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742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包括空冷塔和水冷塔,空冷塔的冷却水入口和水冷塔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空冷塔的壳状塔体采用由外壳和内壳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壳间腔,外壳的顶部设有壳间腔出水管,外壳的底部设有壳间腔给水管,壳间腔通过壳间腔给水管和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外壳和内壳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空气出口管、空气进口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和水冷塔的冷却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路相连通,冷却水回水管路通过壳间腔出水管和壳间腔相连通。解决破损后保温层的则会影响空冷塔内部热交换的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
技术介绍
预冷系统是空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经过过滤和压缩后的空气温度大约在100℃左右,需要经过一套预冷系统进行冷却,才能进入下游纯化系统,最终精馏分离。预冷系统一般包括一套空冷塔和一套水冷塔,通常情况下,空气在空冷塔经过冷却后,然后经过干燥处理,才可以进入下游纯化系统,空冷塔的外壁上通常设置有保温层用于对空冷塔进行保温,但是,保温层一是不容易安装,二是在长期使用中,保温层容易破损,导致空冷塔冷却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空冷塔塔体的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包括空冷塔和水冷塔,所述的空冷塔的冷却水入口和水冷塔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所述的空冷塔的壳状塔体采用由外壳和内壳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壳间腔,外壳的顶部设有壳间腔出水管,外壳的底部设有壳间腔给水管,所述的壳间腔通过壳间腔给水管和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外壳和内壳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空气出口管、空气进口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和水冷塔的冷却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路相连通,冷却水回水管路通过壳间腔出水管和所述的壳间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的内壳的内腔内设置有冷却水喷淋单元,冷却水喷淋单元通过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和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增压泵,壳间腔给水管通过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和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水出水管内设置有单向阀,壳间腔出水管通过冷却水回水支管和冷却水回水管路相连通,冷却水回水支管和冷却水回水管路之间的连接处与冷却水出水管之间的冷却水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增压泵。优选的,所述的内壳的内腔通过空气进口管和空气输入管道相连通,空气输入管道上设有翅片管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液体介质入口和循环水给水管相连通,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液体介质出口和循环水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内壳的内腔通过空气出口管和空气输出管道相连通,空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分子筛干燥器。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水喷淋单元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隔板,气液分离隔板采用斗状结构,气液分离隔板设置有若干个升气帽,若干个升气帽均匀安装在气液分离隔板上,冷却水喷淋单元和空气进口管之间的内壳的内腔上设置有填料层。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水供应管路和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和冷却水供应管路之间的连接处与水冷塔的冷却水出口之间,冷却水供应管路和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之间的连接处与水冷塔的冷却水出口之间的冷却水供应管路上沿供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四增压泵和冷水机组。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水回水支管和冷却水回水管路之间的连接处与水冷塔的冷却入口之间的冷却水回水管路上沿回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流量计和补水管路,补水管路和冷却水回水管路相连通,补水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和第三流量计。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通过设置空冷塔的壳状塔体采用由外壳和内壳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壳间腔,所述的壳间腔通过壳间腔给水管和冷却水供应管路相连通,冷却水回水管路通过壳间腔出水管和所述的壳间腔相连通,解决了常规技术方案中需要在空冷塔外部设置保温层来保持空冷塔内部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保温层又容易破损,破损后保温层的则会影响空冷塔内部热交换的效率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相当于多了一次间接热交换,更具有技术优势;其次,本技术气液分离隔板采用斗状结构,气液分离隔板设置有若干个升气帽,若干个升气帽均匀安装在气液分离隔板上,采用斗状结构气液分离隔板本身就相当于一个较大的气液分离器,空气经过气液分离隔板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气液分离,在经过升气帽相当于第二次气液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高的气液分离效率;最后,在空气输出管道上设置的分子筛干燥器,分子筛干燥器改变了常规的