磁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永磁体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转子上,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数量不小于4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永磁体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定子上,并位于第二永磁体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体的数量大于四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力锤为永磁体重力锤,所述永磁体重力锤上设有磁重力励磁线圈H,所述磁重力励磁线圈H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永磁体重力锤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的切线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永磁体重力锤位于第一永磁体的外侧。也就是说,重力锤的锤体部分为永磁体,其上绕设有磁重力励磁线圈H,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磁重力励磁线圈H中的电流大小,可以与定子上的第一永磁体之间产生扭力,驱动永磁体重力锤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力锤为两个或四个,所述重力锤对称分布在转子的四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转子转动和重力锤摆动,同时改变励磁线圈输入电流的大小,形成对转子产生推拉旋转的扭力,促进转子转动,进而带动重力锤转动,而重力锤可以将能量储存在重力势能上,再次释放转化,带动转子转动,这样可以在较少的电能输入下,综合利用永磁力和重力的作用,使得电机正常运转,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本专利技术电机的原理以及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由于驱动电源处于断续且瞬时的工作状态,因此对于电能的消耗极少,起到了极佳的节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力平衡点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定子,2-转子,3-磁动力励磁线圈B,4-第一永磁体,5-第二永磁体,6-重力锤,7-磁重力励磁线圈H;11-第1位置,12-第2位置,13-第3位置,14-第4位置,15-第5位置,16-第6位置,17-第7位置,18-第8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包括定子1、转子2、多个第一永磁体4、多个第二永磁体5、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3、6和控制模块;所述转子2与重力锤6同轴连接;多个第一永磁体4设于定子1上,所述磁动力励磁线圈B3设于第一永磁体4上,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3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多个第二永磁体5设于转子2上;给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3通电,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3的电流大小,使得转子2在定子1的磁场下转动,同时带动重力锤6转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个位于第一永磁体4上的磁动力励磁线圈B3的中的电流变化,使第二永磁体5与第一永磁体4的磁力平衡点被打破,如图2所示,从而对转子2产生推拉旋转的扭力,驱动转子2转动,进而带动重力锤6的转动;重力锤6在高位时储存的势能,在落下时进一步驱动转子2转动。所述第一永磁体4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2的法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永磁体5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2的切线方向相同。所述定子1沿周向0°、90°、180°、270°的位置上各设有一个第一永磁体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4、第二永磁体5的数量都为8个,所述第一永磁体4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定子1上,并位于第二永磁体5的外侧,所述第二永磁体5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转子2上。所述重力锤6为永磁体重力锤,所述永磁体重力锤上设有磁重力励磁线圈H7,所述磁重力励磁线圈H7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重力锤6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2的切线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重力锤6位于第一永磁体4的外侧。也就是说,重力锤6的锤体部分为永磁体,其上绕设有磁重力励磁线圈H7,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磁重力励磁线圈H7中的电流大小,可以与定子1上的第一永磁体4之间产生扭力,驱动重力锤6转动。外接电源通过控制模块分别与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3、磁重力励磁线圈H7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个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其中,外接电源可以为直流电源,如图4所示。也可以为交流电源与AC/DC转换模块连接后,通过控制模块与各个励磁线圈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重力锤6为两个或四个,所述重力锤6对称分布在转子2的四周。本实施例中,重力锤6为四个,相互之间呈90度。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先给磁动力励磁线圈B3通电,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3的电流大小,转子2在定子1的磁场下转动,同时带动重力锤6转动。当转子2带动其上的第二永磁体5转动到第一永磁体4附近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位于第一永磁体4上的磁动力励磁线圈B3中的电流变化,使第一永磁体4与其附近的两个第二永磁体5之间的磁力平衡点被打破,如图2所示,从而对转子2产生推拉旋转的扭力,驱动转子2转动,进而带动重力锤6的转动;重力锤6在高位时储存的势能,在落下时释放进一步驱动转子2转动。同理,对于重力锤6上的磁重力励磁线圈H7的控制也是如此。如图1所示,因重力作用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定子、转子、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多个第一永磁体、多个第二永磁体、重力锤和控制模块;所述转子与重力锤连接;/n多个第一永磁体设于定子上,所述磁动力励磁线圈B设于第一永磁体上,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多个第二永磁体设于转子上;/n给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通电,转子在定子的磁场下转动,同时带动重力锤转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个位于第一永磁体上的磁动力励磁线圈B的中的电流变化,使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的磁力平衡点被打破,从而对转子产生推拉旋转的扭力,驱动转子转动,进而带动重力锤的转动;重力锤在高位时储存的势能,在落下时进一步驱动转子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定子、转子、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多个第一永磁体、多个第二永磁体、重力锤和控制模块;所述转子与重力锤连接;
多个第一永磁体设于定子上,所述磁动力励磁线圈B设于第一永磁体上,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多个第二永磁体设于转子上;
给多个磁动力励磁线圈B通电,转子在定子的磁场下转动,同时带动重力锤转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个位于第一永磁体上的磁动力励磁线圈B的中的电流变化,使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的磁力平衡点被打破,从而对转子产生推拉旋转的扭力,驱动转子转动,进而带动重力锤的转动;重力锤在高位时储存的势能,在落下时进一步驱动转子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动到第一永磁体附近的第二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磁重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的法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磁力线方向与转子的切线方向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优
申请(专利权)人:林学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