设置在空冷塔内部更换或者老化均不容易,通常需要停车进行老化的技术问题,更容易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细节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细节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5所示,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包括空冷塔和水冷塔1,本产品的水冷塔1由于采用现有技术,因此不在对水冷塔1做详细描述,所述的空冷塔的冷却水入口和水冷塔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所述的空冷塔的壳状塔体采用由外壳3和内壳4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外壳3和内壳4之间设有壳间腔,外壳3的顶部设有壳间腔出水管5,外壳3的底部设有壳间腔给水管6,所述的壳间腔通过壳间腔给水管6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外壳3和内壳4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空气出口管9、空气进口管8和冷却水出水管10,冷却水出水管10和水冷塔1的冷却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路7相连通,冷却水回水管路7通过壳间腔出水管5和所述的壳间腔相连通。所述的内壳4的内腔内设置有冷却水喷淋单元11,冷却水喷淋单元11由于采用现有技术,因此不在对冷却水喷淋单元11做过多的赘述,冷却水喷淋单元11通过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12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12上设置有第一增压泵13,壳间腔给水管6通过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14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14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15。所述的冷却水出水管10内设置有单向阀16,设置单向阀16的目的是防止冷却水回水管路7意外进入内壳4的内腔而做的进一步的安全保护,冷却水出水管10和冷却水回水管路7相连接,壳间腔出水管5通过冷却水回水支管17和冷却水回水管路7相连通,冷却水回水支管17和冷却水回水管路7之间的连接处与冷却水出水管10之间的冷却水回水管路7上设置有第三增压泵18。所述的内壳4的内腔通过空气进口管8和空气输入管道19相连通,空气输入管道19上设有翅片管式换热器20,翅片管式换热器20的液体介质入口和循环水给水管21相连通,翅片管式换热器20的液体介质出口和循环水回水管22相连通,翅片管式换热器20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气液换热器,其中的液体腔体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由于循环水的水质较差,本产品的第一次气液热交换采用间接式接触的热交换,避免了循环水和低温冷冻水的直接接触从而带来的循环水污染低温冷冻水的技术问题,也同时避免了循环水和空气接触而带来的对空气污染的技术问题,因为翅片管式换热器20内包括翅片管热交换更多的是在翅片管上进行的,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气液换热器具有更大的热交换面积,换热效率更加高,因此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20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包括空冷塔和水冷塔(1),所述的空冷塔的冷却水入口和水冷塔(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冷塔的壳状塔体采用由外壳(3)和内壳(4)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外壳(3)和内壳(4)之间设有壳间腔,外壳(3)的顶部设有壳间腔出水管(5),外壳(3)的底部设有壳间腔给水管(6),所述的壳间腔通过壳间腔给水管(6)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外壳(3)和内壳(4)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空气出口管(9)、空气进口管(8)和冷却水出水管(10),冷却水出水管(10)和水冷塔(1)的冷却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路(7)相连通,冷却水回水管路(7)通过壳间腔出水管(5)和所述的壳间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分制氧站的预冷系统,包括空冷塔和水冷塔(1),所述的空冷塔的冷却水入口和水冷塔(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冷塔的壳状塔体采用由外壳(3)和内壳(4)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外壳(3)和内壳(4)之间设有壳间腔,外壳(3)的顶部设有壳间腔出水管(5),外壳(3)的底部设有壳间腔给水管(6),所述的壳间腔通过壳间腔给水管(6)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外壳(3)和内壳(4)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空气出口管(9)、空气进口管(8)和冷却水出水管(10),冷却水出水管(10)和水冷塔(1)的冷却入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路(7)相连通,冷却水回水管路(7)通过壳间腔出水管(5)和所述的壳间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4)的内腔内设置有冷却水喷淋单元(11),冷却水喷淋单元(11)通过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12)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第一冷却水供应支管(12)上设置有第一增压泵(13),壳间腔给水管(6)通过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14)和冷却水供应管路(2)相连通,第二冷却水供应支管(14)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出水管(10)内设置有单向阀(16),壳间腔出水管(5)通过冷却水回水支管(17)和冷却水回水管路(7)相连通,冷却水回水支管(17)和冷却水回水管路(7)之间的连接处与冷却水出水管(10)之间的冷却水回水管路(7)上设置有第三增压泵(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4)的内腔通过空气进口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开兴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